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出席会议并部署十项重要举措,国务委员肖捷主持会议。国务委员赵克志出席会议并讲话。有关部门和地方作了重点发言。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全国部分地区出现由奥密克戎变种引发的新冠疫情,因其高传染性而难以扑灭,导致部分地区在加码管控的情况下,影响了物流畅通,冲击管控区人民生活和企业生产,引发群众和防疫人员的焦虑。此次会议要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脑中要有全局。我们的防疫工作不仅有力高效,同时也要避免因物质短缺引发群众恐慌,更不能出现地区之间各自为政以至中断正常物流,冲击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此次会议提出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同时要关心群众和防疫人员生活和身心健康,改善物流从业人员工作生活条件并给予延期还贷等金融支持。这是因为还有大量货车司机滞留在高速路,长期得不到生活物资支援。
防疫工作全国一盘棋,地方政府既不能消极对待,也不应层层加码,不仅要考虑防疫工作,还要尽力维持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秩序。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基础,中断物流不仅仅会影响当地,也会对整个区域,乃至全国经济循环产生冲击。因此,必须制定全国统一的规则,实施统一的管理,避免出现层层加码与地区间壁垒现象,确保物流畅通。会议要求,足量发放使用全国统一通行证,核酸检测结果48小时内全国互认,实行“即采即走即追”闭环管理,不得以等待核酸结果为由限制通行。
会议要求着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通过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和用于交通物流领域的1000亿元再贷款撬动1万亿元资金,建立汽车、集成电路、消费电子、装备制造、农用物资、食品、医药等重点产业和外贸企业白名单。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战略性产业和外资企业集中区域,长时间停工停产,不仅对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安全构成冲击,还会影响中国的营商环境。
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前方工作组已经赶赴上海,研究建立产业链供应链诉求应急协调机制,设立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保运转重点企业“白名单”,集中资源优先保障集成电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666家重点企业复工复产;并且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建立长三角“三省一市”重要生产物资保障协调对接机制,推行通行证互认,设立问题投诉和解决渠道,解决往返中高风险地区应急物资中转接驳站司乘人员行程码管理问题,确保关键产品和“三农”物资运输顺畅。此外,人民银行也表示将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对运输物流企业和货运司机开辟“绿色通道”,合理给予贷款展期和续贷安排,增加民航运输信贷投放,建立信贷、债券融资对接机制,发挥应收账款服务平台作用,支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循环。
中央政府出面协调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但地方基层政府在疫情防控期间仍然可能以上级不同部门各种错综复杂的规定为难物流企业和希望复工的企业,因此,会议强调,各级政府都要建立工作机制,集中统一指挥,分工分级负责。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建立举报投诉机制,用好12328热线,24小时专人值守,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作者:张立伟 编辑:李靖云)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