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上海保交所任春生: 数字经济离不开数字化新基建的底层支持|南财保险高端对话

最保险李致鸿,孙诗卉 2022-04-26 12:15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致鸿 孙诗卉 北京、上海报道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特别是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上海保交所党委书记、董事长任春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时指出,我国正加速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作为数据密集型行业,数字化转型也是保险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数字经济时代的大发展离不开数字化新基建的底层支持。任春生强调,设立上海保险交易所是深化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上海保交所打造数字化综合交易服务平台,坚持服务监管、服务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以数字赋能扩展交易渠道、升级配套功能、布局跨界跨域联通,全方位健全交易体系;围绕国家战略和监管政策遴选交易品种、活跃交易市场、丰富交易内涵、拓宽服务覆盖面,推动保险交易向集中高效规范转型;提升保险要素配置效率,创新风险治理机制,辅助监管强化风险监测,助力行业降本提质增效,围绕保险价值链整合构筑高水平联通的生态服务体系。”

据了解,当前,全球范围内已经开始了保险交易所建设路径的探索,但还没有成熟模式,同为保险业发达国家的英、美等国的保险交易市场建设路径也不尽相同。未来,上海保交所在服务监管政策落地、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地方政府提升治理水平等方面,均可成为创新驱动的基础平台。

保险业亟需数字化“新基建”的底层支撑

《21世纪》:当前保费增速放缓,如何看待保险业的转型之路?

任春生:我国已连续四年保持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地位,当前正步入改革转型的深水区阶段,在内外部复杂环境中寻求突破式发展。可以看见的是,传统模式承压促进机构差异化发展。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资产增速显著放缓,2021年全行业保费收入同比增速持续下滑,其中占比最高的人身险业务从年初的13.8%下降到年末的-0.30%。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渐入尾声,新发展空间渐次打开,各保险市场主体将重新审视自身定位和优势,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其中,头部机构继续厚植规模优势,强化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加快科技攻关。中小机构更加专注细分市场,谋求“小而美”的专业化、特色化优势。错位发展格局下,深拓上下游产业链、延伸保险服务价值链的理念将会更加深入人心,全行业对具有公信力行业基础设施的需求将会迎来大幅跃升。

《21世纪》:如何看待保险业的数字化转型趋势?

任春生:金融科技应用引领行业数字化转型。我国正加速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作为数据密集型行业,数字化转型也是保险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先后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保险科技“十四五”发展规划》。头部机构陆续成立科技子公司,健全数据治理体系、增强数据管理能力、加强数据质量控制、提高数据应用能力,加快推动业务与科技深度融合。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应用,保险业将加速迈入数字化、智能化、科技化和无感化的时代,亟需数字化“新基建”的底层支撑,在单家机构无法解决、解决成本过高、或者解决存在角色冲突的领域中填补空白。

《21世纪》:保险业如何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健全服务体系?

任春生:“十四五”时期,保险业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丰富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保障需求的产品供给,提升参与社会管理能力,满足个人、企业和政府的多层次需求。包括发展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扩大面向中低收入人群的商业养老保险业务,打造与新能源车险发展相适应的产业生态支撑体系等。

行业正在探索创新保险机制承接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职能,支持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新兴产业发展。保险服务体系的升级优化,对资源要素的快捷流动、产业链主体的加速融合、业内业外循环畅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世纪》:资管行业正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保险资金运用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任春生:近年来,监管部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保险机构投资管理能力监管、设置差异化的股权投资监管比例、取消财务性投资行业限制、引导鼓励保险资金更多配置权益类资产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不断提升近25万亿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2022年,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资管行业正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银保监会已出台《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配套规则。在统一的监管标准下,保险资管公司与银行理财、公募基金、券商资管、信托等其他资管机构在同一起跑线上,需要强化资源整合、提高运营效率,在资金端和产品端加强跨界交互,深度参与大资管市场竞合。

丰富完善数字化综合交易服务平台的功能和内涵

《21世纪》:上海保险交易所在数字化新基建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任春生:从整个金融业来看,金融基础设施定位于为各类金融活动提供基础性公共服务的系统及制度安排,在金融市场运行中居于枢纽地位,既是金融市场稳健高效运行的基础性保障,也是实施宏观审慎管理和强化风险防控的重要抓手。

从保险业来看,上海保险交易所是银保监会直接管理的唯一有“交易所”字样的金融基础设施,既要为保险、再保险、保险资产等各类保险活动提供技术、系统和规则、标准等基础性公共服务,在提升保险市场效率、降低保险交易成本、增强保险市场稳定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要为数字化转型趋势下服务监管防范化解风险提供基础性保障、成为重要抓手;还可以为保险业与其他金融行业的互联互通提供基础设施服务支撑。

目前,上海保险交易所围绕保险、再保险、保险中介、保险资产管理等业务,构建了符合数字经济时代发展需要的系统平台、配套功能、业务规则等交易框架体系,着力发挥统一集中市场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促进保险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

《21世纪》:中央印发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重要文件,上海保交所能够为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和国际航运贸易发展做哪些工作?

任春生:服务国际一流再保险中心建设,上海保交所搭建了“一会展”、“一平台”、“一标准”服务体系,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国际再保险交易设施和交易机制,着力打造再保险业务信息枢纽、资金枢纽和信用枢纽。

“一会展”,即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打造集磋商、交易、咨询、论坛、展示为一体的国际再保险交流机制,交易规模位居世界四大再保险交易商年会之一,成为我国再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平台窗口和门户枢纽。

“一平台”,即全球首创的数字化再保险登记清结算平台,能为再保险交易、清结算提供中后端数字化服务,试点成效显著,可节省保险机构相关人力成本近80%,支持再保险行业效率实现指数级跃升。

“一标准”,即联合行业推出的区块链再保险数据交互标准,可为全球再保险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提升我国金融市场规则和数据标准的全球影响力。在此基础上,将继续推动平台登记业务差异化偿付能力因子、税费优惠等政策落地,研究推出巨灾债券、再保险跨境支付结算便利、海外风险管理机制等创新业务。

服务国际贸易航运发展,深化国际航运保险平台功能,建设首个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深度数据交互的保险行业平台,支持保险业基于真实完整的贸易信息,推动保险产品、业务模式、服务等方面的创新,提供一站式、智能化、线上化的跨境贸易保险服务体验。同时,逐步完善平台航运保险产品注册、国际业务真实性登记审核等功能,有效促进机构集聚,推动完善保险业创新跨境贸易风险治理机制。

《21世纪》:上海保交所为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哪些支持?

任春生:数字经济时代的大发展离不开数字化新基建的底层支持。服务保险业把握数字经济大机遇、实现数字经济时代大发展,是保交所的使命所在、价值所在。一方面,发挥金融交易所独特功能优势,持续完善账户、数字保单、身份核验、反欺诈、资金结算等功能服务,支撑各项业务场景、生态服务构建。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科技在保险业的运用,支持行业构建新业态、新模式。

以区块链为例,保交所坚持技术研发、场景应用、标准制定同步推进,目前应用场景已触达再保险、健康险、保险中介等10个领域,并在银保监会保标委指导下牵头行业制定了再保险和数字保单等2项应用技术标准,其中再保险领域的应用案例入选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项目。

近期,《金融稳定法》(征求意见稿)已公开征求意见,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原则和方向已进一步明确。作为金融基础设施,发挥场内交易的组织功能,可以更好地服务金融风险的监测、预警和管控,更扎实协同参与国家统一大市场建设,进一步维护金融市场的高效、稳健运行。

未来,上海保险交易所将持续探索丰富完善数字化综合交易服务平台的功能和内涵,围绕金融稳定和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开展多方位创新探索。比如,积极参与研究促进普惠保险发展的政策制度、探索集产品创新和监测风险于一体的“监管沙盒”机制、研究集中登记保单质押业务促进存量资产盘活等创新举措,更好地促进各类保险要素在集中统一市场中畅通循环、保障各类保险市场主体在规范、透明的市场体系稳健高效运行。

(作者:李致鸿,孙诗卉 )

李致鸿

资深记者

专注金融保险领域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