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股份行披露融资平台贷款情况:占比均下降,不良率有所上升|银行年报里的中国经济

21金融街杨志锦 2022-03-31 22:40

贷款有所压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志锦 上海报道 去年监管部门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控继续从严,尤其以15号文为标志。截至3月31日,诸多上市银行都公布了2021年报。其中,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三家股份行还公布了融资平台贷款的情况。

据记者梳理,三家银行融资平台贷款余额有升有降,但占贷款的比重均出现下降,意味着融资平台贷款有所压缩。此外有的银行融资平台贷款不良率有所上升,这和非标融资延期共同指向融资平台偿债压力增加。不过,融资平台不良率仍低于平均水平。

平安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 年末,该行政府融资平台(含整改为一般公司类贷款和仍按平台管理贷款)贷款余额641.94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4.40 亿元,增长7.4%;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的比例为2.1%,较上年末下降0.1 个百分点。

其中:从分类口径看,该行已整改为一般公司类贷款余额615.24 亿元,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的比例为2.0%;仍按平台管理的贷款余额26.70 亿元,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的比例为0.1%。

根据银保监会相关文件,银行需将融资平台划分为“仍按平台管理类”和“退出为一般公司类”。其中“退出类”,是指经核查评估和整改后,已具备商业化贷款条件,自身具有充足稳定的经营性现金流,能够全额偿还贷款本息,整体转化为一般公司类客户管理的融资平台。

平安银行还披露,该行平台贷款质量良好,目前无不良贷款。换言之,平安银行融资平台不良贷款率为0,持平于上年。

招商银行亦公布了相关数据。

截至2021年末,招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广义口径风险业务余额2616.81亿元(含实有及或有信贷、债券投资、自营及理财资金投资等业务),较上年末增加133.84亿元。其中,境内公司贷款余额1235.2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6.24亿元;占本公司贷款和垫款总额的2.35%,较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

招行称,2021年坚决贯彻执行国家持续加强地方政府举债约束、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进一步规范融资平台和地方国有企业投融资行为的相关要求,严格履行法定程序,坚持依法合规经营。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1年末,招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业务不良贷款率0.63%,较上年末上升0.08个百分点。而在2019年末,招行涉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各项业务均无不良资产。

对比来看,虽然招行融资平台不良率有所上升,但仍低于全行平均水平。

招行表示,2022年将持续完善隐性债务的配套管理机制,严格落实相关政策管控要求,严密排查隐性债务风险,并要求各经营机构严禁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或参与虚假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预计在国家财政金融政策保持稳定的背景下,本公司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业务资产质量有望继续保持稳定。

兴业银行首次披露了融资平台的相关贷款情况。

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兴业银行全口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余额3077.15 亿元(含实有及或有信贷、债券投资、自营及理财资金投资等业务),其中境内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余额2093.16 亿元,较上年末减少303.80 亿元,占公司贷款和垫款总额的4.73%,较上年末下降1.31 个百分点。

“由于涉及地方政府融资或者地方融资平台的口径和名单一直是动态变化的,比如部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客户已经转型为国有企业,是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经营的。在不违反市场纪律的前提下,我们已经在年报中,就这可能涉及的融资做了尽可能详细披露。总体上看,这部分融资的规模相对较小,资产质量总体可控。”兴业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邹积敏在该行业绩会上表示。

兴业银行年报称,截至2021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不良资产率1.97%,但不良资产规模仅为60.62 亿元,对资产质量影响总体很小,主要是个别区域地方政府履约意识不足,公司通过调整分类督促地方政府切实采取措施化解风险,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

“中央一直严格管理地方政府融资业务,督促各地政府在限额内规范举债,主动化解存量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可以统筹的资源非常充足,中央要求的化解期限总体上比较合理,近期已经有部分地方政府宣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清零,有的地方政府表态将积极采取措施逐步推动清零,表明各地政府对于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是积极主动的,目前暂未发现拒绝承认隐债和拒绝归还隐债的情形,这部分业务风险总体可控。”邹积敏称。

一些银行虽未披露融资平台贷款情况,但也有一些关于地方债政策的阐述。

工行表示,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地方债务管理和融资平台的法规和监管政策,持续做好信贷准入管理和监测,严守不发生区域系统性风险底线,积极研究和防范商业化建设运营风险;稳妥配合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公司做好存量到期融资风险化解,做好债务风险缓释和融资监测分析。

苏州银行表示,2021年房地产行业遇到了黑天鹅事件,不少大型房企出现了风险信号。此外,国家和监管的实体导向越来越明、涉房指标越来越多、融资平台越来越严、网贷规范越来越细等等,给银行经营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作者:杨志锦 编辑:曾芳)

杨志锦

高级记者

长期专注于地方债、债券违约、货币政策、银行领域的报道和研究。在财政、金融、宏观交叉的地方债领域,力求为市场提供专业的信息和分析。欢迎交流及爆料,记者微信:yangzhijin21,添加请备注单位及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