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愿 北京报道 投研能力相对弱势的理财公司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蓄力提升权益类资产占比,在自身努力及相关政策支持下,未来权益类产品发行有望增加。
3月16日,银保监会表示,要引导信托、理财和保险公司等机构树立长期投资理念,开展真正的专业投资、价值投资,成为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中坚力量;要加大权益类资管产品发行力度,支持理财公司提高权益类产品比重等。
据了解,权益类产品主要投资于股票、股票型基金等权益类资产,根据《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权益类理财产品投资于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目前银行理财发行的权益类产品主要包括指数增强型、主动投资型,以及投资于权益类基金的FOF等细分类型。
“2022年银行理财提升权益类资产投研能力势在必行,并尝试渐进式加强权益投资,FOF与银行理财产品的稳健风格较为接近,预计将是重要的投资方式。”一位分析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存续产品占比如何?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达29万亿元,存续规模连续三年位居各类资管产品首位;理财产品资产投向债券类、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余额分别为21.33 万亿元、2.62万亿元、1.02万亿元,分别占总投资资产的68.39%、8.40%、3.27%;权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809亿元,同比增长1.09%,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0.28%。
具体到各家理财公司情况如何?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截至目前有9家理财公司发布了2021年下半年报告,揭示了截至2021年末存续的各类理财产品占比情况,总体来看权益类产品无论从只数还是金额看,占比均较小;从穿透后的资产持仓情况看,权益类资产占比最高的也仅刚超过5%(贝莱德建信理财为特殊个案)。
图注:9家理财公司截至2021年末存续理财产品权益类产品情况
国有大行中,包括工银理财、建信理财、农银理财、中邮理财发布了2021年下半年报告,从权益类产品金额占比看均较小,分别为0.22%、0.08%、0%、0%,均低于0.28%的平均水平。不过,从穿透后的理财产品资产持仓情况看,农银理财金额达到了1047.70亿元,且占比达到了5.54%,其他三家占比均低于1%。
另外三家股份行/城商行理财公司的权益类产品金额占比也类似,兴银理财、南银理财、宁银理财权益类产品金额占比分别为0.14%、0.2%、0.30%,仅宁银理财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从穿透后的理财产品资产持仓情况看,也仅宁银理财占比高达5.37%,其余均低于1%。
两家合资理财公司因产品定位不同,权益类产品占比情况也天差地别。贝莱德建信理财仅发行权益类理财产品,且穿透后的理财产品资产中权益类占比也高达94.43%;汇华理财无存续权益类理财产品,但穿透后的理财产品资产中权益类占比也相对较高,为4.8%。
蓄力加码权益投资
银保监会支持理财公司提高权益类产品比重的主要背景是近期在国际国内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一定比例的理财产品出现“破净”,风险相对较高的权益类产品无疑是重灾区。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理财公司共有20只权益类产品存续,其中13只产品的累计净值低于1,最低净值为0.7180。
上述20只产品的发行情况具体为光大理财5只、招银理财4只、华夏理财3只、宁银理财3只、信银理财2只、贝莱德建信理财2只、工银理财1只;累计净值低于1的有招银理财4只、光大理财3只、宁银理财3只、贝莱德建信理财2只、信银理财1只。
在当前权益市场波动较大的背景下,理财公司会增加权益类产品销售吗?一家大行理财公司表示,固收类产品坚持稳健策略,表现出较好的韧性,“未来的投资策略仍将以固收为主,在追求稳定收益的同时,帮助投资者追求超额投资回报。”
“权益类资产是理财重要的资产配置品种,在条件成熟后,银行理财可逐步开展股票直投,尝试发行股票直投的权益类产品。”另一家国有大行理财公司则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理财公司调研上市公司次数显著增加。截至3月18日已调研357次,而去年上半年也仅350次。“理财子公司对上市公司进行调研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上市公司运作状况及行业板块发展情况,从而建立健全自身权益投研框架,积累权益投资能力,为未来开展权益资产自主投资不断蓄力。”普益标准解释称。
普益标准建议,考虑到理财子公司建立高度市场化的权益投研团队尚需时日,因此目前可通过被动投资的方式或与其他机构合作切入权益类投资,后续在加强与母行其他资管机构及外部机构的投研合作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权益资产投研能力。
(作者:李愿 编辑:周鹏峰)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