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记者会详解稳增长:5.5%左右经济增长目标是高水平上的稳,须有相应的宏观政策支撑
21世纪经济报道 周潇枭 北京报道
3月11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记者会现场关注到,总理回应了记者们关于经济增长、减税降费、稳就业、疫情防控、优化营商环境、改善民生等问题。
李克强回顾了这些年的工作,包括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等方式来应对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宏观政策直面市场主体的需求;坚定推进改革、维护公正,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坚持就业优先,把握国情实际,注重保障基本民生等。李克强表示,要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这是我们政府的基本任务。
稳增长的钱从哪里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我国经济预期增长目标在5.5%左右。
李克强指出,我们要实现5.5%的目标,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总量。十年前当我国GDP总量是50万多亿时,增长10%带来的增量有六七万亿元。当我国GDP突破100万亿元,5.5%的增长会带来九万亿元的增量。实现5.5%左右的增长,这是高水平上的稳,实质上就是进,是不容易的,必须有相应的宏观政策支撑。
2022年我国将加大宏观政策力度,其中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较上年有所下调;但是财政支出力度并未下降,我国财政支出规模较上年增加2万亿元以上。
钱从哪里来?李克强表示,我们这两年可用未用、结存的中央特定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的利润,再加上财政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新增支出规模不小于2万亿,而且增加的规模主要用来减税降费,特别是退税。
有财政学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通过从特定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收缴利润等方式,来增加财政支出的力度,这是在不占用市场主体资源的前提下做到的,没有增加市场主体的负担。积极财政政策扩张,侧重在减税降费,这也是更公平更普惠的政策。
今年我国将实施的退税减税约2.5万亿。减税降费也得到企业界广泛的欢迎,去年李克强在东部地区与十几位企业家交谈时,企业家们表示减税降费是最直接、最公平、最有效率的。
侧重支持小微企业来带动就业
5.5%左右经济增长目标背后,有稳就业的考虑。
考虑到今年高校毕业生1076万人,创出历史新高。还有近3亿农民工要有打工的机会,还要保障退役军人就业。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今年的预期就业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
李克强指出,只要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就能够实现有些人说的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今年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财政货币政策均要围绕就业目标展开。对于新增需就业人员,要给予培训等多方面支持,用市场化的方式解决就业问题。还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动能。
从宏观政策部署来看,2.5万亿退税减税规模中,增值税的留抵退税规模在1.5万亿元以上,退税会优先考虑小微企业。
李克强表示,退税优先考虑小微企业,因为小微企业量大面广,支撑的就业人口多,而且现在是他们资金最紧张、最困难的时候,所以要在今年6月底以前,把小微企业的留抵税额一次性退到位。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中小微企业是稳就业的主体,中小企业稳,就业就能稳。
针对2亿人灵活就业群体,李克强表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是长期存在的就业形势。要逐渐完善针对灵活就业群体的劳动权益、社会保障等,给这些“骑手们”系上“安全带”。
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旨在营造公平发展环境
过去一年,政府在平台经济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等方面多有发力。今年1月份,多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二选一”、平台佣金、算法规则等进行规范。
反垄断依然是今年政府的重要工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李克强表示,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目的还是要给依法经营的企业撑腰打气,确保各类所有制企业、内外资企业一律平等发展、公平竞争。
中国经济早已深度融入世界,超大市场也孕育着很多投资机会。2021年中国进出口规模以美元计达到6.05万亿美元,连续跨越5万亿美元、6万亿美元两大台阶。2021年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约1735亿美元,同比增长20.2%,创出历史新高。
李克强表示,总体上我们还处于产业链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过程中,但这也表明产业和消费都在升级,市场潜力大,各类投资都有很大空间。
“相关国家和我们共同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也就是RCEP,今年正式实施,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我们会利用这一契机,继续推进自由贸易,对国企、民企、外企一视同仁,继续把中国打造成全球外商投资的热土。”李克强表示。
李克强明确表示,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会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只要是有利于扩大高水平开放的事情,我们都愿意积极去做,而且要坚定地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这也是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对外开放40多年了,发展了自己,造福了人民,也有利于世界。这是个机遇的大门,我们决不会也决不能把它关上。
(作者:周潇枭 编辑:张星)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