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周报(第38期)丨政府工作报告增加“发展绿色金融”内容;发改委: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改革;2021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并网容量5488万千瓦;邮储银行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

21低碳李德尚玉 2022-03-14 19:20

本期看点:政府工作报告增加“发展绿色金融”内容;发改委: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改革;2021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并网容量5488万千瓦;邮储银行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1碳中和课题组推出的碳中和周报,梳理盘点近期碳中和宏观政策、绿色金融等重点消息,致力于发现绿色低碳发展背后的价值。

本期看点:政府工作报告增加“发展绿色金融”内容;发改委: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改革;2021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并网容量5488万千瓦;邮储银行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

一、碳中和政策周报 

1、政府工作报告增加“发展绿色金融”内容

3月11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政府工作报告修改过后,增加了“发展绿色金融”等内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减量替代,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加强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支持生物质能发展。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强化交通和建筑节能。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发展绿色金融,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2、发改委: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改革

3月7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林念修、胡祖才出席,围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回答记者提问。

连维良在发布会上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落实五个方面的重大改革,其中包括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的改革。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完善科学考核和统计核算体系,有效避免“一刀切”和运动式减碳。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搞好用能权和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取得重要突破。

胡祖才在发布会上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坚定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大力发展绿色消费。落实好国家发展改革委最近出台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一方面,要推动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和消费。全面推广绿色低碳建材,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另一方面,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让绿色消费成为新的时尚,要增强全民的资源节约意识,深入开展“光盘”等粮食节约行动,推进商品包装和流通环节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和循环化,强化废旧物资循环利用。

林念修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十四五”是我国“双碳”目标提出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去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推动数据中心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对提高算力能效、优化节能模式、创新节能技术、促进转型升级等作出全面部署。下一步,我们将围绕这个方案,坚持节能和减排两手抓。一方面,强化节能。支持高效节能技术攻关,提高超大型数据中心能效指标,深入开展5G网络节能示范;另一方面,着力减排。推动5G设施、算力资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统筹布局,支持更多数据中心向可再生能源富裕的西部地区转移,在加大算力供给的同时,逐步减少碳排放。

3、2021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并网容量5488万千瓦

3月9日,国家能源局网站公布2021年光伏发电建设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并网容量5488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2560.07万千瓦,分布式光伏2927.9万千瓦。截至2021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并网容量30598.7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19847.94万千瓦,分布式光伏10750.8万千瓦。

各省区市2021年光伏发电新增并网容量最多的是山东,以1070.9万千瓦高居榜首;河北位列第二,达到730.0万千瓦。

4、章建华:2021年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首次超过煤电

近日,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在接受中国电力报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方面制定了能源领域碳达峰系列政策,正在陆续印发实施。今年的能源工作要从全力保安全、有序推转型、大力促创新三个方面做好落实工作。

章建华表示,2021年,我们以5.2%的能源消费总量增速支撑8.1%的GDP增速。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25.5%,较2020年提高1.2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比重降至56.0%,较2020年下降0.9个百分点。2021年,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首次超过煤电,装机容量达到11.2亿千瓦,水电、风电、光伏装机均超过3亿千瓦。

章建华表示,要持续扩大清洁能源供给,加强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优化组合,加快构建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一方面,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推动第一批1亿千瓦规模基地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加快第二批基地项目组织;积极推进水电基地建设,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建成白鹤滩水电站、福清6号等一批重大项目。另一方面,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统筹推动煤电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发挥煤电调节性作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

5、广碳所发布碳中和报告,建议建立统一的碳中和登记平台

3月12日,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发布《碳中和报告(2021)》。报告显示,全球已有136个国家提出碳中和目标,覆盖了全球88%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经济规模的90%以上,近683家公司提出了近零排放相关目标,碳中和已经成全球共识。报告发布当天,广碳所同步发布了其2021年碳中和实施报告,宣布实现2021年运营排放碳中和。

报告发现,各行业企业在碳中和过程中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和信息披露,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机构当前积极性较高,在认证数量及碳排放核算范围等方面都处于领先位置。广东省内金融机构在全国组织碳中和行动中表现突出,2021 年共有24家广东省内银行主体获得“碳中和”证书,占到了所收集的金融机构碳中和案例的50%,为金融机构引领全国碳中和事业做出了表率。

报告建议,启动碳排放因子库建设,夯实碳排放数据基础;大力倡导降碳先行,促进社会主体切实降碳;加快规范和完善碳抵消产品体系,以碳中和行动推动全社会减排;加强碳中和实施全过程标准规范建设,规范碳中和行为;推动建立统一的碳中和登记平台,建立规范的碳中和信息披露制度。

6、2021年新增43个城市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

3月11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21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完成造林360万公顷,种草改良草原306.67万公顷,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144万公顷。新增43个城市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全国累计建设“口袋公园”2万余个,建设绿道8万余公里。

7、全国碳市场成交量下跌,碳价仍维持较高位

3月7日至1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860吨,总成交额106,336.00元。挂牌协议交易周成交量1,860吨,周成交额106,336.00元,最高成交价58.00元/吨,最低成交价57.00元/吨,3月11日收盘价为57.60元/吨,较3月4日下跌0.52%。过去一周无大宗协议交易。截至3月1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188,524,619吨,累计成交额8,179,935,625.62元。

二、绿色金融周报

1、邮储银行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

近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明确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践行负责任银行原则(PRB),大力发展绿色贷款、绿色融资、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业务。方案指出,科学制定企业碳核算工作方案,差异化制定分行碳核算企业的目标规划,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将碳核算推广指标纳入授信管理评价体系,出台相关配套支撑政策。对配合开展碳核算的企业,给予优惠贷款利率,在客户准入、授信重检等环节通过绿色通道优先审批。

2、深交所绿色债券品种扩容 发行首批专项服务海洋经济绿色债券

近日,深交所首批专项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绿色债券发行。3月4日和7日,招商局通商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商租赁)和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风电)两单绿色债券陆续在深交所市场发行,规模合计30亿元。其中,通商租赁的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海上风电安装船项目建造,该项目建成后将用于大型海上风机安装施工作业,有效填补我国海上风机安装需求缺口;中广核风电的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惠州港口和汕尾后湖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有助于推动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

3、建设银行“碳惠贷”落地,助力电力企业实现碳配额结余

日前,建设银行创新推出的“碳惠贷”产品落地,给予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所辖中山嘉明电力有限公司2亿元人民币低成本“碳惠贷”。建设银行“碳惠贷”产品是将企业碳排放强度与银行贷款利率挂钩,碳排放强度越低或降幅越大,贷款利率就越低,在碳交易市场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为客户提供了创新融资模式。嘉明电力在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能源保供方面为粤港澳大湾区作出了积极贡献,企业近3年碳排放额以年均15.7%比例逐步下降,已经实现碳配额结余。

4、成都促成全国首笔数字人民币碳信用交易

近日,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协助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点点”碳中和平台开通数字人民币支付功能,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通过数币支付购买碳信用(CCER),抵消自身会议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实现了当次会议活动的碳中和。该笔业务是数字人民币在全国碳中和领域首单线上支付交易,“点点”碳中和平台也由此成为全国首个接入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的碳中和服务平台。

5、湖南发放47亿元贷款,支持长江大保护和绿色发展

近日,湖南银保监局督导辖内开发银行大力支持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等行动,已发放47亿元贷款助力长沙高铁会展新城长江经济带产城融合示范项目等落地,一体化实施有收益项目与无收益的河道治理项目,有效改善核心区生态环境和产业环境。加快谋划推进污水垃圾处理业务,督导发挥好开发性金融作用,将污水、垃圾处理作为助力长江大保护的重要抓手,推动25个项目纳入总行“百县千亿”项目库。

6、中信银行:个人“中信碳账户”内测版上线

3月10日,中信银行宣布,面向个人用户推出的“中信碳账户”内测版上线。这是首个由国内银行主导推出的个人碳账户。“中信碳账户”减碳量核算采用第三方权威机构认定的碳减排方法学,经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组织专家评审认定,对于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等节能减排场景,用户可实时记录与查询个人的碳减排数据。据“中信碳账户”核算预测,每年中信银行信用卡用户通过在线金融服务方面的低碳行为,累计可减少约200万吨以上的碳排放,未来用户碳减排市场潜力巨大。

7、嘀嗒出行顺风车用户2021年减碳114.5万吨

近日,嘀嗒出行发布的成绩单显示,2021年全年,嘀嗒顺风车2.05亿用户的总减碳量为114.5万吨,其中市内订单减碳量约50万吨,城际订单减碳量约64.5万吨。从碳排放的换算来看,114.5万吨的减碳量,相当于200万亩造林绿化工程产生的减碳量。按照平均使用频次计算,嘀嗒顺风车用户的平均个人单日减碳量约9.86kg,平均个人月度减碳量约19.89kg。

(实习生赵宇心、王栩萌有贡献)

(作者:李德尚玉 编辑:李博)

李德尚玉

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