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资本充足率持续下滑 业内盼政策支持打通资本补充路径

21金融街李愿 2022-05-09 14:00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李愿 北京报道 央行副行长陈雨露日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下一步货币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要加大对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的支持力度,支持提升银行资本水平,增强银行信贷投放能力。

自2019年永续债创设以来,包括较多的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发行过永续债,且永续债的种类还有所创新(转股型永续债),不过在民营银行中仅网商银行一家发行过永续债。

事实上,不止永续债,民营银行自设立以来,补充资本渠道一直较窄,仅有利润留存、股东增资等方式,而其他中小银行还有上市、配股、可转债、优先股、二级资本债等方式补充资本。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民营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2.75%,自2017年三季度以来不断下降。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全部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在这段时间走势平稳的同时,还有微幅回升,并自2020年二季度首次超过民营银行资本充足率,且维持至今。

具体来看,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截至目前,有18家民营银行(华瑞银行暂未发布)发布了2021年年报,其中有16家民营银行在年报中披露了资本充足率数据,13家同时披露了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数据。

计算发现,16家民营银行中有9家民营银行资本充足率较2020年末有所下降,其中锡商银行降幅最大,超过10个百分点;裕民银行、梅州客商银行、新网银行、众邦银行降幅超过2个百分点。7家民营银行资本充足率较2020年末有所提升,仅新安银行升幅超过1个百分点,其他6家均低于1个百分点。

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来看,则有10家民营银行较2020年末有所下降,其中锡商银行降幅最大,超过10个百分点;3家民营银行有所提升。

相对于大行、股份行,民营银行由于开业时间较短、业务简单以及监管审慎等特点,当前影响民营银行资本充足率变化水平的主要为贷款业务及贷款资产质量(锡商银行开业时间较短,各项指标变化更大)。

以资本充足率变化较大的新安银行、裕民银行、梅州客商银行、新网银行为例,2021年新安银行贷款余额仅增长1%,信用减值损失减少45.60%;而后三家银行贷款余额分别增长47.31%、34.68%、41.90%,信用减值损失均有所减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位民营银行人士处了解到,当前外部资本补充渠道较窄是制约民营银行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而2021年受整体经济运行改善,民营银行整体业绩还不错,利润留存对资本提升有一定的贡献。

“最近两年民营银行发展环境有所变化,股东进一步加大投入的能力和意愿有所减弱,因此必须加强外部资本补充能力,比如发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一位北方地区的民营银行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例如,某民营银行在2020年曾内部研究资金、资本补充渠道,探讨打通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多种资本补充路径。

一位央行某分行行长曾建议,应支持民营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一是支持民营银行增资扩股,通过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调整持股比例等规定,多渠道多方式支持民营银行增资扩股,鼓励有实力、有意愿的民营企业加大对民营银行发展的长期持续投入;二是可将部分条件相对成熟的民营银行纳入到发行永续债的目标银行之中,鼓励民营银行通过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等方式补充资本金;三是允许经营情况较好的民营银行试点公开上市,适时放开民营银行引入股权激励机制,落实员工持股计划。

据统计,截至目前仅包括微众银行、网商银行、众邦银行、亿联银行等民营银行进行过增资扩股,仅网商银行发行过永续债,暂无民营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

(统筹:马春园)

(作者:李愿 )

李愿

记者

金融版记者,重点报道监管、银行业新闻,欢迎沟通、交流,微信:liyuan25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