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30亿元战投入股盛新锂能 比亚迪或锁定首个锂盐“长协合同”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董鹏 成都
2022-03-23 19:44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董鹏  成都报道

比亚迪又一次大手笔出手,这次是“战投”锂盐企业。

3月22日晚,盛新锂能发布定增预案,拟引入比亚迪作为战略投资者,并向其非公开发行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0亿元。

“公司此前锂盐原料主要通过市场化采购获取,而且去年市场价格大幅上涨、供给紧张,未能与上游锂盐企业达成长期稳定的供应合作。”比亚迪负责投资者关系人士23日表示。

而从此次双方合作的内容来看,主要围绕原材料购销合作、原材料加工合作等方面展开,并明确了“双方将优先保障对方采购与供应、且提供优惠价格”、“比亚迪优先委托盛新进行锂矿资源加工、盛新优先保障比亚迪的锂盐加工产能”等条件。

换言之,比亚迪有望就此锁定盛新锂能的“长协合同”。这比外部市场化采购的方式成本更低,同时原料供给的稳定度也会显著提升。

 

锁定锂盐“长单”

比亚迪的原料缺口,会很大。

原因就是,销售数据过于强势,并由此衍生出的旺盛原料需求。

按照中汽协、比亚迪发布的数据测算,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占全国销量占比为17.03%,今年前两个月已经升至23.73%。

以今年2月为例,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上比亚迪几乎是“以一打十”,排名前10名的车型中公司独占6席,无人可与之争锋。

随之产生的问题是,一方面锂盐等原材料价格处于高位,另一方面销售快速放量所产生的原料稳定性问题。前者可以通过调价的方式进行传导,近期公司也已宣布上调产品价格,后者就要去公司不断在市场上去寻找锂盐来源,以满足不断扩大的原料需求。

今年前2个月,公司销售的97%以上的产品为新能源汽车,当期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达494.28%。

即便按照增速最低的纯电动车型来看,同期销售增速也超过了300%。

反观锂盐供给弹性,远远无法满足比亚迪等一干车企的动辄翻倍的增长。百川盈孚数据显示,2022年1月、2月,国内碳酸锂产量增长分别为6.02%、21.6%。

这一供需矛盾下,终端销售越好的车企,原料供给就会越紧张。

对此比亚迪也早有准备,去年便曾参与智利8万吨锂产量配额的竞拍,并以高价中标,但是最终竞标程序被当地迅速叫停。

而对于国内的锂资源,则面临“起了大早,赶了晚集”的尴尬,公司率先对上游锂资源进行布局,只是短期内同样没有确定性的增量。

比如与盐湖股份合作的3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目前最新进展仍然处于中试阶段;参股的扎布耶盐湖项目,预计要到2023年9月30日投产。

资源端开发进度低于预期,又叠加销售火爆带来的巨大需求增量,比亚迪的原料供给压力可想而知。

更为重要的是,在2021年的市场环境下,比亚迪也无法与锂盐企业达成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

“去年锂盐价格大幅上涨、供给紧张市场,那种环境下,公司是无法锁定长期原料供应,只能通过市场化的方式采购。”前述比亚迪人士指出。

盛新锂能证券部人士23日也介绍称,“公司锂盐产品分长单、短单销售,比亚迪此前也通过公司采购锂盐,但是数量比较少,只是公司通过市场化方式对外销售的方式进行。”

这对于比亚迪这样锂盐消耗“大户”而言,是不可想象的。

与市场上长单销售的方式相比,市场化采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采购价格更高,这在2021年至今的上涨过程中表现尤为明显,“散单”价格每吨要高出市场均价两三万元,二是原料供给不稳定,采购量小,无法满足大型企业的生产需求。

上述背景下,比亚迪加强与上游锂盐企业合作是必然选择。

而经过近半年股价的下跌后,锂矿股跌幅明显、估值并不算高,刚好盛新锂能又同处深圳,并拥有四川业隆沟锂矿等锂矿资源和相对可观的锂盐产能,天时、地利、人和,双方一拍即可。

“战略合作后,对方会优先向供应锂盐产品,公司整体采购成本也会低一些。”上述比亚迪人士表示。

相应的,如果未来比亚迪外部自己找矿,并委托盛新锂能进行加工,后者“代工”部分的锂盐利润率也会大概率低于锂盐部分。

好处是,盛新锂能计划扩建的产能,接下来的产能利用率可能会就此获得一定保障。毕竟,动力电池企业缺锂盐,锂盐企业缺锂精矿的现状,至今没有得到明显缓解。

“现阶段只是框架协议,合作又是长期的,接下来很多细节可能会有所调整。”盛新锂能人士表示,目前公司锂盐原料自给率在20%左右。

对比同业公司而言,上述比例不高。这或许意味着,即便比亚迪、盛新锂能达成合作,后期双方仍要千方百计地提升锂矿产能,并在外部拓展新的矿源。

这也是为何在合作协议中写明,“共同寻找优质矿产资源进行合作开发,获取锂资源”的原因。

 

上下游“抱团”已成趋势

比亚迪与盛新锂能达成合作,有一个重要背景。

工信部近期召开的座谈会上,曾作出要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要加强供需对接,协力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协作关系,共同引导锂盐价格理性回归,加大力度保障市场供应,更好支撑我国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即便不提上下游战略协作,产业链上游出于稳定自身经营、降低周期性波动的考虑,以及下游为了保证原料供给,行业内部也会自发地“抱团”联合。

“未来电动汽车材料端的稳定供应至关重要,领军车厂、电池企业均直接参与上游资源布局,例如特斯拉、大众、宝马等均早已布局锁定上游原料,宁德、国轩、亿纬等也开始践行产业链一体化战略。”民生证券邱祖学指出。

以比亚迪为例,公司在上游锂资源的布局也不容小觑,除了上述与盐湖股份合建的3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参股扎布耶盐湖项目公司外,公司与融捷股份的关联要更为密切。

融捷股份拥有康定甲基卡锂辉石矿区134号矿脉的整体采矿权,公司实控人吕向阳至今仍是比亚迪第三大股东,并担任上市公司副董事长。

此外,两家公司之间也存在极为密切的股权关系,融捷投资控股集团持有比亚迪5.42%的股权,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则与融捷股份共同持股东莞德瑞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考虑到上述种种股权和关联关系,比亚迪布局的锂资源不少,只是受制于产能释放问题,中短期内可供调配的原料“存货”会比较有限。

再如宁德时代,则与锂盐生产商天华超净深度绑定。

双方的锂盐业务载体为宜宾天宜锂业,天华超净持股75%,另有25%股权由宁德时代持有。

近期天华超净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与宁德时代共同投资成立了宜宾市天宜锂业科创有限公司(天华超净75%,宁德时代25%),主要生产氢氧化锂;近期,宁德时代与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了奉新时代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宁德时代90%,天华超净10%),主要生产碳酸锂。”

这是动力电池头部企业与锂盐头部企业合作中,比较典型的几个案例。

相比之下,前几年锂价低点率先完成资源布局的一线锂盐企业,现阶段与下游企业合作不如盛新锂能、天华超净等企业那般明显。

这其中也存在一些客观因素,其中就包括产能瓶颈问题。

国内某一线锂盐企业人士近期便向记者反馈,有下游企业到公司交流,希望能够与公司达成长期供货协议,公司也很愿意,但是产能、产量摆在这,动辄上万吨的需求无法满足,“毕竟对于公司而言,需要兼顾所有客户。”

如果从上述角度来看,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抱团”联合的方式,虽然对各自生产经营都有好处,但是更多还是在对锂矿、锂盐市场“存量”的划分与争夺,无非是保证自身原料供应。

而要解决整个市场供需紧张的问题,仍然需要更多“增量”的出现,只有蛋糕做大,下游企业才不会挨饿。

 

(作者:董鹏 编辑:巫燕玲)

董鹏

财经版记者

常驻成都,前期货“红马甲”,跟踪衍生品市场、周期类上市公司。邮箱:dongpeng@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