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创业的他,见证武汉茶馆发展3.0

城市频道
2022-05-09 18:28

随着喝茶的养生、会友、修心养性等实在的功用不断被挖掘,让“茶”成为了创业者的新宠儿——近年来,茶馆、茶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建茶室的现象屡见不鲜、进茶馆也逐渐成为一种生活常态。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中国茶叶消费市场报告》显示, 2020年全年茶叶国内销售量达220.16万吨,增幅为8.69%;销售总额为2888.84亿元,增幅5.45%。美团数据显示,年轻群体成为相关消费场所的生力军,仅在2022年1月,美团平台用户主动搜索“茶社”“茶楼”“茶舍”等相关关键词的频次达172万次,同比增长805.47%,涉及的团购套餐订单量超1.5万份。

在武汉茶友圈中,华骏阳的名字不得不提。他首开武汉第一家“清茶馆”,却也是茶馆老板中更懂行的奢侈品鉴定专家;他的跨界,是因爱茶而选,起初信心满满,但在经历了“疯狂”扩张后,他又一口气撤掉8家店。如今他潜心经营着四家茶馆精品店。可以说,他见证了武汉茶馆10多年来发展的历程。

跨界创业,开武汉首家“清茶馆”

眼下,正是春茶上市的时节,各类新茶纷纷亮相,深受茶友们的喜爱。

在武汉市武昌区一处僻静的街头,一家茶楼映入眼帘,几名茶友们正在这里品着刚上市的茶。这家店也成为周边茶友们品茶,斗茶以及商务会谈的首选之地。

这家店的老板名叫华骏阳,像这样的店,他在武汉有四家。在开店之前,华骏阳是瑞士著名名表集团远东区采购与品质鉴定高级工程师,主要做手表机械维修和手表鉴定工作。200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国家级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王顺明,在王顺明的影响下,华骏阳开始学习茶叶有关知识,顺利拿到了国家高级品茶师的资质,曾为国际友人授课。

2007年,华骏阳决定离职回武汉创业,结合他自己的经历,他以茶艺培训为突破口,开始撬动武汉市场。2008年底,华骏阳的第一家茶馆正式开业。

“当时武汉开的茶馆也不少,但在市场调研中我发现,当时的很多茶馆里都顺带有棋牌室,甚至有餐饮。”华骏阳说。“我第一家茶楼就没有设棋牌室”华骏阳认为,这样一种“清茶馆”的经营模式,不设棋牌室,“就是一个单纯品茶的地方。”

在同行的观望中,华骏阳大胆试水,不设棋牌室的茶馆这在当时的武汉,还是第一家。

消费升级,潜心经营茶馆3.0

2011年,经过三年多的摸索和口碑相传,华骏阳“清茶馆”的经营模式在武汉跑马圈地,到2012年底,他已经在武汉及周边地市开了12家店。

在店面扩张之后,2013年,华骏阳发现12家店的利润反而没有之前的多。“经营的成本上去了,管理人员跟不上,12家店的店面经营需要较多的管理人员,不得不从原本经营较好的店面管理人员抽调过去,对整体的管理和销售的影响较大。”华骏阳坦言。

于是,他果断进行裁撤,由12家精简到4家。

如果一家茶馆只卖茶叶,那么其利润远远是跟不上的。华骏阳发现,茶馆不仅仅是品茶和卖茶的地方,他认为,茶馆不仅仅是一个商业实体,也是一个茶文化交流的载体。

“必须要消费升级,将茶馆做成一个平台。”华骏阳说。据《2019年度茶馆生存与发展的蓝皮书》中数据显示,茶馆主力消费人群在年龄段方面,茶馆消费人群年龄主要分布在31-40岁之间,占比57.36%;其次消费人群年龄分布在41-50岁之间,占比40.98%。从茶叶消费阶段来看,茶馆消费人群主要是一些对茶叶品鉴有一定功底(占比32.79%)、对本地茶有感觉(占比18.03%)、每天离不开茶的人(占比18.03%)。

如今,华骏阳精心经营着经过精简后的4家茶楼,拿到了更多茶叶的华中独家代理,除了品茶卖茶,华骏阳积极探索,利用自身优势和国家高级品茶师的资质,开展茶文化培训,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在文化上,组织粉丝和茶友们开展游学活动,每年组织几期茶友们到福建武夷山、浙江安吉、云南普洱等全国闻名的茶区实地学习考察,了解各地茶叶的优势,以及不同的种茶、制茶技艺。

“从卖产品,到分享产品,这是我在经营茶楼中不断升级得到的一个经验,把产品和客户同时经营好,这是一种必然趋势。”华骏阳将这种模式称为茶馆经营3.0。如今他的茶楼聚集了一群超级粉丝,俨然成了一个圈子和各种商务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