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方海平 上海报道
2022年开局,由于各类因素的叠加影响,市场开始表现出对今年经济增长的担忧,不过,政策层面则在持续加码“稳增长”的力度。从更大的背景来看,中国经济已经由传统经济模式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国民经济生产函数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并面临新的约束。
资产管理行业在新的经营环境下,资产端正面临着深刻变革。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的结束,资产管理行业进入全面净值化时代,整个资管行业迫切需要尽快形成以“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稳健投资”为导向的资产配置和投资管理理念。
在负债特性的驱动下,一直以来保险资金很好地秉持了这一投资理念,但是在资产/负债两端都面临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保险资金的配置和投资也面临着全新的压力、挑战和机遇。他们在资产配置上又将做出怎样的应对和调整?
近日,太保资产拟任总经理余荣权对记者详细介绍了跨周期视角下保险资金配置的太保实践与方案。太保资产是中国太保集团旗下的重要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和国内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的头部公司。
跨周期视角下需关注六大问题
《21世纪》:目前的宏观经济背景对资产配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余荣权:从跨周期视角下的宏观格局对保险资产配置影响来看,需要重点关注六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长期经济增速中枢仍将继续下行。我们的规划目标是,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汇率相对稳定的假设基础上测算的年均实际GDP增速在4.7%左右。在这一变化的影响下,保险业的规模化增长空间有限,需要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第二,长期经济增长下行,将驱动利率中枢下行,对资产端和负债端都会造成显著影响,同时也需要密切关注全球碳中和以及大宗商品长期资本扩张不足背景下长期通胀的不确定性。
第三,增长结构上,地产+基建的传统驱动力量将减弱,内需、绿色、创新所带来经济驱动力将不断加强。保险资金的主体配置资产需要根据经济转型的方向进行主动调整,一方面原有以地产和基建为基础的金融资产面临信用风险和供给收缩的问题;另一方面科技、绿色、安全、内需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将成为保险资金配置的重要方向。
第四,产业结构上,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地位将逐步确立。居民端,养老、医疗、健康管理和娱乐等相关的生活服务业持续扩展;企业端,数字经济将驱动生产型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领域将是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大有可为的方向。
第五,区域结构上,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战略的引领下,大力发展从都市圈到城市群建设,有效推动消费需求扩张,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带动相关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带来重要的投资机会。
第六,金融格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资本市场发挥核心融资作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都将提升;另一方面,居民财富配置结构中地产的配置占比将趋于下降,资产和财富管理在居民财富配置中的占比将提升,其中权益市场将成为社会财富长期增值的重要载体。
《21世纪》:当前保险资金的配置面临怎样的挑战?
余荣权:目前我国险资投资是按照大类资产的比例限制和偿付能力要求的模式进行监管,保险资金配置需要在监管规定的资产比例范围内,综合考虑各类资产的风险、收益、资本消耗等因素,最终达到有效实现投资收益和利润的既定目标。
当前保险资金在资产配置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长期利率趋于下行,直接影响保险资金配置的基础收益;长久期稳健资产的供给不足,保险资金资产负债的久期匹配存在较大缺口;地产、城投和强周期行业的信用风险上升,结构性资产荒愈加明显;新会计准则下,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的影响加大。
参考海外保险公司的发展经验,在长期利率下行的过程中,保险资金资产配置需要在久期和收益两个维度上积极进行资产拓展,包括更加强化资产负债久期匹配获取稳定的利差,更加多元化的资产类别拓展、更丰富的信用配置策略,以及寻求拓展国际化配置等方向。
《21世纪》:综合上述考虑,你们的应对策略是怎样的,当前在资产配置上的思路和布局有什么特点?
余荣权:目前在权益资产的配置上主要围绕三条主线展开,一是按照“稳增长”的政策方向进行配置。
二是按照股息价值的策略进行配置,即选择估值低、股息高、基本面长期可持续的股票进行配置,我们运用这种策略已经有十多年经验了。在IFRS9实施在即的情况下,我们去年底以来进一步加大了这一策略方向上的配置,在今年的行情下,增配的煤炭、银行等股票资产也为我们创造了较好的收益。
第三条主线是围绕能源转型、稀缺资源、消费服务、生物医药和专精特新等5大赛道进行布局。
固收方面,现在利率环境下,中美利差一度出现倒挂,很难在利率方面进行大的布局,目前是按正常的进度进行配置,同时边际上会对利差情况予以考虑;信用方面,最近几年信用环境恶化,即使信用环境趋于宽松,由于信用债的流动性很差,配置上也仍然首先要把控信用风险。
另类投资方面我们也在积极想办法,重点是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的导向不变,加强对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成渝地区的重大基建项目和民生工程的金融支持,精准对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的融资需求,拓展面向环保、新能源、节能等项目的绿色金融服务,探索开展企业ABS业务,调整和优化业务结构。
以绝对收益为原则,强调投研一体
《21世纪》:作为长期限的保险资金,你们的资产配置原则和投资策略是怎样的?
余荣权:太保资产的权益资产在大类资产配置上以绝对收益为原则,通过战略、战术资产配置,优选投资品种,构建符合委托人投资目标的资产配置组合。通过股债风险补偿等量化模型及投研团队定性分析,共同确定股债轮动策略,创造β收益,控制回撤风险。同时强调“投研一体”的协作模式,构建以子策略为基础的风格轮动投资体系,根据市场环境灵活配置,并借助创新策略和方法增厚收益,创造α收益、降低组合波动率。
重配置、轻择时,重赛道、轻交易,重策略、轻预判,是我们的基本投资原则。我们强调投资经理一定要做α,配置层再在投资经理的策略基础上进行配置。投资经理层面的α收益和配置层面的β收益加在一起,就构成操作层面的投资收益。
太保资产的权益投研模式自2011年以来已经经过三次迭代升级,目前进入“投研融合3.0”阶段。投资经理与研究员按照产业链组成研究小组,深度挖掘产业投资机会;研究成果按照主题构建投资组合,小组成员动态维护,实行成果共享;产品按照风险收益特征进行组合配置,投资经理进行组合增强。
固收资产配置方面,聚焦于政策导向、产业规律、区域经济、现金流、社会责任、穿越周期、高质量发展等维度的研究,行业层面分布于金融业、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以及以电力、热力、燃气等公用事业行业。固收配置主要交易对手包括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等综合实力较强的主体。
应对市场低利率环境,固收配置采用复合策略,一是围绕长期政府债的配置,奠定稳定的收益基础;二是配置高等级优质信用产品,兼具收益和安全性;三是围绕影响市场运行的因素,适度增加基于交易目标的策略,把握市场波动的机会,增厚收益。
《21世纪》:太保集团对你们资产配置业绩是如何进行考核的?
余荣权:太保集团基于对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的深刻认识,遵循坚守价值和长期主义的原则,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在集团内部形成市场化、契约化的委托受托关系,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中长期考核指标和激励约束机制。根据不同账户和资产包的特性,太保资产分别与太保集团、太保寿险、太保产险等委托人签订了投资指引,并基于投资指引设置了体现中长期导向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21世纪》:你们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情况如何?
余荣权:太保资产从2007开始探索发展第三方业务,也是业内是最早发行资管产品的保险资产公司之一。2012年我们又前瞻性的把握了保险资管产品的行业发展机遇,推动了第三方业务的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第三方业务的资产规模超过3000亿元。
第三方资产管理规模在我们总体资产管理规模中占比不到三分之一,但是贡献的管理费收入占比接近50%,因此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块业务,我们在战略层面十分重视,近几年来太保集团一直强调要向外输出我们资产管理能力。目前我们的第三方资金来源主要是中小保险资金、银行理财资金以及企业集团资金等。
第三方业务板块目前已经构建了跨周期的全周期产品线,包括权益类、固收类、固收+,以及现在十分受欢迎的目标收益型产品,也就是绝对回报净值型产品,这种产品均衡配置权益固收资产,根据收益目标,资产比例调整空间很大,3年做下来能实现6%-7%的年化收益,能很好的匹配各类资金需求。此外还有FOF产品,虽然目前市场上似乎主要是基金公司的FOF,但其实最早实践而且做得最熟练的主要是保险资管公司,我们对该策略已经跟踪十几年,保险资金从全市场筛选产品,对于产品特性、投资经理的风格等最为熟悉。
此外,新的监管政策允许和鼓励保险资管发行面对高净值个人的资管产品,我们也正在紧锣密鼓的探索,初期主要是针对太保集团的高净值客户,预计今年或者明年会有产品落地。虽然已经具备较强的底层投资能力,但是此前我们主要是以管理机构资金为主,因此在个人资管产品领域迈出的第一步会相对谨慎和稳健。
(统筹:马春园)
(作者:方海平 )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