慧见|华熙生物赵燕VS瑞士银行(中国)张琼:生物科技让世界和人更美丽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包慧 北京报道
2022-03-07 19:2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包慧 北京报道 物质是否必须通过植物、动物、化学等方式提取获得?2月22日,华熙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赵燕和瑞士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张琼在北京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慧见》栏目的专访,探讨了生物技术、生命与健康、科技与美丽、企业家决策和企业变革等话题。

在生物专业出身的赵燕看来,合成生物是未来生物科技行业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北大生物学本科,分子生物学博士出身的张琼也说,如果人工智能是这个时代的底层变量,生物科技也能比肩而立。

生物学家经常说,生命有纳米尺度的精细,却有星球尺度的影响力。乔布斯也说过21世纪最大技术革新是生物学和工程学的结合——合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很重要的方法论是“加速进化”,拓展人类设计生命的边界。传统生物学是在做研究,合成生物是在做创造,远超出大数人的想象。人类从农业革命就在驯化动植物,但时间长,比如野生香蕉自然进化到人类食用的香蕉要4000年,而以复活猛犸象的研究闻名的合成生物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乔治·丘奇发明了一种加速进化方法MAGE(MultipleXAutomated Genome Engineering),只用3天就能让番茄红素产量提高5倍。

人类最稀缺的是资源,从大航海时代到今天的各类冲突,多源于资源稀缺。合成生物提供了解决资源稀缺的另一个思路,颠覆了人类利用资源的传统方式,过去要吃鸡肉要先养鸡,要用石油要去地下开采,未来可以直接合成,生产材料只需要基因元件。

合成生物开拓的全新生产模式,不需要养鸡就能吃到鸡肉,颠覆了整个养殖业、畜牧业乃至农业。合成生物不仅能合成肉,微生物还能生产汽油,塑料。总之,合成生物学正在用“生命”——这套已有几十亿年历史的系统,在重构现今的世界。这就是为什么说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当然,生物安全和伦理风险也不容忽视。

“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

 “现在生物科技想生产什么物质可以直接去改造细胞合成生物,用基因编辑、基因检测和大数据,2、3个月就能得到新菌种,效率更高地‘无中生有’。”——赵燕 

《慧见》:两位都是学霸出身,能否回忆一下当初为什么要报考生物学专业?

赵燕:因为我的高中班主任说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另外我本人也爱看科幻小说,所以选择生物学专业更多的是本能对生命的好奇。

张琼:那个年代的情况跟现在非常不同。资讯、兴趣拓展,包括眼界开阔,都跟现在的孩子没法同日而语。我是本科毕业去美国念研究生之后,才有机会来真正了解生物学,它的未来并结合我自己的兴趣,才形成了自己对职业的想法。

《慧见》:在外界印象中,华熙生物深耕玻尿酸领域取得成功,但公司已成长为生物科技平台型企业,拥有生物活性材料全产业链。20多年来你在做战略调整或选择的时候,如何选择变与不变的? 

赵燕:不变的是我们的使命,就是让每一个生命都是鲜活的,为人类带来健康、美丽、快乐的新体验。所以我们一直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将玻尿酸从技术、市场占有率、全产业链打通、应用领域拓宽等方面都做到了世界第一,接下来希望能把更多的生物活性物质做成世界第一。比如在某种生物活性物质的获得和生产上,在华熙生物之前,市场上的售价在50-60万欧一公斤,纯度只有80%多。通过生物技术,我们将它的市场售价降低到1万多人民币,纯度达到95%以上。

华熙生物的企业发展逻辑是从科学到技术到产品到品牌,最底层的支撑就是科学和技术,但科学不能直接转换成生产力,它只有变成产品才能转化成生产力。

《慧见》:中国从科学到技术到产品的转化链条里,目前最困难的环节在哪里?

赵燕:我觉得是在应用和基础研究之间的脱节,目前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各大学和科研院所里,很多基础研究不能实现转化,就变成了论文或专利,转换成技术要有产业转换思维,所以国家十四五规划才提出要打通产学研。

为了让更多科学成果能转换成生产力,我们在天津打造了全球最大的中试转化平台。从0到1需要科学家,而从1到10,从10到100就需要有科学精神的企业家,从1到100其实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慧见》:贝索斯说过,总有人问我未来十年有什么变化,但少有人问未来十年什么是不变的。但第二个问题比第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要把战略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两位能否从各自所在的行业,预测一下未来十年的变与不变是什么?

赵燕:我理解生物科技未来的方向是合成生物。原来要很多年才能在自然界中筛选出来合适的菌种,然后优化用来生产。凭借现在生物科技的发展,想生产什么物质可以直接通过改造细胞合成生物,用基因编辑、基因检测和大数据,2、3个月就能得到新菌种,效率更高地“无中生有”。

比如我们原来生产玻尿酸是从鸡冠里提取,90年代我们首席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菌种,可以在室内实现工业化生产,单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就能产生透明质酸,这是革命性的突破。颠覆了原来动物提取法,实现降本增效。在动物提取法的年代,1克透明质酸的价格要100美金,是同期金价的15倍,只能在顶级医疗、骨科眼科手术中应用,但今天食用级透明质酸能够做到每公斤1000元左右。

为什么说合成生物是未来生物科技方向,因为要实现碳中和、碳达峰,合成生物是底层支撑,细胞工厂不再使用石化来源。原来鸡冠提取透明质酸,养鸡需要花费一年,且一只鸡的鸡冠很少,提取率低。现在培养细胞只要18个小时,细胞吃大麦、小麦、玉米等,安全绿色环保零污染。

张琼:我们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预测过未来十年的重要趋势,比如,一是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革命性技术给世界带来长远影响,二是碳中和会改变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考问题方式,三是财富再分配,包括如全球最低企业税率、上调美国企业税率、中国“共同富裕”愿景等大趋势都会有长远影响。

回到不变的部分,瑞银是全球最大的财富管理机构,近160年历史了,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核心诉求的理念是不变的。客户的两大核心诉求也是不变的,一个是对积累财富的保值增值,以及财富的传承。这100多年中我们经历过很多变革,包括给客户的投资建议会有变化,以及不同市场的解决方案也会有不同,但围绕诉求本身的战略是不变的。 

赵燕:人类向前发展的趋势不变,历史车轮永远向前,不可能倒退。但市场和人变了,现在年轻人所思所想所求和以前完全不一样。无论哪个行业都是为人服务的,要在变化的人群和变化的市场中去洞察到他们的需求。

《慧见》:你洞察到95后Z世代的需求跟95前的区别在哪里?

赵燕:区别很大,95后成长在中国物质条件极为丰富,互联网极为发达的时期。他们更自信,更个性,更爱国,更自我。95后这一代主流消费人群对国际大牌没那么依赖,没有那种认为国外比中国一定要好的意识。他们对产品好坏不再人云亦云,会用自己的眼睛去洞察,比如看成分,看生产厂家的背景,包装,看产品是模仿还是原创等。

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是大挑战,也是大机会。首先要有好产品去说话,其次年轻人更有社会责任感、更关注环保,产品的包装也要更关注环保。也正是因为我们洞察到了这些,所以在短短三年中华熙生物的C端产品能够迅速崛起,感谢国货崛起的浪潮,给真正想做出好产品的中国企业创造了很好的机会。

《慧见》:运动场上每出现一个新纪录,都会刺激一大批跟随者纷纷打破这个纪录。你认为生物科技行业最新的技术突破可能在哪里?

赵燕:我认为还是合成生物,用细胞去生产万物。生命起源于一个单细胞,要解决生命的问题,还要回到单细胞上去。合成生物就是合成一个单细胞,然后用这个细胞做工厂,让它不断繁殖。想生产什么就培养造出一个细胞出来,用这个细胞工厂去生产所需要的物质。

真正的绿色制造就来自于此。现有的人造肉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而是加入了牛的血红蛋白才有牛肉味,是人造牛肉。但未来可能完全不需要任何牛的细胞,这才是21世纪生命科学的意义。包括新冠疫苗,也是在基因层面直接合成,有非常多的变革和无限的想象空间。生物学的终极目标就是用合成生物技术为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长度去寻找答案。

必须放弃“昨日的成功”

 “我觉得成功是失败之母,而不是失败是成功之母。一个企业你只抱着过去的成功,走向失败的概率非常大。”——赵燕

《慧见》:彼得·德鲁克曾说,企业家精神不是一种特定的气质,而是一种行动。两位如何理解企业家精神?

赵燕:我特别赞同这句话,我理解企业家精神就是担当,面临各种选择时能不能担起责任,怎么排序?是奔着钱去,奔着事去,还是奔着责任去?把这几者关系理清楚,首先要有责任,第二才是事儿,第三钱一定是排在后面。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际,华熙生物正好在香港上市,我们10月3日挂牌前后合计5个月都没有一家企业挂牌,和我们同期申报的五六家企业都选择了暂停上市。我们为什么没有暂停上市?这就是选择,如果为了钱去上市,肯定要撤回,但我们是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去上市的,事实也证明当年融回来的资金还没有公司当年营业利润多。

《慧见》:当时为什么要这么坚持在那个时点上市?

  赵燕:时间点不是我们选择的,而是恰好碰上了。2008年前我们就准备上市,3月开始去港交所报材料,那时金融危机还没显示出来,大潮涌来时你怎么去选择,这才是最关键的。

《慧见》:德鲁克还说放弃昨日的失败不难,最难最危险的是舍不得放弃昨天的成功。对于华熙生物和瑞士银行(中国)来说,什么是必须放弃的昨日的成功?

赵燕:我觉得成功是失败之母,而不是失败是成功之母。一个企业你只抱着过去的成功,走向失败的概率非常大。如果在洞察到市场变化需求变化时没有果断放弃一些,没有舍,其实你很难得。

还是以2008年在港上市为例,那时华熙生物已经是全球最大玻尿酸原料生产企业,日子非常好过,毛利率超过90%,税后利润率60%以上。完全是卖方市场,基本没有销售人员和市场人员,都是别人打电话来要货。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坐在功劳簿上,还是要重新思考未来到底在哪?

我们的选择是不能只做一个挣钱的原料,要向产业纵深领域出发,要做产品 C端,因此我们先从B2B2C业务开始,公司推出了第一个Ⅲ类医疗器械的医美产品,原有的团队根本不具备这种思维模式,所以我要带领企业上市,进而推动转型。

企业经营这么好去上市,整个集团都不同意,那时候还不知道会出现金融危机。2008年9月我们在香港路演,9月18号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公司紧急开会说要叫停上市。我说可以暂停,但我们上市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去融这笔钱,而是要解决核心问题“实现企业的战略转型”。

《慧见》:战略转型必须要通过上市来完成?

赵燕:如果不通过上市花的时间更多。我对团队提要求去转,但大家都没有动力,那时他们的收入在山东已经是整个市场最高的了,生活很安逸,内部力量很难去触动他们,只能靠外力。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变成公众公司,大股东解决不了的问题,用真正的小股东来解决,用法律法规来解决。上市后就能合情合理地引进新的管理团队和研发团队,因为融来的钱要有定向投入,我们募来的钱全部都投入到了终端研发,把公司的发展方向给转过来了,才有后来华熙生物的发展。

《慧见》:后来第二次转型,转向2C也这么艰难吗?

赵燕:对,2C也是这样的,2012年我们第一个真正面对消费者的产品是“润百颜”注射用修饰透明质酸钠凝胶,但它是Ⅲ类医疗器械,必须要通过机构销售,不能直接2C,所以属于B2B2C的业务。而这款产品是我国首个获CFDA批准的国产透明质酸填充产品。

后来就和当初在玻尿酸原料上的情形一样,团队觉得已经做到行业第一,又缺乏动力。怎么办?因此我们又招了新团队来做2C端的新业务,事实证明 2C端新业务对我们2B端和2B2C业务都有重大的冲击,激发了他们的内驱力。

张琼:赵总讲的跟我们理念一致,瑞银有近160年历史7万多员工,财富管理业务是行业第一,投行和资管业务也是行业领先,怎么在已有成功基础之上寻求改变?

去年整个集团也做了充分讨论,把企业使命又做了明确的定义,我们不光只是做金融服务,希望去重塑投资的力量,构建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去改变这个世界,创建一个更公平、可持续的社会。比如瑞银是第一家全球性金融机构向客户建议,把 ESG可持续投资作为首选投资方向。2018年我们推出了100%可持续投资的资产配置选项,客户投资金额在短短一两年内就翻了好几倍。需要强调的是,可持续投资不仅仅是另一条产品线,它是一种投资理念,可以为我们的社会带来正面积极的促进作用。

科技能帮助生命之美

“美不美是一种能不能获得幸福的能力。”——赵燕

《慧见》:两位都是女性,如何看待现代女性普遍有的年龄焦虑和颜值经济,如何看待科技、美和生命之间的关系?

赵燕:关于年龄焦虑,我觉得人活的是一种心态。人有三怕,怕老怕丑怕死。怕老和怕丑,首先要解决的是心理上的认知,要有对美的正确认识。我认为生命第一要有健康快乐,然后才可能活出美丽,美是由内而外发出来的,不光是外在的美。

当然科学和技术确实能给人带来外在美,科技能创造健康的食品、健康护理用品,帮人们去获得外在美。但我觉得两手都要抓,内外兼修,一是内在精神层面更美,一是靠现代科学来帮助外在更美。 

《慧见》:虽然华熙生物在帮助外在美上很有作为,但你更重视还是内在美?

赵燕:对,美不美是一种能不能获得幸福的能力。我把美术馆办在年轻人的聚集地,还是为了去引领大家提升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能够发现美,欣赏美,获得对美的认知,增加自信。

我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重新突破了自己的认知。比如我们连续做了11年的云中系列公益活动,去挖掘快要消失的那些散落在中国大地上的传统文化,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自信,重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帮助传播传统文化,过程中也丰富了我自己。

《慧见》:两位最怕被外界定位成什么,你们认为外界对你个人或公司最大的误解是什么?

赵燕:我觉得外界对公司最大的误解,是一会把我们定位为医美公司,一会又定义为做护肤品的快消品公司。其实华熙生物是一家科技创新的生物活动材料平台公司,这个定位才准确。我们的产学研平台会源源不断输出很多技术,转换出很多产品,不光自用,也可以赋能其他企业。

对个人而言,像用“玻尿酸女王”,用财富去定义一个人,是我最不喜欢的。要定义一个企业家,首先要看他所做的事情是不是对社会有益,有没有价值。第二,他带领的企业是不是能健康发展。第三,他的企业利益相关方对他的评价,从多种维度评价更为客观。

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勇于创新的女性企业家。我希望能引领企业不断去开拓、发掘、尝试。比如在透明质酸在很多应用领域都是我们第一个去做的,如率先将透明质酸应用到隐形眼镜护理液中、计生用品中等,这些领域我们都是开拓者。

张琼:很多人提到瑞银财富管理,会简单想到投资或理财,实际上我们财富管理更强调一体化的服务模式。财富管理是瑞银的核心业务,企业家是我们的主要客户群体,创业收益是其财富创造的主要来源。

瑞银帮助他们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对已积累财富的企业家通过资产配置实现增值保值,二是帮助其实现慈善、传承等非财务目标,三是通过瑞银集团一体化服务模式,比如集团的投行业务,满足企业家的上市、融资、兼并、收购等资本市场需求。从服务客户财富积累、财富增值保值和非投资方面的目标,比如财富传承、慈善捐赠,在企业发展上我们也可以助力,也能发挥我们的优势和特色。

《慧见》:你从华尔街回到香港加入瑞银,又回到北京,看到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有哪些机会?

张琼: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潜力非常大,过去十年以来每年是双位数增速在增长,目前国内高净值客户资产规模已经到200多万亿,是全球第二大的财富管理市场。但市场还在发展初期,还以产品推销和分销为主,客户比较关注回报,但随着资管新规落地,客户风险意识也提高了,也看到了分散风险和全球资产配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是瑞银可以发挥国际化平台和专业经验优势的地方。此外,很多客户不光追求财务回报,也会重视非财务目标,如财富传承、慈善捐赠等。

《慧见》:听说两位闲暇时光都很爱阅读,最近在读什么书?

赵燕:我读的书比较杂,我喜欢科幻,比如刘慈欣的书。我也喜欢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方面的东西,最近我在研究《山海经》,我觉得它那里面的想象力天马行空,是中国最早的科幻小说。我现在从事的是健康美丽的行业,要提升人的生命质量,所以我也在学习哈佛大学的幸福心理学等内容。

张琼:我闲暇时读的东西跟我的专业没有太多关系,我比较爱读人文类书籍,这段时间在读的是史景迁的书,他写的历史挺有意思的。他从非常小的事情或一个个单一的人物去描述比较长的宏大历史的一个阶段,写尽了时代的变迁。我觉得这个世界现在有一些从全球化到逆全球化的迹象,所以也是想换个角度看历史。

(作者:包慧 编辑:曾芳,视频编辑,许婷婷)

包慧

金融版记者

关注金融科技和区域产融等泛金融领域。邮箱:baohui@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