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赛男 上海报道
4月7日晚间,领益智造(002600.SZ)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在行业分类中,领益智造首次将来自汽车业务的营收单列。
这意味着,作为消费电子龙头的领益,正在发生重大的战略转向,新能源汽车成为其重要的一块业务。从数据上,虽然汽车业务占比不高,但营收同比增速高达141.54%。
总的来看,领益智造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303.84亿元,首次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7.97%;实现归母净利润11.80亿元,下滑47.93%,从原因来看,主要受疫情和下游需求推迟影响。
首次单列汽车业务
年报显示,去年领益智造来自汽车业务的营收实现4.4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为1.46%,虽然相比消费电子95.53%的占比相去甚远,但相比上年呈现快速增长,增速为141.54%。
对于为何单列汽车业务,年报也解释了是为更准确反映公司战略方向及各板块经营情况。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领益将原制造业类别细分为消费电子行业、汽车行业、其他行业,其中其他行业类别主要包含5G产品、清洁能源产品、以及已剥离的显示及触控模组业务。分产品的分类调整中,在原精密功能件及结构件、材料业务中分离出汽车产品;新增精品组装业务,与原充电器业务(未含清洁能源产品)合并为充电器及精品组装。
这预示着,汽车业务未来将成为领益重要的业务板块。
4月8日,领益智造相关负责人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介绍,“在新能源汽车代替燃油车的大趋势下,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公司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一方面,公司于2020年年底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结构件业务,2021年上半年通过收购知名车企的锂电池供应商浙江锦泰切入新能源汽车赛道,实现了对新能源汽车结构件领先技术和国际市场的整合,并拟建设电池结构件项目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业务。另一方面,公司紧跟客户的发展步伐,在宁德、溧阳、苏州等地区与一级锂电池供应商展开合作,实现汽车产品领域业务的高速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目前,领益新能源汽车板块的产品包括动力电池电芯、铝壳、盖板、转接片和软连接等,最主要的产品为精密结构件产品,其下游应用行业为锂电池行业和汽车行业,精密结构件制造行业的发展情况与下游应用行业的景气度息息相关。
领益智造董事长曾芳勤在去年接受本报采访时曾表示,“相信到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业务会是几何倍数地增长。之后,除了新能源汽车结构件外,包括上盖、材料、散热解决方案、三电系统等,领益都会有更多的支持和发展。”
她还提出,希望在未来的三到四年,新能源汽车业务和AR、VR业务等,可以占到大概一半的业务。这意味着领益要在原本的生意版图上继续保持并有所精进,同时进军新的行业。
疫情导致需求延后
总的来看,2021年领益智造实现了收入的增长,以产品分类,公司精密功能件、结构件及模组实现营收221.68亿元,同比增长1.87%;充电器及精品组装实现营收56.05亿元,同比增长48.60%;汽车产品实现营收4.44亿元,同比增长141.54%;材料业务实现营收12.54亿元,同比增长33.48%。
对此,领益智造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公司通过不断扎根主营业务,持续提升消费电子行业关键核心客户业务稳定性,对核心客户销售的金额持续高增长。此外,公司还凭借自身在精益制造领域沉淀的研发、生产能力和规模优势横向扩展布局,加强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等新领域的布局力度,带动公司营业收入稳步增长。
不过,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保持高景气度的同时,消费电子行业也面临着挑战:包括海内外疫情反复、国际贸易冲突、芯片供给紧张等。领益智造也在年报中提到,“受到疫情的反复爆发影响、全球范围内的芯片短缺导致部分终端对应的产品销售量产推迟。”
对此,领益智造相关负责人解释称,“业绩期内,国内疫情虽总体可控,但受到疫情的反复爆发影响、全球范围内的芯片短缺导致部分终端对应的产品销售量产推迟;不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也使得产业中下游成本端承压,生产成本的提升导致利润空间被压缩;年度拟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合计57,432.11万元,冲减一部分利润。”
(作者:张赛男 编辑:朱益民)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