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经济扫描丨锂电快跑:锂矿的盛宴与终端的夹击

21深度董鹏 2022-04-02 20:38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董鹏  成都报道 进入4月,定期报告披露即将进入高潮阶段,相关公司一季度经营情况也已敲定。

其中,锂电产业链得益于下游需求增长带来的市场“增量”,整体保持了极高的景气度,部分公司叠加2021年同期低基数的影响,一季度盈利将动辄出现数倍以上的增长。

在产业链上游,盛新锂能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一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亿元至11亿元,同比增长765.24%至957.52%。

这非个例。包括同为锂盐生产企业的雅化集团、电解液核心材料供应商多氟多和负极材料企业杉杉股份在内企业,一季度经营趋势向上的趋势也已经确定。结合产品价格、成本变动,以及已知企业的利润预期情况,可以判断出锂电上下游各环节大致的盈利趋势。

整体上看,受到上游锂、钴、镍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带动,该环节业绩增长确定性和弹性处于领先位置。中、下游环节,则更多是受到“量”的带动,经营能力也有所提升,只是作为上游涨价的成本承接方,增速不如上游。

比较典型的案例,包括一季度集中上调的动力电池和整车企业价格,现阶段正处于将原料涨价向终端市场传导的状态中。

上游维持高位:盐湖提锂毛利率或达90%

锂电产业链的核心是电池,电池的核心原材料又是锂盐。就一季度经营情况来看,包括锂、镍、钴在内的原料整体处于高位,对下游都不够友好。

先说锂盐,主要产品分为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二者分别对应了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两种电池的生产原料。

百川盈孚数据显示,一季度,碳酸锂由年初的28.2万元/吨上涨至51.7万元/吨。同时,此前相对滞涨的氢氧化锂出现补涨,最新电池级产品市场均价维持在49.4万元/吨。

需要指出的是,本轮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是系统性的,并不只集中于锂盐一个领域。

仅以三元电池原料硫酸镍为例,除了3月份伦镍价格异常波动对全球产业链带来实质性冲击的影响外,一季度硫酸价格已经超过2021年的高点。2021年8月,硫酸价格高点在820元/吨附近,今年3月30日市场均价为918元/吨。

此外,同为三元核心原料的硫酸钴也处于高位上涨走势,并从2021年底的每吨10.5万元升至3月末的12.2万元/吨。

整体上看,镍、钴、锂、磷酸铁等原料价格,一季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这也使得上游利润率再次大幅扩张。反应到上市公司报表上,对应的就是盈利能力的显著提升。

以锂盐为例。雅化集团和盛新锂能一季度均有望实现10亿元左右的净利润,而这两家公司原料自给率、产能规模,还要明显小于一线龙头企业。

从碳酸锂产能来看,国内产能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为赣锋锂业(4.3万吨)、非上市公司江西南氏锂电(4万吨)、天齐锂业(3.5万吨)和盐湖股份(3万吨)。

其中,盐湖提锂天生具备成本优势,普遍在5万元/吨以下。若按照50万元的市场价出售,其毛利率可达90%。

其他矿石提锂企业的盈利情况,则取决于原料自给率的高低、产能规模、开工率及潜在的外部代工数量。

若以2800美元/吨锂精矿的成本计算,目前全部外采锂精矿加工厂商毛利率也可以达到60%左右。

在此之前,盛新锂能发布的年报数据也已显示,2021年公司锂产品毛利率达47.78%,同比提升57.17个百分点。

考虑到一季度锂盐上涨的因素,预计当期该环节利润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锂盐价格主要受供求关系影响,目前从销售端来看市场需求依旧比较旺盛。”盛新锂能在近期深交所组织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

不过,具体到公司,受到上述原料自给率等因素影响,业绩弹性上可能会出现一定差异。

总体上看,盐湖提锂企业利润率会高于锂云母、锂精矿矿石提锂企业,矿石提锂“一体化企业”利润率又会优于外采原料企业,原料自给率越高的企业,利润率提升也会越明显。

中游利润提升有限:“更多是量的带动”

上游原料调涨,中游企业制造成本随之抬升。

就动力电池环节来看,具体又分为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不同领域,其中以正极材料成本占比最高。

以装机量增长明显的磷酸铁锂为例,其主要原料包括磷酸铁、碳酸锂两项。

“单耗来看,1吨磷酸铁锂,需要消耗0.98吨左右的磷酸铁和0.25吨的碳酸锂,其中磷酸铁价格保持相对稳定,成本上升的主要影响就是碳酸锂。”百川盈孚锂电行业分析师表示,原本磷酸铁锂环节主要是依靠加工费,上游原料价格上涨后,生产企业为了转移成本上涨只能去与下游尽力沟通,“大厂相对好过,下游接受度较好,中小型企业议价能力弱,原本的加工费也会被侵蚀。”

按照他的测算,目前磷酸铁锂仅直接材料部分成本就达到了15万元/吨,同时还有人工、能耗等加工成本。对比磷酸铁锂16.9万元/吨的市场价,磷酸铁锂的利润空间显然无法与上游对比。

作为正极材料龙头的中伟股份,近期也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21年四季度归母净利润1.73亿元,较三季度环比减少59%,主要系四季度随着液碱等辅材价格上涨,导致三元前驱体成本呈现阶段性上涨。”

电解液的情况类似,其核心原料为六氟磷酸锂,六氟磷酸锂的上游又是高纯碳酸锂。

“高纯碳酸锂价格要比电池级碳酸锂高出10%以上,去年对公司成本的抬升就十分明显。”天赐材料董秘韩恒指出。

碳酸锂上调后,六氟磷酸锂、电解液去年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其中电解液从2021年4月的6.3万元/吨涨至年底的12万元/吨。

但是反应到企业报表上,天赐材料2021年公司锂电材料毛利率为36.03%,同比提升8.42个百分点。

可见,中游电池材料环节的调价,本身是对上游涨价的成本传导,其本身利润率提升幅度也要显著小于上游。

“并未占据更多的超额利润,相比于价的提升,公司业绩的增长更多是受到了量的带动。”韩恒表示。数据显示,该公司2021年共交付电解液超14.4万吨,同比增长超过97.3%。

就一季度经营趋势来看,虽然六氟磷酸锂、电解液价格有所回落,但是对公司整体盈利趋势影响却相对有限。

另一电解液供应商新宙邦预计,今年一季度净利润为4.8亿元至5.1亿元,同比增长210%-230%。

另据韩恒介绍,2021年公司六氟磷酸锂自给率在70%左右,少量外采,而今年自给率会进一步提升,加之六氟磷酸锂自用,其市场价格波动对自身原料端影响不大。

需要指出的是,这类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本身为了稳定原料、销售,不少公司已与产业链上下游签订长协合同,其实际销售价格的调整也会相对滞后于市场价的变动。

综上,可以看出,中游材料环节的利润提升幅度明显低于上游,但是在下游需求的刺激下,整体产销规模继续保持增长,并成为带动该环节盈利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

终端传导明显:整车企业已现利润率下滑

上述锂、钴基础原料,磷酸铁锂、电解液等直接材料上涨的同时,汽车缺芯状况也未得到明显缓解,多重因素下今年一季度动力电池、整车企业开始系统性上调销售价格,幅度从几千元到3万元不等。

从3月开始,车企调价迅速扩围,比亚迪、特斯拉等龙头,及造车新势力企业全线跟进。

综合比较各家车企涨价情况来看,整体呈现出两个特点。其一,纯电车涨价幅度高于插混车型,比如比亚迪此前DM混动车型上调3000元,而纯电EV车型则上调6000元;其二,售价、利润率更低的车型,调价幅度也会更高一些,如长城汽车欧拉黑猫、白猫车型已经停止接单。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实地调研来看,目前欧拉在售车型仅有好猫一款,同时售价更高的好猫GT版本的提车周期,要明显快于普通车型。

“低端车型此前并不完全依赖汽车本身赚钱,还可以通过出售积分的形式获得收益,去年一个积分最高超过2000元,今年就跌到了几百元,积分收益的减少叠加上游原料大幅上涨,唯有通过涨价来进行成本传导。”北京一位整车企业人士指出。

比亚迪的年报数据,也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在2021年原材料上涨期间,公司营业成本增速高于营业收入增速。分业务来看,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毛利率下滑7.81个百分点至17.39%。

具备一定产业链、成本优势的比亚迪尚且如此,其他外采电池的车企更毋需多言。

而就调价节奏来看,包括动力电池、整车企业调价亦主要集中在3月中下旬,整个一季度仍然在承受原料涨价的影响。

不过,就销售情况来看,不少整车企业与中游材料环节类似,产销数据增长过于明显,如比亚迪前2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近500%,这一定程度能够对冲成本上涨的影响。

所以,动力电池、整车等下游企业一季度经营“多空因素”兼有,缺乏代表性公司指引的条件下,整体盈利趋势并不如上游和中游那般明确。

综合来看,将锂电产业链一季度经营趋势排序,上游原料环节盈利增长确定性、业绩弹性最好,中游、下游则处于成本传导阶段。

(作者:董鹏 编辑:林虹)

董鹏

财经版记者

常驻成都,前期货“红马甲”,跟踪衍生品市场、周期类上市公司。邮箱:dongpeng@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