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博鳌2022丨专访朱民:美国经济硬着陆风险上升 中美利差收窄是正常市场行为
朱民称,如果美国经济“硬着陆”,将对全球经济和金融造成较大冲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舒晓婷 海南博鳌报道
4月20日至4月22日,以“疫情与世界: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未来”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
其间,来自政界、学界和商界的嘉宾们在近30场分论坛上发表精彩讲话,围绕企业、政府以及国家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路径与挑战、RCEP生效为亚太区域合作带来的新机遇、共同富裕与包容性发展、疫情新形势下的国际合作与抗疫、全球通胀、加息以及经济复苏前景等多个主题进行了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此外,论坛还发布了《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绿色转型亚洲在行动》等近20份报告。
当前,在新冠疫情、地缘局势等供需两端多重因素共振下,全球通胀持续升温,且短期内不太可能见顶回落。在高通胀压力下,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逐渐收紧,美联储加息对新兴经济体的外溢影响等话题受到市场关注。
在博鳌论坛现场,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围绕美国经济能否在加息中实现软着陆、中国未来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如何等问题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
美国经济“硬着陆”风险在上升
21世纪:您曾指出,美联储开始加息不重要,问题是加息、缩表、放缓三举并行,并行的速度和规模怎么走?在当前形势下,您对美国经济能否在加息中平稳“软着陆”有何见解?
朱民:美联储希望“软着陆”。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硬着陆”的风险在上升,这主要考虑到美国通胀率太高,达到8%左右,因此需要采取比较强有力的措施。但在通胀率上升的同时,美国金融市场、财政债务、经济增长情况以及乌克兰局势带来的不确定性等均需宽松货币政策支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联储的政策很难把握。整体来看,美国经济“硬着陆”的概率还是在上升的。如果“硬着陆”,将对全球经济和金融造成较大冲击。
21世纪:您对全球经济前景有何看法?
朱民:全球经济在2008年以后逐渐进入“日本模式”,我称之为“三低一高”,即低增长、低利率、低通胀、高债务。但是经过这次新冠疫情,全球经济进入新的“三高一低”,即高通胀、高债务、高利率、低增长,所以,其实全球经济是在走向滞胀的格局。
中美利差收窄是正常的市场行为
21世纪:您对未来中国的货币政策空间有何看法?
朱民:中国的货币政策空间其实还是很大的,这主要考虑到以下三方面因素:首先,从利息和工具来看,中国的超额准备金率加权平均8%左右,所以空间很大。其次,利率水平也相对较高,有很大的空间。此外,经历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其实储备了很多短期的逆向调整、结构调整等工具,所以空间很大。
但是也需要注意,譬如美国利率走高,收益曲线抬高。相对而言,中国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所以中美利率水平可能出现倒挂,市场也比较关注中美货币政策走向背离所带来的影响。整体来说,美国利率水平仍然在往上走,而中国利率维持在谨慎和稳健的水平,也可能进一步扩大,但扩大也没有关系,市场会直接适应和调整。
(实习生李欣澄对本文亦有贡献。视频拍摄:何柳颖 剪辑:郝佳琪、杜晏楠)
(作者:舒晓婷 编辑:和佳)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