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览全球市场,聚焦财经热点。
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全球财经连线。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举行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今天进入第二天议程。备受关注的年会开幕式于今日上午举行,下午,在多场精彩的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就“一带一路”、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疫情新形势下的国际合作与抗疫、数字经济等话题展开讨论。现场情况如何?我们马上连线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何柳颖。
何柳颖: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何柳颖,我现在正在海南的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现场。今天(4月21日),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举行。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今年的博鳌年会,知识产权、数字经济等新兴议题备受关注。澳门特区政府前经济财政司司长梁维特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非常关注此次博鳌年会关于知识产权的话题。他称,澳门也可发展国际知识产权申请、认证、交易等方面的产业,和国际接轨。
澳大利亚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何逸舟表示,他非常关注清洁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创新突破,作为外资企业,希望能够与中国市场更好地结合。
绿色仍然是博鳌的“重头戏”。在“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的新实践”分论坛上,大家就“绿色丝路”的建设问题展开了讨论。在“实现碳中和:政府在行动”分论坛上,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表示,针对气候问题,国际社会已携手做出许多努力,包括《巴黎协定》的签署、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等,然而我们做的还不够,各国需要继续做出更具野心的承诺,加强各国的绿色行动。
关于绿色转型,在今天的媒体见面会上,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回答了21记者的提问,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马骏:企业可大力投资可再生能源
21世纪: 目前能源问题比较突出,在很多国家都在进行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应该如何处理好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绿色转型是否面临压力?
马骏:过去一段时间,一些国家的电荒、能源荒以及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价格飙升,产生了两个重要影响:一是能源安全使得很多国家要反思过去推动碳中和的进程是否过快,去传统化石能源的进程是否太“猛”,太“猛”可能会出现能源荒。在中国可能会出现煤荒,其他国家可能会出现油荒、天然气荒等,这是能源领域面临的问题。
第二个重要影响是关于中长期的投资应该去往何处。我认为一些有中长期眼光的企业正在考虑对新能源(领域)进行大规模、大力度的投资。因为这些企业不光要考虑碳中和本身的要求,要转向可再生能源,同时也要考虑由地缘政治导致的能源安全问题,其中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对煤、油、天然气等能源的进口上,包括进口通道、支付渠道可能会被封锁等。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保证能源供给,企业应该更大力度地投资自己可控的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大部分是可控的,因为光伏、风能及光伏做的绿氢等都是自主生产的,不需要依赖进口。
美联储发布褐皮书
当地时间20日公布的美联储“褐皮书”显示,截至4月中旬,美国经济以温和的速度增长,但物价上涨和地缘政治的发展给未来的增长前景蒙上了阴影。
褐皮书指出,自上次报告以来,通胀压力依然强劲,且并没有缓解迹象。从劳动力到商品,需求远远超过供应,并且随着俄乌冲突导致食品和能源成本飙升,未来面临进一步上升的风险。有关美联储褐皮书的解读,我们来连线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水清。
《全球财经连线》:你如何看美联储褐皮书反映的美国经济形势?
美国最新的褐皮书展示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胀依然高涨,二是供不应求,三是国内旅游业的大量复苏。
首先关注通胀依然高涨。俄乌冲突和中国疫情的反复导致原料采购困难、供应链短缺,美国服务商只好采用24小时报价机制,以及更为灵活的合同。同时根据纽约联储银行统计,过去一年美国工资急剧上涨,涨幅达到20%以上。
第二是供不应求。供给主要受到的制约因素有劳动力市场的供不应求,即出现大量空缺岗位,以及原材料端价格飙升,包括能源、金属、农产品等。供应链的中断和堵塞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而大量需求急剧复苏。虽然通胀降低了居民可支配收入,但从统计上来看,居民的消费信心在3月份持续上扬。所以需求端正快速复苏,而供给端业务又不上,这成为一个长期性的问题。当然目前从制造业恢复情况来看,这一问题较之前有所缓解,但在汽车的产业链条端,芯片短缺问题依然存在,且在半年之内还会持续存在。
第三是旅游业的复苏,目前美国境内旅游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90%以上。其中酒店客房居住率也恢复到疫情前97%以上。根据纽约一些具体统计,国际游客恢复了65%左右。
可以看到美国经济正处在复苏周期,但受通胀以及供不应求的影响,部分问题依然存在。
策划:于晓娜
监制:施诗
责任编辑:和佳 杜弘禹 赵越 李依农
记者: 何柳颖 蔡依莹
实习记者:郝佳琪 杜晏楠
制作:李群 袁思杰
拍摄:施诗
设计:林军明 白宇航
新媒体统筹:丁青云 曾婷芳 赖禧 黄达迅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作者:施诗 编辑:和佳)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