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Talk丨成长猎手杨锐文:逆人性的投资往往收益最大

投资TALK李域 2022-03-29 22:49

新能源汽车产业景气度下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域  深圳报道

时间来到了一季度末,在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之下,市场的担忧情绪仍在持续发酵。

今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调整,截至3月28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累计下跌7.16%、11.19%、9.97%。

大跌之下,市场探底成功了吗,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对此,被誉为成长猎手,以“走心小作文”出圈的景顺长城基金经理杨锐文带来了他的最新观点。

“虽然不确定现在是不是底部,但可以确定大概率处于底部区域。”杨锐文表示,就投资机会而言,上半年是周期类占优,下半年是科技成长类占优,“科技成长的领军方向将会以半导体、新材料、软件等为代表的自主可控。”

截至2021年底,杨锐文管理8只基金,合计管理规模为482亿元。

新能源汽车产业景气度下行 

21世纪:近两年新能源主题基金受到投资者的热捧,市面上出现了许多新能源主题基金,这些新能源基金有什么不同?目前新能源汽车行情演绎到哪个阶段?

杨锐文:我们新能源基金主要投资于新能源汽车方向,是在全产业链上投资,并没有押注某一环节,从这个角度上看,我们新能源主题基金的持仓是相对分散的。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碳酸锂的价格现在已经超过了50万,其他的原材料价格也处于高位,这导致了车企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

所以,我们近期也看到各种车企纷纷涨价,价格上涨从几千到几万不等。这种涨价幅度一定会抑制需求,我们认为,后面会看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景气度下行,这个周期可能会长达半年到一年。产业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耐心和坚持才能收获好的结果。

我们也会主动应对行业的变化,对于行业基金或指数,前期下跌已经反映了部分预期,未来产业的调整或者景气度下行不代表股票会调整,毕竟股票是提前反映预期的,在这个阶段更需要努力甄别机会和风险,更考验我们寻找alpha的能力。

21世纪:投资相对早期的成长股,会伴随企业的成长,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出现股价大幅波动,会怎么做?

杨锐文:股价短期涨得很猛,透支了未来长期空间,肯定会卖。投资并不是机械的教条主义,我们的行为都是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正所谓战无定法。

至于跌得很凶,首先要审视是不是自己错了,如果不是,这个公司有没有价值?价值是多少?如果真的很有价值,这只是短期的下跌,我们很可能是逆势买入。

我们不太关注换手率,这只是结果,关注它对我们投资的帮助不大。但是,投资一定是以长期的眼光去看待,希望伴随企业的成长。 

普通投资人要做好投资心态建设

21世纪:今年以来基金波动大,你自己平时是如何理财?你是否也买了自己管理的产品?

杨锐文:首先,基金亏钱了,基金经理肯定也很难过,不可能不关心涨跌。

其次,我也是自己基金的持有者,除了必要的生活费用,我几乎把自己所有的活动资金都投入到自己基金里。

站在当下,我对中长期还是很有信心的,我认为痛苦是暂时的,我们的信心建立在我们投资于拥有巨大成长空间的企业。我们相信他们终将成长起来,收获是时间问题。

特别理解基民的焦虑与担忧,毕竟每个人赚钱都不容易。我们管理基金总是希望为投资者赚钱,但是,市场的波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过去的历史经验是市场是很难预测的。因此,短期预测真是随机漫步的,你可能预测到了开始,但是,你可能永远猜不中结果。

巴菲特曾经说过,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但是,从人性的角度,90%以上的人都做不到。更大可能是别人恐惧,我更恐惧。但是,按我们过去的经验,逆人性的投资往往收益才是最大的。

21世纪:现在买基金已成为普通人的理财方式,能否从基金经理的角度,分享一些基金投资方法给投资者?

杨锐文:我认为普通投资者最重要是做好投资心态的建设。

根据统计,过去这些年,主动股票型基金年化回报超过15%,其实,这个数据并不逊色于大部分房地产投资。但是,实际上,大部分投资者的基金投资回报并不理想。

我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绝大部分投资者并没有以长期心态对待基金投资,往往是看了隔壁老王赚钱了就跟风买入,这种羊群效应行为往往导致很多基民是高点买基金的。

因此,我建议,每个投资者都应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资产配置,如果条件允许,在市场低位的时候,多少都应该配置一些权益类基金,这确保自己不会在上涨的过程羡慕隔壁老王,然后又追高。

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定投比一次性买入要好很多,因为择时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另外,如果大家选择长期投资,那我建议大部分投资者并不要每日看净值,减少对生活和情绪的影响。只要投资在正确的产业方向和优秀的企业,基金终将会给投资者丰厚的回报。

理解每位投资者的钱都来之不易,请大家相信我们的努力,大家如果情绪不好,希望发泄一下,骂骂我也无妨。

(作者:李域 编辑:朱益民)

李域

资深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资深记者。长期关注券商、公私募等领域,喜欢研究投资这件事,常驻深圳,欢迎交流和提供线索!请联系:liyu@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