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化”产业发展提速。
社区志愿者从无人车里取货(被访者供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陶力 实习生董静怡 上海报道 在疫情防控的需求下,无人配送再次进入大众视野。日前,美团紧急从北京运来的新一代自动配送车,开始进入上海市的部分社区提供服务。该车一次性载重超150公斤,通过无接触配送,可有效缓解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问题。这已经是美团自动配送车第七次赶赴一线支持抗疫。
与此同时,在上海临港方舱医院内,一台台配送机器人正在作业,它们将医护人员放置在舱内的餐食、水、药品等物资送到患者处后自动回到充电桩,等待下一次配送。
“我们向临港方舱提供了132台机器人,包括100台左右的配送机器人和10台左右的垃圾回收机器人,主要是解决病人吃饭、药品的递送和垃圾的回收的问题。”思岚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TO黄珏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道。
自动配送车、机器人都不是新鲜事物。早在2016年前后,无人配送产业曾引得美团、阿里、京东等巨头争先入局,在疫情的催化下,这些无人化的智能应用或将在更多场景落地。
打通“最后一公里”
在运力有限的情况下,城市保供也变得至关重要。4月6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快递、外卖要停的消息是不实的,外卖平台骑手是全上海市生活物资保供的重要力量,在保障市民生活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上海市主要外卖等电商平台每日骑手上岗人数约 1.1 万人。
但是,在强大的刚需下,人员紧缺、物资配送困难等问题也日益显现。以美团买菜康桥路站点为例,由于每天爆单,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骑手和拣选员都已经连轴转,但还是免不了积压大批等待配送的订单。
近期的“骑士”和分拣员们,每日工作量都在倍增。原在大宁久光中心“烧肉达人”餐厅担任前场服务员的黄诗曼,现在在盒马临时做拣货员,她每天至少步数有2万至3万步,高峰期会达到4万至5万步。
在人力瓶颈下,自动配送车的出现,带来了生机。据悉,美团自动配送车目前正在协助美团买菜站点协力为绿洲康城社区5000余户居民配送生活物资。每辆车饱和配送一天大约能到500单。
站点工作人员会先将订单物品放入车厢内,在车门关闭后,车辆将自主行驶至社区内用户单元楼下,由驻守在楼下的志愿者从车内取出。每完成一次配送后,都会及时对车内外进行全面消毒,减少隐患。
除了为买菜站点提供有效运力外,美团自动配送车还会配合社区内部的志愿者,共同进行物资配送工作。
美团自动配送车区域安全主管雷岩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透露,在一线运营中看到无论是菜站还是社区内的保障物资,几乎每一份都是10斤以上,对于志愿者和骑手都是比较大的压力。而配送车本身载重最高达150公斤,通过社区等场景道路自主运行,可以更好的协同人做配送。
据了解,绿洲康城社区为第一试点,第二批自动配送车即将落地在瑞金医院,支持医院内部核酸检测样本,医护物资等货品的配送工作。后续,美团将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持续通过自动配送车为上海抗疫保供服务。
无人配送破解物流难题
在防疫常态化的将来,无人配送行业的发展又会如何?在此次上海疫情的封控中,上海街头陆续出现无人配送车,有效解决了运力不足的痛点。自2016年起不温不火的无人配送产业,在近两年疫情的催化下,也让资本和民众看到了其大规模商用的可能性。
以美团为例,在疫情期间,美团在北京顺义区进行无人配送的试验并成功完成了15000多个订单。截至2021年9月,美团自动配送车在北京公开道路已配送近10万订单,自动驾驶里程超50万公里,初步具备自动配送规模化运营能力,未来3-5年有望在全国实现城市末端即时配送场景的无人配送服务。
Honeywell数据显示,最后一公里配送的成本占到整个配送环节的53%,存在着巨大的降本空间,反观人力成本则有不断增高之势,长远来看,无人配送是未来物流中的趋势。
尽管如此,无人配送大规模落地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法律方面,目前我国还未能对无人配送车的管理形成统一的法律规范。虽然去年北京发布《无人配送车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版,推动了无人配送车合法上路,但其属于地方政策,全国其他地市未有更多细则颁布。
根据辰韬资本调研,无人配送车整车成本会因车型(底盘+上装)、传感器方案、计算平台选择的不同而呈现较大差异,目前部分企业能做到整车成本 20-25 万元左右,也有企业的整车成本在50万元左右。
但也有多位无人配送从业者表示,无人配送车在未来3年内会实现规模化量产和商用,整车成本会逐步降至5-10万元。
末端无人配送将经历商业化探索、快速铺量、形成运力网络三个阶段,目前行业正处于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解决方案商会从简单场景起步,逐渐过渡到相对复杂场景,从试运营到常态化运营。
而作为自动驾驶最快落地的场景,无人配送在真实场景下的运营数据、经验也将与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形成反哺,更好地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
据雷岩介绍,这次来上海支持抗疫情保供的自动配送车具备高级别自动驾驶能力,能够满足从单点到多点的防疫物资配送需求,车辆配备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等26个传感器保障自动驾驶能力安全。在完成前期的车辆调试和路况测试后,车辆能够按照路线指令自主行驶,完成避障、绕行等动作,无接触完成配送任务。
除美团之外,京东、达达等也在“无人配送”上为上海提供帮助。目前,我国城市的众多商超、快递站、校园、社区等生活场景也已经引入了无人配送,在封控之下,无人驾驶配送车已成为有力的帮手。
(作者:陶力,实习生董静怡 编辑:张伟贤)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