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知识产权无惧挑战:中国企业的底气

21Tech骆轶琪 2022-04-26 13:11

随着包括华为、中兴、OPPO等公司在全球同业中的市占率不断走高,它们陆续站在了全球知识产权博弈的中央;国家也在不断加大对该领域的保护支持力度,探求全球话语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骆轶琪 广州报道

4G之后,我国在通信领域已经一改此前跟随和参与的节奏,开始更多进入追赶甚至超越阶段。伴随而来,也面临日益复杂的科技主体竞争环境。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2021年初发布的《5G+产业标准必要专利发展趋势》报告统计,我国标准必要专利纠纷中近96%的案件都聚焦于通信领域。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在5G+产业广泛应用,通信领域的标准必要专利纠纷逐渐蔓延到5G+产业,并引发全球范围内一系列相关诉讼。

这将对通信产业链主体的生产经营带来巨大影响。举例来说,目前全球通信巨头对于5G许可费率的收费标准大约定在3美元/部,而这最终都会成为通讯终端供应商们所需要承载的成本。要知道,终端厂商的年出货量是以“亿部”为单位计算的。

而随着包括华为、中兴、OPPO等公司在全球同业中的市占率不断走高,它们也陆续站在了全球知识产权博弈的中央。

2021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2020年度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十大案例,OPPO与夏普关于通信标准必要专利的纠纷案正位列其中。

据介绍,该案例对中国从“国际知识产权规则跟随者”转变为“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引导者”具有重要推动意义。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2020年度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十大案件,图源:官网)

OPPO首席知识产权官冯英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溯5-10年前,中国国内涉及到专利诉讼的案例极少,这大都与环境和意识有关。早期更多知识产权相关诉讼是从欧美国家开始,比如在美国,判罚以赔偿为主,但并不会禁止销售;在德国的判罚则直接禁售,这将对企业销售产品带来很大影响。

这些年间,我们国家在知识产权方面加大了保护力度。原因有两点:中国的总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创新力也在逐渐增强,发展到近两年来,我们国家强调对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合适的时机;自从加入WTO之后,中国企业对知识产权付费的能力和意识越来越高,国内也从立法、司法和执法等层面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让中国企业与全球形势接轨,甚至一些判决案例成为在全球都有影响力的案件。”他进一步表示。

“知识产权”正成为当前全球科技企业在竞争中手握的底牌之一。近些年来,国家层面也在知识产权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执行文件和目标指引。这些正构建起中国在科技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底座。

知识产权地位抬升

2020年春节假期,冯英突然收到信息:夏普在日本向OPPO发起了专利侵权诉讼。

夏普的这场起诉显得相当激进,此前两家公司还在针对4G专利许可事宜进行谈判,尚未有定论,夏普就突然发起了对OPPO的进攻,并旋即将诉讼阵线拓宽到包括德国等全球市场。

虽然这是OPPO知识产权团队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但压力主要来自相关区域市场业务部门,并惊动了高管团队:一旦诉讼失败,这势必将影响到公司的海外销售、甚至可能有产品停售的风险。

这不是个例。一系列数据都显示,涉及到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诉讼正日益增加。这与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产品在全球市场正建立更广泛的普及率息息相关。这类案例此前多出现在华为、中兴等头部通信设备商之中,如今也在不断往产业链后端延伸。

冯英坦言,OPPO也是在最近两三年间,开始越来越多面临来自全球范围内的知识产权诉讼案例。

原因不难理解:专利诉讼背后其实潜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据信通院统计,爱立信于2017年公布的5G许可费率中,高端为5美元/部,低端为2.5美元/部;诺基亚于2018年公布的则为不超过3欧元/部。国内企业华为是在3GPP R15版本定稿后公布的许可费,2021年其宣布5G标准单台手机专利许可费上限为2.5美元/部,并提供适用于手机售价的合理百分比费率。

(部分5G许可费率统计,图源:中国信通院)

仅以头部手机公司1亿台年销量计算,平均一年下来就是3亿美元、接近20亿人民币的净支出。这对于本就利润不够丰厚的行业本身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成本压力。

另据机构统计,倘若以一台售价400美元的手机计算,潜在的专利使用费大约会超120美元,这几乎等同于设备零部件的成本。

“专利费成本跟公司成本、盈利能力密切相关,这也是知识产权的价值。”冯英如此解释。

对于科技类公司而言,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保护公司自身的研发创新,应对其他公司对本公司发起的诉讼,在面对被收取专利费用时做商务谈判的“价码”。背后则需要有被称为“核武器”地位的标准必要专利,以及其他分布在各个领域的专利共同保驾护航。

因为一旦作为标准专利,任何产业链角色部署相关终端产品,就一定要用到这套标准。那么通信产业链公司手握相关积累,也将能够更好应对来自外部的挑战。

通常,产业链厂商间会通过商业谈判等方式,达成一定程度的专利交叉许可,进而缩减彼此的相关支出。比如OPPO已经陆续与高通、爱立信等签订交叉许可协议,还正与苹果针对下一代视频技术的专利池建设进行专利合作。

国家层面也在迅速加强对于国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支持和推动力度。近期就陆续发布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等方针政策。

冯英告诉记者,“这几年间,我们国家对于知识产权相关立法、司法、执法方面的部署力度很大,自从2013年国家颁布知识产权相关法律之后尤其如此。随着国家层面印发《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设立知识产权法庭等动作,可以看到中国是下定决心加大对相关领域的保护力度。而且中国也将成为知识产权领域的一个主战场;在面对全球其他地区的诉讼纠纷时,也将掌握更多主动权。

走向博弈中心

中国开始成为全球知识产权博弈的中心之一。而在应对来自外部公司的专利摩擦过程中,构建企业自身的专利墙就愈发重要。

信通院根据ETSI专利声明数据库(截至2020年10月)整理发现,从数量看,排名前十的专利权人掌握了超过90%的标准必要专利,其中,以华为、中兴、大唐、OPPO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占据5G标准必要专利披露总数量的37%。

在应诉方面,NPEs(直译为非实施专利主体,在恶意案例中被俗称“专利流氓”)其实具有促进专利价值实现的积极意义。但一些NPE出于索要不合理高额许可费的目的,恶意对实体企业广泛提起诉讼,并通过国外一些法院的长臂管辖制度压制企业正常的司法应对,对实体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较大“干扰”。

该机构统计,中国企业涉及的NPE专利诉讼案件从2011年的9起增长至2020年126起,且有不断上涨趋势。华为、中兴、联想、海尔、海信、大疆、OPPO 等中国实体企业遭遇的NPE诉讼约占其全球诉讼的80%以上。

面对来自夏普的“进攻”,OPPO选择了两条腿走路:对夏普的部分专利提请无效,并用OPPO自身在部分领域的专利去反诉夏普。

前者十分考验团队的专利检索能力。简单来说,就是知识产权团队通过检索历史上比夏普所列专利更早发布的相关专利技术文档等公开资料,以此证明夏普所列专利并不具备独创性,那么就可以判定诉讼涉及的专利无效,并不会做出侵权判罚等动作。这些举动,让OPPO在多个国家都取得优势,立刻掐灭了后者对专利叫价颇高的气焰。

(OPPO无效化夏普所诉专利列表,图源: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而后者,OPPO借助在闪充领域的专利布局,还在日本对夏普进行了反诉。这些都成为2021年双方最终走上谈判桌的重要筹码。

冯英向记者介绍,综合来看,在全球化的发展浪潮中,企业自身也要量身定制适合自己的专利部署策略。比如此前对OPPO提起专利纠纷的案例,多涉及通信领域。这意味着OPPO本身对于包括4G、5G甚至后续通信技术的底层标准专利需要具备一定储备积累,并思考如何设置合理的专利费率。

同时,针对自身的强项领域,比如闪充、芯片、折叠屏、视频等方面,也要构建自身的专利“防护墙”。

参考国内专利布局能力领先的华为,去年初曾披露,公司预计2019-2021三年的知识产权收入在12-13亿美元之间。这意味着对于专利,除了可以保护公司自身业务正常运转之外,也能够在走向成熟布局后,进一步探索商业化道路。

冯英介绍,目前OPPO专利运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向:第一,通过商务谈判的方式,用自身的专利做抵扣或交叉许可授权,这能减少公司的专利费净支出;第二,作为许可人把自有高质量专利进行对外许可。比如OPPO闪充专利目前已经向40多家公司进行授权;此外还加入了诸如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计划的Avanci专利池(因为汽车有通信功能需求),将通信相关的部分专利交给专利池统一管理,公司将从中直接获益。

“目前我们通过这两种方式减轻对外支出的专利费压力,但什么时候能够达到收支平衡,个人觉得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阶段OPPO的知识产权还是为公司保驾护航,先保证业务不能受到影响。”他续称。

“OPPO对知识产权的策略很清晰:广交朋友,要解决的专利费用会主动解决,但需要保持在合理范围,保持成本优势;应对起诉,要让公司的正常运营不受影响。这一切的源头就在于,需要有足够好的专利来做支撑。”冯英总结道,由于专利费用最终需要被加总在产品成本中,有前述策略后,叠加OPPO自身成规模的销量,也就建立了一定的成本优势。

(最高法院对OPPO与夏普纠纷案件的详述,并解析其意义,图源:官网)

当然他也坦言,OPPO在5G领域的知识产权部署和整体实力可以算是进入核心玩家阵营,但与最领先的厂商还有差距。“希望在6G时代能够更进一步,储备步伐可以更快一些。”

强化创新保护体系

知识产权的博弈背后,更体现大国科技力量的参与和崛起,国家相关的保障也在日益健全起来。

在OPPO与夏普的这场对抗中,来自中国法院的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就是文首提到的“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十大案例”之一。

2020年初,OPPO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夏普违反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谈判中的FRAND(公平、合理、无歧视)原则,意指对方公司尚在谈判未结束就发起诉讼;同时请求法院就夏普拥有的相关标准必要专利对OPPO进行许可的全球费率做出裁判。

根据最高法院的定义,前者表明了中国司法机关为企业公平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对于通信行业来说,后者的意义也颇为重大,这是首次以成文的形式,确认了中国法院对标准必要专利全球许可费率的管辖权。更体现了来自国家相关行政体系层面,对国内知识产权的支持力量。

(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解析OPPO与夏普纠纷案件的特殊意义,图源:官网)

再往前看,国内司法体系其实早就不断在强化积极参与知识产权保护的角色和能力。

信通院指出,中国针对标准必要专利的反垄断法治实践在不断完善。包括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于2020年9月正式对外发布《关于知识产权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对标准必要专利权利人滥用其知识产权的一些行为进行规制;司法实践方面,华为诉InterDigital案中,法院对判定标准必要专利权利人是否构成垄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为标准必要专利的全球治理提供了有益探索。

知识产权保护并不涉及政治,但本国相关法律机构对于国内企业的保护,无疑也是十分重要的部分。

冯英告诉记者,欧美相关国家的知识产权法律发展时间很长,比如英国最早已经有一百多年沉淀,而中国是从1985年开始,到现在有了三十多年实践。从理论制度、体系上看,中国和欧美之间存在一定客观差距,对知识产权的一套法律体系怎么去保障公司、保障经济发展的核心功能都还在积累过程中。

“但是有一些已经走在前面,比如OPPO和夏普诉讼案例中关于全球费率问题的判定。”他续称,这是中国经济实力的底气所在。“因为法律制度作为社会科学,其本质意义还是为经济和社会服务;但是从用知识产权为企业保驾护航,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单一功能来看,中国相关方面已经与欧美差不多接轨了,至少追赶的间隙已经很小。

对于强化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国家对此也提出了阶段性愿景。

国务院于2021年9月印发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在“发展目标”部分提到,计划到2025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3%,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500亿元,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均为预期性指标)。

计划到2035年,我国知识产权综合竞争力跻身世界前列,知识产权制度系统完备,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创业蓬勃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基本建成。

进入5G时代,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通信产业链厂商在标准必要专利这一“核武器”方面取得更为主导的地位,面向6G技术的探索也已开启。随着企业本身走到竞争舞台的中央,叠加来自国家层面的司法体系强化保障,科技主体们在应对知识产权相关“恶意挑战”时,也将有更大的底气。

(作者:骆轶琪 编辑:张伟贤)

骆轶琪

资深记者

关注5G、半导体、智能硬件等前沿硬科技的发展脉络和上市公司财报,尤其是国产力量的崛起;也关注游戏趋势及房地产生态的演变。联系邮箱:luoyq@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