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蔡仲光:建议完善税制结构,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大湾区观察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实习生马涛 2022-03-10 18:45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实习生马涛 广州报道  

兼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多年的蔡仲光长期关注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现状。今年全国两会,他更是带来了13份建议,希望围绕如何进一步减税降费、解决实体经济融资贷款“天花板”等问题建言献策。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同时,还强调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 引导金融机构准确把握信贷政策。

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如何进一步给中小企业带去实惠?政府又该如何构建适应新经济发展环境的新财税金融体制?如何打通实体经济融资堵点?3月10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下称:南方财经)就此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广东远光投资集团董事长蔡仲光。

在他看来,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扩大就业、促进技术创新、改善民生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减税降费力度只增不减,更需要充分发挥直观效果,建议将减免企业所得税作为下一步的发力点,加快推行一次性普惠性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提高企业获得感。同时,建议突破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融资贷款的“天花板”,进一步放宽实体制造业流动资金贷款规模及降低贷款利率。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广东远光投资集团董事长蔡仲光,受访者供图)

可将减免企业所得税作为发力点

南方财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今年“新”在哪里?

蔡仲光: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认为,“新”金融财税机制体系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

一是新机制,市场主体需要更多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要完善创新型财税金融制度,通过财政支出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对创新型企业实行更优惠的税率,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金融贷款支持力度,财政和金融在各自领域协调配合,形成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合力。

二是新产品,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创新金融产品,以大数据风控为基础,针对不同的行业和业务资金需求,开发更多普惠金融贷款产品。

三是新服务,金融机构要将信贷风控和企业运营需求紧密结合,简化审批手续,缩短放款时间,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金融运营成本和企业的资金成本。

广东在新时期可将探索构建新金融财税机制体系作为广东财税体制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形成经验做法后面向全国复制推广。

南方财经:财政金融体系如何才能更精准赋能实体经济?

蔡仲光:当前,中小微企业及民营经济正处于创新升级转型的紧要关口,应通过系统性、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调控,有序推进有利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普惠政策、阶段性政策和扶持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持续帮实体经济主体健康发展。

2018-2019年,制造业增值税税率从17%降到16%,再降到13%,意义重大。但从近两年中央及地方的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看,还有减税降费的空间。同时,增值税属于流转税,一些中小企业获得感还待进一步提升。

为了精准帮扶实体经济纾困解难,我认为减税降费规模大且有力度,更需要充分发挥直观效果,建议完善税制结构,将减免企业所得税作为下一步的发力点。一次性普惠性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税收收入降幅更小,还能够直接改善企业利润、增强企业获得感,进而激发中小企业改造升级的积极性,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突破实体经济融资贷款“天花板”

南方财经:实体经济融资贷款面临哪些痛点堵点?如何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蔡仲光:目前,实体经济融资难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对制造业融资贷款的“天花板”限制。近两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原材料价格高企,这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很大。以我所在的远光电缆为例,铜杆和铝锭两大主材料中,铜杆2021年和2022年价格同比分别增长35%和38%,铝锭同比分别增长35%和48%。生产电缆的两大辅助化工材料,两年来的价格也同比增长超20%。

在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制造企业成本不断增加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对制造业的贷款规模应该要随市场大宗材料价格梯度而适度增加。两头挤压下,很多制造企业面临资金短缺、市场份额萎缩、经营困难等问题。

为更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激活实体经济发展活力,我建议金融机构一是要聚焦实体制造业大宗材料持续上涨问题,根据当前大宗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及波动较大的特点,突破实体经济融资贷款“天花板”,进一步放宽实体制造业流动资金贷款规模及降低贷款利率。同时,加大实体制造业扩大规模及转型升级贷款支持力度,助力实体制造业降低运营风险。

二是对信用好的企业要加大信用贷款支持力度,惠及优秀信用企业的经营发展。如历经10年、20年、30年等持续保持良好信用的企业,要加大力度支持。同时,规避银行同质化恶性竞争、任务式放贷、指标式考核等情况。

同时,我也建议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当前贷款流向进行客观评价,判断贷款政策措施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和目标,循序渐进地推进和完善相关条件和措施,将普惠政策落到实处,将普惠贷款放到该放的地方,助力实体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

南方财经:政府、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如何协同营造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蔡仲光: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扩大就业、促进技术创新、改善民生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经济正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运行风险和挑战多重叠加,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生存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

我对此建议:一是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财政部门等要着重从强化信贷支持、提升服务能力、用好金融政策、加强银企对接等方面完善政策执行机制,破除政策执行层面的“肠梗阻”,引导金融机构将更多金融资源向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下沉,有效为企业纾困,激发市场活力。

二是地方税务部门要建立健全与行业协会的工作联系制度、信息交换制度和信用评价机制,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开通纳税服务绿色通道,实现纳税服务再升级,助推地方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实习生马涛 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