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战疫持续攻坚,如何为一线抗疫人群构筑“心理长城”?

21新健康季媛媛 2022-04-15 23:10

在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攻坚期,如何筑牢抗击疫情的“心理长城”成为全社会面临的共同命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季媛媛 上海报道 上海疫情尚未迎来“拐点”。据官方数据统计,3月以来至今,上海市累计感染人数突破30万。 

疫情防控工作是一场持久战,对于奋斗在一线的防疫人员来说,处于高度紧张的环境中,更容易产生消极、焦虑等负面情绪,理性平和是战胜疫情的心理能量,一线人员尤为需要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此外,疫情防控期间,各阶段学校纷纷开始了居家上网课等教学形式,教学场地由线下转为线上。对于正在成长的青少年而言,长期居家与父母产生的代际冲突,与同伴交流减少、缺乏体育活动等等,都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如此,在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攻坚期,如何筑牢抗击疫情的“心理长城”成为全社会面临的共同命题。 

嘉会医疗精神科医师蔡慧中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介绍,此次疫情给所有人带来的精神上的共性影响是,对未来表示担心,常见的情绪主要是以抑郁、焦虑为主。抑郁方面,会以悲观、厌世、没有动力、消极情绪为主。焦虑方面,会以惶恐不安、莫名的紧张、担心的感受为主。 

“特别是现在网络信息铺天盖地真假难辨,充斥着不少负能量,在一个手机不离手的时代,大家都有一定的猎奇心态,想要看一些最新消息、最新新闻,这些东西可能会慢慢将你的情绪带出来,变成负性循环。其实,生活就像开车一样,我们手握着方向盘,随时做微调。现在大家都是居家办公生活,我们也可以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应对)。”蔡慧中说。 

一线抗疫人员心理健康待关注 

既往灾害救援经验显示,一线救助人员中,至少有20%-30%的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另有研究发现,在普通人群中,50%以上的人一生中至少有一次暴露于创伤事件,心理创伤(PTSD)患病率为7%-12%;另有研究显示,在SARS结束30个月后,参加研究的90名幸存者中有25%的人饱受PTSD困扰,15.6%的人会出现抑郁症状。

在抗疫进入第三个年头之际,早春时刻来势汹汹的奥密克戎为上海按下了暂停键。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由医务工作者、警察、居委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基层防疫人员组成的最美逆行者群体再一次快速集结成为了一线战疫的核心力量。 

在抗疫工作中,一线工作人员也承受着空前的责任和压力,工作条件艰苦、休息不足、无法照顾家庭、病毒感染风险增加等因素,都容易使他们产生一系列身心应激反应。尽管如此,在疫情之下,一线人员依旧人人奋勇、个个争先。

“从疫情暴发日起,我和同事每天都要面对上万份居民核酸检测,”芳姐(化名)是上海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生,在疫情发生后,她每天辗转于城区楼栋之间,开展核酸筛查工作。 同时,为确保封控期间院内正常医疗保障,避免交叉感染,要严格实行隔离管控,短期内可能无法与家人团聚。芳姐称,“在一线工作的每一天都不容易,憋得慌、头晕、胸闷、心慌、气促,说话只能一字一句慢慢说。在工作时,护目镜经常起雾,视野受阻,这样的日子很不容易。”

“目前,上海一线医护人员人手相对较为不足,在此情况下,更要保障医护人员的情绪。一些企业员工会和我们做EAP(EmployeeAssistanceProgram,员工帮助计划)项目,或者在员工出现心理问题后,可以及时联系到我们,做一对一的心理咨询。一线的医护人员的心理咨询同样重要,如果有需要可以第一时间进行专业的疏导。”蔡慧中说。 

如何保障一线人员心理健康? 

其实,关注应急救援一线人员的心理健康这一话题早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时就被提出来了。

2008年在汶川,对灾区的战士和伤者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型灾难性事件中,绝大多数人容易出现三类反应:第一类,应激反应。一般情况下这类反应出现时间不会超过六天,在创伤性的事件发生之后,会出现情绪低落,反复性做噩梦,创伤场景的重现这样的症状;第二类,急性应激障碍,也叫创伤和应激障碍。这类反应通常从灾情发生后第6天或半年内的某一天开始发作,反复出现上述症状;第三类,应激性精神病。反应时间通常在灾情发生后半年,同样出现上述精神症状。 

当下,一线救援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样被关注。

此次上海疫情以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迅速组建10支心理医疗队,为新冠肺炎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心理救援及疏导工作。截至3月底,共派出6支心理医疗队(13人)紧急奔赴华山医院宝山院区、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闵行体育馆、嘉定体育馆、周浦医院、崇明区长兴人民医院6个集中隔离收治点。

心理医疗队通过在各隔离点工作区、病区张贴“600号”心理咽拭子海报,多途径宣传鼓励有需求的医患扫码自测。截至4月初,已完成232人自测(医护96人、患者136人)。数据显示大部分自测人员均面临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如压力、焦虑、抑郁及失眠等。“心理咽拭子”的引用推广为后期心理医疗队开展高危筛查、个体咨询及科普教育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参考依据。

心理医疗队根据各隔离点实际,确定不同主题的心理讲座。在华山医院宝山院区隔离点的王韵和许德君为医患开展了“压力应对和管理”“、“放松训练””科普教育;洪波和张天然为周浦医院隔离点的医患开展了“焦虑情绪与压力调节”、“正念减压与放松训练””科普讲座;项琼和马春燕利用嘉定体育馆隔离点内电子大屏幕,滚动播放“600号”的“疫起谈心”小视频和防疫心理知识科普宣教片,并利用小喇叭指导患者进行正念冥想,练习八段锦、太极等,不断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他们的体质。

至于如何对基层抗疫人员的心理保护采取措施?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也具体提到以下几点:

一是,工作机制上的保护。实行轮岗,保证休息,解决家庭的后顾之忧。安排和家人交流,建立团结协作的团队等。 

二是,日常自我心理保健和维护。一线抗疫人员需要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也可以结合心理健康自助手册和工具进行自我心理维护,学习一些简单易行的心理调节方法,比如正念冥想,自我认知调整,自我身体放松等。 

三是,出现心身应激反应时的及时求助。隔离点的医疗队配备有精神科医师和心理治疗师。基线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可通过拨打心理热线获得及时帮助。 

四是,对心理保健的足够重视。要认识到体力和心力的局限性,只有照顾好自己,才能帮助他人。

此外,入住集中隔离点的患者因过分担心自己和家人、对隔离点环境不适应、本身就存在心理或精神问题等诸多因素,极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亟需心理医疗队提供专业危机干预和精神科会诊。心理医疗队通过倾听、共情、安慰、解释、心理宣教、放松训练、认知改变等心理干预技术,结合药物治疗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心理干预及会诊,极大程度上保证了常规医疗服务的顺利开展。

从精神领域进行“疫后重建”

不仅是一线的医务人员,普通人也是如此。其实在疫情暴发后,面对周围时刻会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有人担心上下班会增加感染风险,每天把自己关在家里,但在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又会闹得鸡飞狗跳,稍有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心烦意乱,如此,自然会带来焦虑情绪。然而,很多需要做心理咨询的人群却不愿意找心理医生。

“情绪问题是我们身体在跟我们沟通的一种交流语言,医生的作用是想要让你变得更好,如果焦躁、抑郁等症状不处理,只会加强这些症状的力度。”蔡慧中说,一般情况下,负面情绪包括焦虑、抑郁、暴躁、愤怒等,如果处理不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所以,一定要强调,在身体出现信号时,要赶紧想办法,通过专业正规渠道让这些症状缓解。 

以焦虑症为例,根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科技部共同资助的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显示,焦虑症已成为我国患病率最高的精神障碍,终生总患病率达7.6%。如果焦虑情绪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和缓解,就很有可能对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副主任医师乔颖表示,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底层是生理的需求,吃喝拉撒睡;第二层是安全的需求,我希望我的生存环境足够安全;而再上面就是社交的需求。所以我们觉得烦闷也好、情绪低迷也好,这些都是由于我们的需求没有在现实当中获得满足。 

那应该怎么做呢?一方面,不要去评判我这种感受是对的还是不对的,所有的感受都是对的,都是你当下应该拥有的一些情感。另一方面,如果你觉得这些感受的确让你不开心、很无助,那么我们就要努力地去让自己有一点获得感。比如说,通过云平台、群落产生对外的链接,很多没有联系的朋友、很多群、很多圈子,我们可以重新捡起来。

“如果大家对于这样的一些操作依旧没有把握,对自己的情绪搞不定的情况下,可以拨打一些心理热线,找一些线上平台,找一些专业人士,做一个咨询,了解下自己的情况。”乔颖说。

乔颖总结指出:首先,正视自我焦虑。每个人都会害怕,出现焦虑、紧张、恐慌的情绪都是正常的!只不过每个人的“心理能量”不同,表现出来的行为、举止和情绪不一样,有些人可以坦然面对,有些人就显得较为紧张。

其次,学习防护知识。关注权威、科学的健康科普平台,学习正确的防护知识,不断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特殊时期,记牢“三件套”和“五还要”,做好个人防护很重要。防疫“三件套”: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防护“五还要”:口罩还要继续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

再者,适时放松自己。总是感到焦虑时,要做一些事情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比如,和花花草草讲话,可以吗?当然可以!

“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医学界这句广为流传的名言道出了医生工作的本质及重要性。当下,我们无法预测疫情何时会结束,不过,可以预见的是从精神领域积极进行“疫后重建”已是迫在眉睫。

(作者:季媛媛 编辑:徐旭)

全国各地最新出行防疫政策一键查明白!

季媛媛

记者

新健康版记者。跟踪报道医疗医药大健康行业最新动态及相关政策解读。常驻上海,关注新药研发,也关注疾病预防。(微信号:jyy199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