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慧:要做好应对输入性通胀准备,必须认真应对中美利差收窄等考验

21金融街李愿 2022-04-16 12:54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愿 北京报道 “近期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显著加大,避险情绪高涨,全球经济不仅因此受到剧烈冲击,也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地缘政治冲突期间经济金融制裁的滥用很可能会进一步加剧逆全球化。”4月16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张晓慧在2022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这些事件从大宗商品价格、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贸易和投资合作等方面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我们不仅要做好应对输入性通胀的准备,也要时刻警惕美国对我经济金融机构实施次级制裁和长臂管辖的风险。

张晓慧认为,疫情持续蔓延以及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复杂态势要求我们必须把眼光放得更长远,唯有把握整个经济中最核心环节,坚持“以我为主”的宏观政策,增强政策定力,才能最大限度地稳住预期,最大限度地推动经济稳定健康高质量发展。

为了应对疫情冲击,很多国家频频“放水”,经济虽有起色,但通货膨胀问题也随之出现。例如美国CPI突破40年高位迫使美联储开始重启加息进程,市场预计其今年全年还将加息6次,全球各经济体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因而不同程度地被迫置身于美联储紧缩的外溢。

“就我国而言,市场也在担心,中美利差的收窄是否会降低人民币资产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尤其是证券投资跨境资金是否会出现阶段性流出,令我国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和人民币汇率稳定面临更大挑战?应该说,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但经济中这些不确定性也都真实考验着中国金融政策的内在稳定性、前瞻性、精准性和有效性,提示我们必须认真加以应对。”张晓慧提醒。

张晓慧认为,在当前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充满不确定性,国内经济结构转型迫切的今天,我们必须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宏观政策的着力点应当放在如何增加有效投资和支持扩大消费上。

3月以来,新一轮疫情波及28个省市,珠三角和长三角中诸多经济重镇均因疫情反弹导致经济遭遇较为严重的冲击,其中上海、吉林等地疫情散发持续处于高位已有月余。张晓慧表示,疫情影响之下,国内经济阶段性下行压力陡增,不仅行业、产业和企业之间呈现分化态势,不同市场主体更是分化严重,尤其是居于供应链下游和接触性消费以及服务行业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困难加剧,需求收缩压力也随之加大。

“已经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末住户存款尤其是定期存款余额较去年末仍然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这表明疫情反复在影响信贷需求的同时也在削弱居民的消费意愿,这在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已超60%的当下,给整个宏观经济增长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张晓慧称。

(作者:李愿 编辑:周鹏峰)

李愿

记者

金融版记者,重点报道监管、银行业新闻,欢迎沟通、交流,微信:liyuan25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