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布局15分钟核酸“采样圈” 专家建议发挥城市组团作用应对疫情防控

关注疫情防控尤方明 2022-05-11 20:43

在核酸检测能力提升之外,城市在应对疫情过程中亦面临基层治理、物资保供、居民生活就医需求保障等挑战。

直播丨国家卫健委:要在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尤方明 北京报道

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已成为人们出行的“护身符”。

5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提升监测预警灵敏性,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拓宽监测范围和渠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上海、杭州、无锡、太原等城市均已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布局常态化核酸检测点。

一位不愿具名的公共卫生学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常态化核酸检测是落实“四早”要求的关键举措,有利于将疫情掐灭在苗头阶段,避免全域静态管理造成的更大损失。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的建设是便民举措,政府同时应加强对于采、送、检流程的监督管理。

在核酸检测能力提升之外,城市在应对疫情过程中亦面临基层治理、物资保供、居民生活就医需求保障等挑战。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挥城市组团的作用颇为关键,大中小城市要协同建立快速响应、联动、反应机制。

多地布局常态化核酸检测

常态化核酸检测已成为全国多地的“标配”。

江西省于5月10日出台规定,将对非重点岗位、非特殊行业、非公共场所及非暴露型服务行业人员的普通人群,实行3天1检。

安徽合肥于5月10日宣布,将在今后每5天开展1次常态化免费核酸检测。

辽宁大连也将从5月10日起,在全市范围开展每周一次的常态化核酸筛查。

上述地区民众如无故不按规定频次进行检测,健康码将被赋“灰码”或使用受限,影响正常出行。

合肥已然“清零”,也未发生新的疫情,为什么要持续做核酸?官方微信公众号“合肥发布”在回答网友提问时指出,合肥是拥有千万人口的城市,且是交通枢纽,面临着较大的输入性疫情压力。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容易导致疫情多点散发或是集中暴发。常态化核酸检测是发现潜在感染者、阻断病毒扩散的重要手段。

为满足民众的核酸检测需求,多地已在推进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建设,其中长三角多市动作频频。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于4月26日起公布常态化核酸检测点位信息。截至5月5日,已布局设置常态化核酸采样点9021个,其中5000多个点位已开放运营,上海市民可在随申办上进行查询。

杭州市于4月28日宣布,将设立不少于10000个采样点。截至2021年末,杭州市常住人口为1220.4万人,以此标准测算,杭州市每万人便对应约8.2个核酸采样点。

4月30日,无锡市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采样小屋管理规范》,这是国内首个以“标准化”来保障核酸采样安全性和便利性的地方管理标准。无锡市人民政府官网信息显示,同日全市2634个核酸采样小屋全部正式启用,标志着该市15分钟核酸采样服务圈已经构成。截至2021年末,无锡市常住人口为747.95万人,也就是说无锡市每万人安排约3.5个采样点。

截至5月11日13时30分,合肥市已设置区域核酸检测采样点2962个,即每万人设置约3.13个采样点。

另外,在山西太原,截至5月9日已设2022个采样点,即每万人对应约3.75个采样点。太原市疫情防控办指出,基于目前太原市已转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在全市布设不少于2000个核酸采样点,以便及早发现阳性感染者,坚决防止发生隐匿传播,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的影响。

纵观各地采样点设置的标准,社区、火车站、客运站、地铁站、机场、高速公路出口、大型商超等重点场所将密集设置。

太原方面指出,对于学校、大型企事业单位,采取单位组织、基层政府宣传引导、医护人员上门采样的方式,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减轻采样点压力;无锡则表示,采样点应独立设置在通风良好的空旷地带,远离新冠疫苗接种点、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特殊场所。

加强采、送、检流程的监督管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常态化核酸检测往往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免费向居民提供。

前述公卫学者表示:“财政压力固然存在,但常态化核酸检测是落实‘四早’工作的重要一环。如果不这么做,一旦疫情在更大范围内扩散开来,可能要通过全域静态管理的方式进行补救,届时造成的经济损失与医疗救治的压力将会更大。”

该公卫学者告诉记者,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的设立,只是为居民进行采样提供便利。居民还关心检验结果何时出具?结果是否真实可信?这需要政府加强对于采、送、检流程的监督管理,尤其是对于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管理。

“结果出具得慢,可能会影响居民健康码的更新,进而给出行造成不便;如果结果出现错误,无论是‘假阳性’还是‘假阴性’,情况都令人后怕。所以我们要尽力避免因采样不规范、身份校验错误、样品运输存储出现漏洞、检验过程中的样品污染等原因造成的问题。”该学者说。

杭州方面表示,将科学统筹全市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和核酸检测机构,充分挖掘辖区内核酸检测力量,将所有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核酸检测基地、气膜实验室、方舱实验室、移动核酸检测车用于承接核酸检测任务,确保检测能力,让群众第一时间查询到检测结果。

在5月9日召开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昂通报称,在近期的飞行监督检查中发现,个别核酸检测机构存在送检不及时、报告不准确、实验室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严重影响核酸检测质量和疫情防控工作效果。

李昂表示,北京市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措施对以上问题进行整改。一是依法依规,对涉事核酸检测机构进行严肃处理。二是举一反三,开展北京全市核酸检测机构监督检查。三是加强协作,形成安全质量监管合力。四是全程追溯,建立质量评价奖惩机制。

重视社区力量,发挥城市组团的作用

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要求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所在的设区市,包括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应当在24小时内完成划定范围的区域核酸检测任务。需要时,可通过区域内协同支援予以保障;必要时,可申请全国支援。

在4月29日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核酸检测能力是对超大城市疫情防控的一大挑战。

前述公卫学者告诉记者,常态化核酸检测将有利于区域核酸检测能力的提升,倒逼各地加强采样检测人员的培训考核,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测设备的储备,一旦疫情来临,不至于打无准备之仗。

梁万年同时指出,超大城市具有人口基数大、密度大、流动性大的特点,要落实某一个抗疫措施,从市级政府到区,再到具体落地的街道、居委会,需要系统周密、大量资源配置和动员协调才能有效完成。

前述公卫学者表示,社区是疫情防控的首道防线,需要进一步夯实社区的治理体系,加强社区的组织协调能力与管理水平,确保疫情防控的措施落实到位,同时群众的呼声得到响应。

冯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建议发挥城市组团的作用。要根据防控需要,合理划分城市组团区域,确保防疫检测、基本生活等功能布局等相对充足。这些组团有相对稳定性,但也具有动态可调整、联结要顺畅等特征,为此,就必须充分发挥运用行政治理、社会组织治理、数字化治理等手段。

冯奎表示,大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在疫情中要形成真正的命运共同体。因为大城市的农副产品供应等,往往来自于周边城市,或者途径这些地方。同时大城市的一些集中救助功能又是中小城市离不开的。这就要求,制定应急预案时,大中小城市要协同,建立快速响应、联动、反应机制。

(作者:尤方明 编辑:李博)

尤方明

政经版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政经版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