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上海复工复产“加速度”:中外医药医疗企业全力以“复”

21新健康季媛媛 2022-05-05 16:07

眼下,上海越来越多的医药医疗企业加入复工复产行列。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季媛媛 上海报道  近期,随着新增感染人数日趋减少,出院和解除隔离人数持续增加,上海疫情形势正不断好转。与此同时,上海复工复产正开始加速。

5月4日,上海市经信委结合上海市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实际情况,在第一版指引的基础上,修订形成了《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第二版)》,旨在推进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加速复工。

此前4月16日,上海市经信委就发布了《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以及首批666家重点企业“白名单”。随后在4月30日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据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总工程师张宏韬通报,为了持续保障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的恢复,上海市经信委日前推出了第二批1188家“白名单”企业。 

从首批复工复产重点企业“白名单”中不难看出,防疫保障涵盖了抗疫全产业链套,包括口罩、防护服等抗疫物资生产及供应商企业、药品生产企业、第三方核酸检测、疫苗生产及研发机构和企业等。其中既包括恒瑞医药、君实生物、上药康希诺、斯微生物、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复星凯特等众多本土生物医药企业,还涉及3M、雅培制药、西门子医疗、罗氏制药、强生制药等跨国医药医疗企业。

上海是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在第一批“白名单”中,承担防疫保障的医药医疗企业占比达30%。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上海共有6066家生物医药相关企业,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数量14.51%;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迈上7000亿元新台阶,占全国1/5。

随着越来越多的医疗医药企业加入复工复产行列,上海会源源不断的生产出各类救命医疗医药产品和抗疫医疗物资,全力以“复”守护生命线、为战疫提供持续专业力量支撑。

跨国企业:落实闭环管理推进复工复产

自上海本轮新冠疫情暴发以来,3M位于上海漕河泾的医用防护口罩生产基地在封控期间并未按下暂定键。

据3M方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3M在保证人员零感染的前提下,积极整合资源、克服困难,组织员工加班加点,全力保障医用防护口罩的闭环生产。 “为了切实保障生产,3M从启动不停产预案至执行落地,仅用了短短半天的时间。在相关政府部门的协调安排下,我们快速落实了距离3M漕河泾工厂几百米的封闭管理酒店、点对点的大巴运输,以及市区货运通行证等重要事宜。在工厂封闭运行期间,徐汇区和工厂所在街道每日派社区卫生中心上门给闭环生产员工做全员核酸检测,并协助解决了跨区的仓库物流运转问题。”

与此同时,近期在政府的指导与支持下,3M正在积极筹备其它工厂、生产线及物流配送中心的复工,着手制定和实施全面的复工复产计划。当前,3M位于上海的四家工厂及物流配送中心均已制定了闭环复工计划,并已提交当地主管部门审批,其他复工复产工作均在有序进行中。

而同样在首批复工复产“白名单”上的西门子医疗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为保障抗疫所需医疗影像设备的供应,公司上海研发与生产基地有序开展闭环生产工作。自4月1日起至今,共有来自CT、X光、移动C形臂等部门超过300位员工返岗,在供应链面临压力时实现了国内外订单的按期交付。“目前,随着各种应对措施的实施,越来越多上下游企业的复工复产,整体局势正在逐步恢复,我们的原材料供应现在总体上已步入正轨,能够满足制造要求。”西门子方面说。

而在跨国药企中,雅培目前正在全力为复工复产做各项准备。据雅培方面向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目前雅培上海药品工厂符合防控要求的员工已就位复工,回到防疫保供第一线,为药品供给的有序运转而坚守。

此外,跨国医疗器械巨头GE医疗是被纳入第二批复工复产“白名单”。据GE医疗方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期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落实闭环管理,有力有序有效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位于上海浦东张江高科园区内的GE医疗药业工厂是GE医疗在中国的五大工厂之一,主要生产医用对比剂。其生产的医用对比剂多年位列中国出口医疗器械企业排名第一。据GE医疗中国供应链总经理陈和强透露:“我们已经有一部分员工回到了工厂,开始进行闭环生产。在符合当地防疫要求和保障员工安全的基础上,GE医疗正积极配合政府逐步扩大复工复产力度,保障产业链稳定。”

实际上,在疫情期间,GE医疗也有逾百人次驻厂工作,全力保障日产4万瓶造影剂。GE医疗方面认为,厂可以封闭,但是生产不能停。而在眼下,对于GE医疗而言“积极抗疫”和“有序生产”两手都要抓。目前,复工人员进厂前需满足自主隔离48小时并进行抗原检测和两次核酸检测,全部阴性后才能进入厂区参与生产工作。为切实保障驻厂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复工人员返厂后,实行驻厂闭环管理。

另一个跨国医疗器械巨头美敦力也在积极推进复工复产。据美敦力方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相关政策指导下,美敦力正在就上海工厂安全生产、员工健康保障、运输管理等方面,积极进行准备及部署,等待复工复产。 

自上海疫情发展至今,美敦力一直全力保障应急医疗需求。例如,对于血透患者而言,透析是维持生命的必需品,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却让医院的血透治疗面临极大的挑战。3月31日,美敦力肾健康解决方案团队接到了一个紧急任务——需要以最快速度将近20台CRRT床旁血滤机运输到上海、深圳等地的多家医院,用于隔离病人的透析治疗及有可能出现的危重症治疗。当时部分机器仍在海关,未完成入关流程;加上浦东实施封控管理,一时没有可以运输的车辆等,美敦力肾健康团队通过高效协作拿到了政府紧急采购的证明文件,以优先报批的方式,在4月1日下午顺利完成清关。随后,通过防疫车辆将设备送往多家医院。4月4日至15日,这些设备分多批次被运送到上海、深圳的多家医院。

本土企业:保证在研项目正常推进

除了跨国药企,在前两批复工复产“白名单”中,众多本土医疗医药企业也在加紧推进复工复产。

在被纳入首批复工复产“白名单”后,身处临港的君实生物方面就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3月以来,该公司针对上海等地的疫情发展情况,做了充分的应对预案。对可能受到防疫政策影响的实验室和工厂部门做了一系列人员安排,如提前安排一部分员工驻场进行闭环管理,动态调整生产节奏,开展异地协作支持等,以确保在封控期间有序开展各项工作。 

“根据市里发布的相关指引以及防控要求制定适用于公司自身特点的防疫政策和复工方案。计划优先安排生产基地、重点项目、后勤保障、研发中心人员分批逐步返岗,在确保防控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闭环管理。”君实生物方面称,公司位于上海临港新片区的生产基地被列入第一批复工复产白名单后,迅速启动复工安排。目前,随着返岗进入工厂闭环管理的员工人数不断增加,已陆续开展药品生产环境恢复和小规模生产。同时,员工食宿、厂内区域划分、消杀防疫、物资运输等后勤保障工作也已落实,公司还与检测公司进行了对接,在生产基地内严格实行一天两测,保障防疫和生产安全。 

此外,君实生物也在积极协调公司在上海以外的研发和生产资源,尽全力确保在研项目正常推进,保障商业化药品的持续供应。在研项目方面,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君实生物在新冠抗病毒口服药的研发进展上不断推进。目前,君实生物与旺山旺水合作开发的口服核苷类抗SARS-CoV-2药物VV116片(以下简称“VV116”)正处于国际多中心的III期临床研究阶段,多项针对轻中度和中重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注册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

此外,据复星官方消息,复星旗下各在沪企业已根据“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指南”,从复工复产的条件、前期准备、日常闭环管理、应急处置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规范,并确保落实到位。

复星凯特在第一批复工复产重点企业“白名单”中,公司拥有中国首款获批CAR-T细胞疗法阿基仑赛注射液,而为了使得该产品不断供,早在上海疫情之初就安排了部分员工驻厂,保障已进行单采血的细胞制备工作。

据复星凯特方面介绍,疫情期间公司就与医院端合力帮助了38岁的丁女士顺利完成此前CAR-T治疗的单核细胞采集。CAR-T细胞免疫治疗需采集患者的单核细胞,这是制备细胞药品最重要的“原材料”,然后,再通过冷链运输将患者的单核细胞送到CAR-T细胞生产企业,在工厂里患者的T细胞被改造成具有肿瘤清除能力的CAR-T细胞,经过严格的生产和质检流程之后,这些CAR-T细胞被运送回医院等待回输至患者体内。

作为国产mRNA新冠疫苗研发企业,斯微生物也是上海首批复工复产“白名单”企业。而在过去一个月,为了保障研发进度,公司有近150名研发和生产人员驻守。

斯微生物药理部葛芸、谢坤团队,为了尽快完成各项实验,从3月27日开始就驻守张江南模动物房,实验室里有各项仪器的声音和动物的味道,葛芸团队只能每天睡在车里,将近一个月时间,团队坚持完成了多项新冠Omicron实验。

新冠项目进入关键阶段,对他们来说这是分秒必争的时刻,CMC生产部团队主要负责CMC部门的毒理、申报注册、早期临床样品的原液、制剂生产。疫情期间,生产用的物料无法得到及时地补给,面临断货的风险,这将导致生产暂停。为了保障公司的研发生产进度不落下,部门团队人员经过统一筹划,在采购部门、仓储部门和行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最终顺利完成了物料的转运,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和项目的顺利推进。封控期间团队完成了多个项目十余个批次的生产,充分保障了公司的研发进展。

不断扩容:数百家医药医疗企业加速复产

上海的复工复产工作正迎来加速度,目前上海已发布两批次复工复产重点企业“白名单”,其中医疗医药企业有数百家,除了上述外,第二批名单中包括百济神州、再鼎医药、协和麒麟、天士力、和记黄埔等众多本土创新药企。

以临港为例,根据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公布的数据,截至5月3日,新片区工业企业已复工复产251家(含连续生产企业),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64家,占52%,在厂封闭生产员工约40651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及物流园区已复工复产188家企业,其中66家企业经营规模恢复50%以上。

也有药企员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尽管目前还没有发布复工的通知,但自己基本已经做好了复工的准备,同时因为其所在企业位于医药区,也需要跟着园区的安排做好复工复产工作。

而根据最新消息,上海市也就复工复产的防疫要求做了规范。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在5月4日表示,随着复工复产工作的不断推进,更要严防聚集性疫情的出现。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对重点行业的人员,提出了总体的防疫要求。

一是建立“白名单”制度。按照工业企业、重大工程建筑工地、商贸企业复工复产复市疫情防控指引,由相关单位提出复工复产复市人员名单,对符合防疫规定的人员申请返岗电子通行证即“复工证”,实行实名制管理,做到“一人一档”。

二是实施闭环管理。一方面,企业、工地、商贸等单位对返岗员工实行闭环住宿,尽可能落实独立住宿,严禁其他人员随意进出。另一方面,实行闭环生产管理,外勤人员应与作业生产人员分开,不同班组员工之间做到无接触换班,尽量减少人员外出,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三是实行分类防护。根据与外部环境接触程度,对员工落实不同的防护措施。风险高的岗位人员实行“增强型一级防护”,包括佩戴N95或KN95口罩、一次性帽子、护目镜或防护面屏、隔离衣、手套、工作鞋或鞋套;风险低的岗位人员实行“一级防护”,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隔离衣、手套、工作鞋/鞋套。实行分时分散就餐制度,各类人员做到不聚集、不扎堆、不聚餐,减少前往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

四是做好健康监测。严格落实体温监测和健康码、行程码等信息核对,做好定期的全员抗原和核酸检测。指定专人每天汇总人员健康排查情况,如出现核酸、抗原异常,或出现发热、干咳、嗓痛、乏力等疑似新冠肺炎症状,要第一时间向单位报告,做好转运前的自我隔离和个人防护。对员工加强疫情防控教育,增强员工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加强对员工身心关怀,保持员工良好状态。

赵丹丹说,希望广大复工复产复市单位和企业坚决落实好主体责任,严格按照相应的疫情防控指南和疫情防控指引等相关要求,做好返岗人员的防疫工作,为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季媛媛 编辑:徐旭)

季媛媛

记者

新健康版记者。跟踪报道医疗医药大健康行业最新动态及相关政策解读。常驻上海,关注新药研发,也关注疾病预防。(微信号:jyy199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