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人的努力最珍贵。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陶力 卜羽勤 易佳颖 江月 李览青 季媛媛 郑植文 上海报道
3月28日,上海市浦东等区域封控的第一天。
凌晨4点,闹钟响起。瑞慈体检静安机构护理部护士叶佳妮起床简单洗漱一下,随即匆忙赶去静安区中心医院。3月以来,她还有一个新的身份,核酸采样志愿者。
凌晨5点半,队伍集合完毕,乘车前往浦东一线核酸采样。不到7点,叶佳妮就已经抵达所分配到的社区,开始了繁忙的采样工作。一上午很快过去了,中午用餐时间稍事休息了一会,叶佳妮又开始挨家挨户采样,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左右才回到家。
前一天,3月27日晚上8:23分,上海市宣布,3月28日凌晨5时至4月1日凌晨5时,浦东新区所有住宅小区实施封闭式管理,所有人员足不出户,人员和车辆只进不出。在浦东等区域封控后开展核酸检测期间,浦西重点区域严格落实封控管理,非重点区域非必要不外出,尽量减少出行。
四天后,4月1日5时起,上海市浦西区域也按下了暂停键。“上海发布”消息称,封控区域内,暂停公交、地铁、轮渡、出租汽车、网约车运行。疫情防控、紧急就医、生活保障、城市运行、应急处置等相关车辆,经各区政府或各行业主管部门认定核实后通行,其余车辆非必要不上路。
很快,人们知道,疫情比想象得似乎要严重许多。
4月7日,健康上海发布,上海前一天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22例、无症状感染者19660例。
4月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表示,上海和吉林疫情仍处于发展状态。上海市疫情处于高峰期……
连日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上海多位普通人的抗疫经历,他们有社区志愿者、有货车司机、有无偿的团购团长,也有临时去支援的医护等等。节骨眼上,平凡岗位和基层人员的努力,让人始终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而疫情过后,人们也将格外珍惜每一个春天。
“防护服湿了又干”
休息了一天后,30日,叶佳妮再次赶赴浦东一线核酸采样。“一般只要是有任务,不管前面一天多晚,隔天有任务的话,我们都是必须要上的。”自从报名了核酸采样援助志愿者,到3月底,20天左右的时间里,叶佳妮已经参与了12次支援,一次不落,有召必应。“这是我第一次参与抗疫志愿者的工作,就是想为自己的家乡做点事,同时身为医护士人也是责无旁贷的。”
因为长时间佩戴护目镜,她鼻子周边的皮肤已经被压得溃烂了。“工作强度还是挺大的。实际上,一线人员非常缺,医护工作者基本上也都是轮轴在转。如果我休息了一场,那么其他一线的医生护士就要更辛苦,还有社区居委、民警等等,大家都是非常辛苦的。”叶佳妮每次外出援助核酸采样,基本上一天要跑四场,最长连轴工作了三天。
碰到一些老小区,如果是有密接、次密接的情况,或是有独居的老人,叶佳妮就会跟着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挨家挨户地上门做核酸采样。“这样的情况还蛮多的,几乎每个小区都会有。一天最多爬了四五幢楼,上上下下,挨家挨户的。”
“当初招募志愿者的时候,其实有不少退休的医生、技师、护士也都是积极报名参加。”瑞慈体检静安机构医疗部主任毕苏雯介绍道,“有一位心脏动过手术的医生也主动报名了,他说在这个情况下,身体不行也得上,这就是一种责任。但出去采样对医护人员体能消耗非常大,综合考虑下来,年纪较大、身体状况不是特别好的员工,就没有列入志愿者名单。”
在毕苏雯看来,现在很多采样人员的辛苦是三言两语难以说尽的。包括叶佳妮在内,瑞慈体检静安机构相继派出了医护工作者12人,经过培训后迅速上岗支援一线。“从我的内心来说也是非常矛盾的,既非常愿意参与到这场战疫当中,但也是很担心的,毕竟还是有一定的风险在。”
叶佳妮最累的一次支援经历,是去大宁街道的某小区。小区有8000多位居民,6个人的采样小组,从早上7点多集合开始分派任务、准备物资,12点开始采样,中间都没有休息过,一直到晚上9点多才结束工作。叶佳妮回忆道,“当天温度挺高的,又穿着防护服,我们的衣服全都汗湿透了,但到了晚上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一直在外面采样,湿透了的衣服又被风干了。”
(医务人员在给市民连夜做核酸)
“天天都是超负荷运转,真的很辛苦,如果没有信念的话,真的很难坚持下来。这就是一份责任感,我们必须要去的,医护团队里也会有强烈的氛围感。”她坦言道,“有时候支援工作回来,自己也很感动,大家都齐心协力,很团结。也因为我从小到大都是住在老静安,学医也在上海,对上海的这份感情从小都是很深的。”
叶佳妮细说起触动她的点滴。“有一次出任务,同行的医生多年茹素,社区关注到这个情况,在准备盒饭的时候,特地为他准备了素食,还蛮暖心的。而且大家也都挺配合核酸检查的。我看到全国好多其他地方来支援上海,也非常感动。”
随着各省市援护医疗队的陆续到达,4月初,叶佳妮迎来了难得的休息,但她依然时刻关注着志愿服务通知,“我又去问了志愿者小组的组长,可能浦西之后还会有任务,具体还在等通知。”疫霾终有散,春信会有期。她憧憬着,“疫情之后,我想出去好好地喝杯咖啡,享受一下午后的阳光,看看展览。”
核酸检测作为抗击疫情的第一道也是最关键的一道堤坝,在拥有2500万常住人口的上海,许许多多医护人员默默走进支援队伍。
4月4日中午,由嘉会医疗临时组建的核酸支援队伍结束第二轮社区核酸筛查工作,回到医院。
四天时间内,这支由13名医生、41名护士组成的核酸支援队伍,承担起虹梅街道90%常住居民的核酸筛查工作,共完成6万多份核酸采样。
相比前几次的社区支援行动,此次的任务更加艰巨。为确保封控期间院内正常医疗保障,避免交叉感染,4月1日前往支援的队伍将不安排轮岗,须独自完成虹梅街道居民的核酸采样任务,并严格实行隔离管控,这也就意味着,前去支援的每个岗位,不仅要面临潜在的感染风险和长时间高强度工作,还可能短期内无法与家人团聚。
接到这个消息后,团队内的54个人丝毫没有犹豫与退却。“如果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缓解核酸采样压力,这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份荣幸。”已经第七次报名加入支援队伍的护士欧阳玉燕说,“希望可以齐心协力,跑赢病毒!“
4月2日,这批团队中的27人又主动请缨,为社区中因行动不便无法下楼的900多位老弱病者进行上门采样。
有些小区比较老旧,没有电梯,他们就穿着防护服、扛着采样物资一层层爬上去。“每个人大概都爬了80-90层楼梯吧。”嘉会党委副书记、医学影像科吕玉波医生说,“作为医疗工作者,我们能做的不多,只要能解决这些老人的困难,帮社区分担掉一些压力,一切都值得。”
“老”抗疫人
(某工厂货车司机正在装载货品)
喧闹的上海突然安静了下来。
这些天,空荡荡的街道上,一眼望去似乎只有上海苏宁易购物流配送员王业林一人一车,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每天都祈祷自己别有什么事,但是跑车还是要跑的。”
浦东等区域封控的前一天,苏宁易购奉贤物流基地开始招募货运司机,支援封控期间的生活物资运输。“我马上就报了名,隔天就开始跑车。几乎每天都要跑车,累了就中途休息一个小时。现在也没觉得很累,因为是要救助别人,我就不累了。”王业林每天早上9点出门开始跑车,到下午6点多才回到物流基地休息,每天要送至少三四趟物资,市区、郊区到处跑,最远的一趟来回跑了120多公里。
相比于急迫的物资需求,现有的运力十分有限。王业林所在的物流点,包括他在内,也只有3-4位货运司机仍在跑车。“我会尽快给你送过去的,我尽最大能力去保证。”遇到着急收货方,王业林也会主动安慰对方,“也尽量地多跑多送。我觉得自己挺幸运的,碰到的人们都态度友善。”
4月6日这天,王业林比平时回来得晚了许多,他临时接到了一个加派送去杨浦区某小区的任务。“小区居民现在不好买东西,在房间也走动不了,要是再饿着肚子就不好了,这些物资都是应急需要的,即便下班晚一点也要给人家送过去。”
就在从杨浦区返回物流基地的途中,王业林接到了老家的电话,家人挂心他在上海的工作,“问我有没有下班,知道我还在外面跑,就挺担心的。我家里人不让我老出去跑,就反复叮嘱我要注意安全。”但家人的殷殷叮嘱与王业林的工作却相矛盾了,他直言,“家里担心也没办法,嘱咐归嘱咐,但现在人在上海,能为社会做的贡献就要去做。城市里这么多人还需要吃喝,我不能光顾我自己一个人。”
年仅30岁的王业林,却已经是“老抗疫人”了。2020年1月24日,就在武汉封城的第二天,王业林便前去支援武汉的物资运输。当时,防护物资还跟不上,他没能穿上防护服,仅仅是带着口罩就去往医院里送物资,第一趟送的就是同济医院,送去口罩、护目镜等物资。
“去到武汉才发现情况远比想象的严重,看着是有点害怕的。当时我就没敢通知家里,偷偷跑出来的。事后才跟他们说。我老婆倒是没哭,只是说我不要再去了,再让她知道就要和我离婚,这太严重了。”王业林说起妻子的“威胁”,语气带有几分甜蜜的抱怨,而对于这次的“明知故犯”,他说,“但参加抗疫人人有责,国家有难人人有责。”
在物流配送遇到困难的情况下,美团外卖App上,南京西路仅有两家餐饮店还在坚持经营外卖,The Gift Shop就是其中之一。
这家上海波特曼丽思卡尔顿酒店旗下的西点外卖店铺,借助酒店的物资储备,在这特殊时期,成为人们生活里难得的一点“甜”。
“我们原计划是打算4月1日就关店的,但仍有客人在酒店住宿,餐厅、客房、后厨等部门就要继续工作,得知外卖骑手也没有下班,那我们外卖也就继续营业了。”上海波特曼丽思卡尔顿酒店餐饮部推广销售经理王超被封控在家,他临时成为了外卖店的线上客服,时时跟进客户的各种需求。
也是从4月1日起,The Gift Shop的外卖订单暴增,从第一天的100单,增加到500单,这还是在供应量紧张的情况下。“不是说暴增的单量带来多少营收,这对于疫情下酒店的损失其实杯水车薪;而是我们服务到了这么多客人。”王超一一细数着近期的外卖评价,不少客人都在评价里留言感谢,有一位客人更是写道,“甜食真的缓解了焦躁的情绪。”
“这几天忙得不可开交,但得到认可还是挺欣慰的。”王超和他的同事们也在竭尽全力地满足各式各样的需求。“在保障住店的客人的需求外,酒店但凡有的、能做且好运送的食品尽都上架了,我们还新上线了很多瓶装水、饮品等。有客人在备注里写想要两卷卷筒纸,也有客人留言想要醋、辣椒酱等等,只要我们有的都会尽量满足的。”王超还介绍道,就在两天前,他们还上新了一款新品蛋糕,“我们也希望可以给客人们更好的体验。”
“团长”的采购之旅
4月2日凌晨,上海市陆家嘴的气温跌到10度以下,孙茜还站在寒风中等待配送牛肉的司机。这是担任“团长”的第五天,她暗自祈祷是最后一天。
货车从世纪大道拐入,静悄悄地驶上甬道。孙茜和另外三个邻居迎上去,万分喜悦地搬下11个箱子,这里面有11公斤牛肉。“真是不容易啊,卖萌撒娇……浑身解数使尽了,感觉是老板娘‘加塞’给我们的。”
然而,打开箱子,孙茜傻眼了,这11公斤牛肉竟然完全没有分割。31户拼单的邻居都在家熟睡,孙茜在寒风中发愁。团购之旅的最后一站,依然像之前的每一站一样艰辛。还好,这是近期最后一单团购了,楼里的邻居们多数囤上了5至7天的货,可以休息几天。
从3月28日以来,孙茜被她的邻居们看做“团购女王”。她为居住的公寓进行了上百次物资渠道联系,敲定了5笔团购,涉及接近2万元流水。翻看清单,共购买11只鸡、12份菜、21份草莓、38箱牛奶、31份小番茄,以及最后一晚的31份牛肉,另外还有最终未能成团、价值4350元的面包。
这张合计接近2万元流水的团购单,价值远远比账面要高,它们是无价的“定心丸”,如果没有居民自发组织的“团购”,很多人都要多忍受一些心理的焦虑。
说起团购的经历,孙茜分享自己的经验。“我个人判断,上海不缺物资,缺的是运力。而运力是需要组织的,希望能有人将运力资源再好好整合、调配。另外,一定要负责任进行审核供应商的资质,不能病急乱投医。比如我会要求对方出示有关证件,特别要留意通行证的有效期。再就是要多去和供应商聊天,反复验证对方对货源的把控、发货时间的把控。”
她回忆起其中一个面包的团购,供应商的服务经理也是凌晨才下班,为了等对方答复确认送货的时间,自己眼睁睁等到了凌晨五点。“很多人在白天供货商最忙的时候,冰冷冷地去找他们,这是不对的。反而在深夜,找一个供货商可能累了一天、心理最脆弱的时候,你能去表示对他们工作的理解、安慰,他们也会以诚意对待你的订单。”
自从在朋友圈看到第一个团购消息后,孙茜便绞尽脑汁不断去拓展货源。短短几天里,她加了100多个人的微信,都是自称有货源的人。“有时候,我真想到屏幕后面去找那些捣乱的人理论,但最后,我还是宁可选择在疫情后拜访那些好心人,表达我的感恩。”
远在两千公里之外的吉林,也同样遭受着疫情“倒春寒”。孙茜在3月上旬刚刚为家乡的父母采购了生活物资,现在轮到她自己了。
“最开始,我手上最靠谱的资源是牛奶、草莓、蔬菜包,就想去换肉的资源,或者邻居们需要的什么别的资源。”她很快加入了五花八门的团购社交群。
但谈及效率,孙茜不得不苦笑。“这100个人里,没几个做得动疫情物资保障。”有些人没有资源,有些人熬不住繁杂的八方来询,有的人想“做中间商赚差价”。“我说,疫情期间你们捣什么乱?但他们多数是为生意积累资源,没法计较。”
在这100个人里,孙茜夜以继日地找他们问资源、验证身份,最后靠谱的资源以个位数计算。“几天里没法合眼,谁不说‘团长’辛苦呢。”
“之前,‘上海发布’还公布菜农、畜农的电话。”有不少有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都在发布买菜渠道和联系方式,“里面有个卖三黄鸡的商户,他的电话简直被打爆了。”孙茜告诉记者,这位商户最后简直没法接单。
就是在信息不对称之下,很多事情并不像表象那么简单。以一单猪肉团购为例,由于未能按时配送,一些买家不停打电话催,中间商也做不出解释,最后导致商家被举报,买家也没能买到东西。“事后了解到,是在某一天,肉厂的猪被集体送去做病毒检测了。明明是让下游更安心的举措,最后却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孙茜认为,如果要疏通物资配送,还有很多类似的工作需要做。
和“团长”一样承受压力的,还有那些参与保供的商户。近期,这些商户的工作量倍增,不仅接到无数的小单、还要操心配送。“不少商户都在电话里崩溃了,有些会告诉我真的忙不过来了,我反过来还要去安慰他们。”
孙茜表示,贴近民生的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需要所有人齐心协力、互相理解。自从意识到物流有困难、超市有困难、外卖也有困难以后,孙茜就下定决心和邻居们采取自我保供。“我们物业经理带手下12个人,加上我们固定的几个志愿者,十几个人在这么些天里抱着团,管理服务这三栋大楼里的各种事情。”
短短几天的“团购”,就如同人性的放大镜,身心俱疲的“团长”,也会在做完事以后一次次问自己:这一切值得么?“最后,我还是宁愿选择去想想值得感恩的一些人、一些事。”孙茜说,她为一些坚守在平凡岗位上的普通商户也感到感动:“等疫情结束,我非得当面去买他们一只鸡、一斤猪。”
国际化社区战“疫”样本
位于长宁区的华山花园在经历了两轮48小时的封控管理后,4月1日凌晨3时起开展第二批筛查,这让华山花园楼组长俞丽君犯了难。
这是一幢有88家住户的大楼,汇聚了三分之一外籍人士、四分之一老年人,居民覆盖外企高管、私企老板、国际学校老师、著名话剧演员、医生、律师等各行各业······
在语言与文化鸿沟下,如何让外国朋友配合防疫政策?如何团结起过去缺乏联系的住户,保障住户、尤其是老年人的生活物资?业委会倍感压力。
为此,俞丽君与业主委员会委员共同商议,组织起了一支志愿者队伍,居民们踊跃报名。
张元颖的父亲是业委会委员,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她主动承担起志愿者队长的职责。张元颖告诉记者,作为国际化社区,在华山花园管理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要消弭中外人士的文化差异,因此,她在招募筛选志愿者时,就对队伍里的人员进行明确分工,提前建立起志愿者队伍的管理机制。
这支志愿者队伍最终由老外意见领袖、具备国外生活经验的中国住户、中国志愿者三大部分构成,分别承担起外籍住户服务、中外沟通桥梁、中国住户服务三大职责。
在3月30日志愿者团队成功组建后,业委会和张元颖在31日就拟定了《华山花园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并组织志愿者培训,统计志愿者工作时间列出排班表,以每个时间段“中英混搭”、“老中青配比”等原则把志愿者分为4组,每天两班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为居民提供服务。
(华山花园志愿者组织培训)
作为组织起整个志愿者队伍的队长,张元颖认为:“无论是外国人还是新上海人,或者没有上海户籍的外地人,只要是住在上海这座城市,只要是住在这个社区,他们都觉得这个社区的环境氛围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生活便利,就一定会愿意参与到安排中来。”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俞丽君与业委会委员柳恂多次提到,居民加入志愿者工作后,大幅提高了团队的判断能力与应急处置水平。
俞丽君告诉记者:“在这波疫情来之前,我和两位业委会成员进行的社区管理,简单来说就是上海传统的老头老太的管理模式,比如贴公告、挨家挨户送抗原自测的试剂。”但要与外籍住户沟通、解决“买菜难”“买药难”的问题,以老年人为主的业委会也无能为力。
“一开始封控的时候,业委会两位老师和楼长三位老人,从三楼开始送抗原自测的试剂,从1楼到27楼,足足送了三个小时,当时我就觉得我们不应该呆在家里,这是可以帮忙参与的。”知名话剧演员李晨涛是华山花园十年的老住户,在群里看到志愿者招募信息后,她第一时间就报名,成为志愿者团队的一员。
事实上,具备多方资源的居民参与,构成了社区抗疫的中坚力量。
小郭是志愿者团队里的“气氛组”,也是第一个为华山花园解决买菜难题的居民。“我和我太太租过的小区比较多,所以在很多小区的群里,了解到的团购信息更丰富,而且我太太从事商场方面的工作,有些团菜的信息交流起来也方便。一开始,我们每天把相关采购信息发在群里,逐渐组织起了团购。”
在小郭的带动下,社区其他业主也开始分享自己了解的团菜渠道,还有IT从业人员每天自发把团菜信息制作成表单形式,便于社区统计数量,以更好地提供服务。
来自美国的Erika是社区志愿者团队的一员,作为素食主义者,她不需要“大礼包”里的肉类,但也不想浪费。因此,她提出在大堂建立“食物交换站”,居民可以捐赠蔬菜、肉类、速冻食品、零食、生活用品等,由志愿者上门取货整理,再提供给其他“抢菜难”的居民。
“我们社区的治理离不开全体住户的参与,这里不仅包括有产权的业主,还包括租户的参与,在这一次不同年龄、不同国籍的住户加入志愿者队伍,出了很多金点子,为我们全方位提供服务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柳恂向记者表示。
(中外志愿者合影)
据柳恂介绍,社区微信群成为社区线上沟通与服务的渠道,群内共有154人,覆盖了华山花园的每家每户,多次帮助买菜难、买药难的居民解决问题。
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执行院长宋宗合告诉记者,在疫情防控下,小社群自助的趋势越来越流行,在社区群体中志愿服务型行为增加,是对政府行动力的补充,居民的自愿自主自治非常重要。“社区共同体的建立是中国社会治理的重要部分,居委会作为行政治理的主体,业委会和居民志愿者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部分社区商超作为市场治理的主体,都会发挥相应的作用。”
据悉,自3月3日以来,上海全市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在“上海志愿者网”已发布6365个“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项目,招募上岗志愿者近20万人,累计服务超391万小时,人均服务约19.6小时。
红房子医院顺利分娩
4月4日夜晚,红房子医院黄浦院区急诊来了一位孕36周的孕妇芸芸(化名),她的到来让接诊医生朱梦晗马上紧张起来。
和一般的孕妇不同,芸芸不仅突然胎膜早破面临早产临产,且伴有原发性高血压、超重、高龄等情况,另外她还存在双子宫、双宫颈的高危因素。此时,临产分娩对于芸芸和医生来说充满风险和挑战。
由于一直在红房子医院产检,十分信赖医院的医生,即便家住闵行区,芸芸依然想到红房子分娩。当晚羊水破后,芸芸被120急诊转送到了黄浦院区,但来的时候她并没有有效时间内的核酸报告。急诊医生赶紧引导芸芸做紧急核酸采样。
宝宝没有足月,胎头高浮,孕妇身体条件很可能危及产妇和宝宝的生命安全。
初步评估后,朱梦晗医生立即汇报当班主任夏贤副主任医师。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启动,医生边准备解痉降压治疗,边办理加急入院手续,负压手术室、病房同时准备,新生儿科、麻醉科也迅速到位。在和芸芸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医生决定启动紧急剖宫产手术流程。
考虑到芸芸存在高血压,口服抗凝药物直到前一天晚上,而且她怀孕前做过宫腔镜手术,存在术中术后大出血的风险,手术室积极备血。
因为疫情防控要求,家属暂时无法陪伴在孕妇身边,医生们一直耐心沟通,一路的陪伴也让芸芸放松平静不少。等到紧急核酸阴性报告出来后,负压手术室的团队早已“全副武装”严阵以待,手术由夏贤副主任医师和孙毅医生主刀。
对于芸芸来说,剖宫产最大的风险就是大出血和子宫裂伤,手术团队争分夺秒开始“应战”。
手术中脂肪层一切开渗血就很明显,医生边切开边结扎出血点,进腹后迅速分离大网膜粘连,再结扎住子宫表面的增生血管丛。
做足止血措施后,正式娩出开始了,但风险依然在考验着医生。
正常情况下,子宫位于盆腔的中间,手术时医生可以准确定位。芸芸有两个子宫,怀孕的是左边的,必须要先定位胎儿的头,然后再将左边子宫“扶正”。现代剖宫产术一般采取子宫下段“横切口”,切口长度要达到宝宝头围大小。但是芸芸的两个子宫挤在一起,手术空间小不说,孕36周的子宫下段也还没有形成,子宫肌层非常厚空间又小,一旦取胎头过程中子宫切口向侧方延裂,子宫动脉破裂,极易发生严重的大出血,后果不堪设想。在行横向切开时,医生又巧妙地从切口边缘纵向稍作延伸,以防子宫横向撕裂,最终才顺利娩出宝宝。
随着凌晨手术室里的一声响亮啼哭,一名重2420g的小公主诞生了。新生儿科医生马上给予呼吸道处理,维持正常呼吸。尽管早产,所幸宝宝生长情况良好。术后芸芸鲜血不断涌出来。还来不及松一口气,医生赶紧手工剥离胎盘,缩宫剂促进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
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三层无菌手套做手术,本就对精细的操作提出严峻的考验,但在这台“不寻常”的剖宫产中,医生们格外小心翼翼,在毫厘间仔细分离、结扎、止血、切开......尽一切可能避免大出血和子宫裂伤的发生。0:20,伴随着最后一针缝合,手术顺利结束,全程出血仅300毫升,所有人都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在看到女儿的那一刻,经历了转运、急诊、手术的芸芸终于露出了初为人母的欣喜,一直焦急等待的家属在接到电话后,也终于安下心来。
方舱医院的机器人
4月5日23:47,设计容纳1.36万张隔离床位的上海临港方舱医院正式开舱,由上海、江苏、浙江三支医疗队协作共管,其中上海队206名,江苏、浙江两支医疗队共有近3600名队员。
新开舱的方舱医院如何做好在洁净区和污染区的互联互通,为里面的病患配送日常餐品和垃圾回收?
思岚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TO黄珏珅接下了这个“任务”。上海封控后,这家机器人企业在上海的工作也随之按下了暂停键,但公司资源却没有停下,而是投入到临港方舱的科技支援上。
“我们回去盘了下库存,南通的工厂还有一百多台的配送机器人和垃圾回收机器人,可以给方舱使用。”黄珏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但是封控期间,“上海浦东浦西分批管控,司机出不来,机器人进不去。”黄珏珅说,最后是在政府和相关企业的协助下紧急协调出几辆应急货车,不到24小时让人和机器人从南通基地进入方舱医院。
为了适应方舱的实际运行需求,机器还需要进行改装。对于方舱这样的单楼层场景,要实现一次性为大量人群提供餐食配送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放大UI让“大白”不脱防护服就能快速完成操作,也要让患者在交叉感染风险最小的情况下及时吃上热饭菜。上海工作人员多已进入居家隔离状态,只能调配北京、成都的同事立刻做好核酸,飞往上海进入集中隔离点进行技术调试。
据了解,有了配送机器人和垃圾回收机器人的加入,送餐、送药、送水、送物资等这样的接触,就完全可以由机器人代替。医护人员只需要把物品放到机器人舱门内,患者在舱门打开后取走物品即可。任务完成之后,机器人自动回到充电桩,等待下一次任务的分配。
我国还在进一步加强方舱医院的布局。在3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表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要求每个省份至少有两到三家方舱医院,即便现在没有建设,拿出的建设方案也要确保在需要启用方舱医院的时候,能够在两天之内建成并且投入使用。
不难看到,随着机器人等科技力量的投入,将有助于提高方舱内的工作效率以及更大程度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机器人多做一点,工作人员就能轻松一点。”黄珏珅说。
(作者:陶力,卜羽勤,易佳颖,江月,李览青,季媛媛,郑植文 编辑:张伟贤)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