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周炎炎 上海报道 近期,上证指数在3000点左右盘旋,股市波动不仅影响到了基金业,也对券商资管、银行理财等资管业务造成了不小的压力。根据南财理财通数据,4月25日至4月30日期间,净值在1以下的存续产品有1268只,总存续产品有31194只,也就是说4月末破净产品数量比例是4.06%。
2022年以来的“股债双杀”还在持续,既配置了股又配置了债的“固收+”产品表现尤其不乐观。“固收+”产品多数是以固收类资产打底,“+”的部分通常为权益类资产,而且多数为股票,其目的希望增厚收益。然而在市场调整的情况下,权益类资产的负收益抵消掉了相对稳定的固收类资产的正收益,“固收+”屡屡变成“固收-”。
保卫固收资产收益不被侵蚀,各家券商资管和银行理财子公司正抓耳挠腮苦思破题之术,此时一种较为新颖的资产配置策略进入到机构的视野——定增量化对冲。
风险收益特征类似“固收+”
定向增发,指上市公司为了收购资产、项目融资等目的,向符合条件的少数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的行为。2020年2月,证监会对再融资规则进行修订后,从发行对象、发行折扣、锁定期、减持规则、融资规模等规则予以放宽,有效激活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根据Wind数据,从新政刚落地的2020年3月,到2022年2月这两年间,定增市场共计发行定增项目数量661个,实际募资金额合计11585.47亿元。由于市场预期趋于稳定,理财子公司、券商自营资管、保险资金、外资QFII、国家主权基金和产业资本等,也逐渐认可定增市场,并且吸引了摩根大通、瑞银等国际机构参与。持续稳定的定增项目供给,丰富的投资标的,使定增套利类工具有了生存的土壤。
对冲交易简单来 说,就是盈亏相抵的交易。对冲交易即同时进行行情相关、方向相反、数量相当、盈亏相抵的交易。
财通基金量化投资部研究员陈凡卿对记者介绍了财通基金已经运行一年的定增量化对冲策略。他表示,市场上多数机构采取的是单票定增的模式,希望加上对冲波动的策略来获取定增的折扣,但实操中无论是通过融券还是场外期权来对冲,成本都比较高,并且很难找到稳定的融券券源;而如果采用定增多票组合的方式可以绕开前述难点,再通过量化配平和股指期货合约尽可能对冲组合的主要风险敞口,力争在规避底仓波动的情况下实现定增组合折扣收益的部分提纯。
陈凡卿表示,目前这个策略的主流产品期限是18个月左右,基本可以覆盖两轮定增周期。
目前,定增政策对这类定增量化对冲产品还是比较友好的。新定增市场下,不同类型市场参与者对定增的投资策略周期、预期各不相同,不再像原本长锁定期下到期即有强烈减持冲动。而财通基金运行的这个策略单产品配置的每个定增标的金额不大,通过小额分散的方式配置,力争解禁即可减持,从而实现定增折扣的部分提纯。
券商自营和银行理财资金高度关注
目前券商自营业务和理财子公司也关注到这种策略,并已经把该策略当做一种增厚收益的手段在使用。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理财子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比较大,大部分资产趋于稳健,有些理财子公司会在其中加入一部分定增量化对冲产品。这样做一是为了增强收益,二是因为这种策略与市场上其他策略的相关性较低,可以较好地通过定增组合分散风险,所以对银行来说是一个比较有特色的优质资产。目前的试水者包括一批国有大行和股份行的理财子公司。
“最开始配置这一策略的是一家大学基金会,相对而言,银行和理财子公司都更为审慎,去年4月,一家国有大行率先配置了定增量化对冲策略,经过一段时间的实盘运作,已经有了正反馈,越来越多的银行以及理财子公司也进一步关注或配置这一策略。”陈凡卿表示。据悉,截至今年4月末,已有包括理财子、券商自营、信托等近40家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配置了定增量化对冲策略。
他也坦言,今年到目前整个定增市场的折扣有所收窄,这套策略的收益可能不会像去年那么高,“一方面市场上流动性较多,再加上项目发得比较少,定增市场显得比较热”。
不过即使目前定增折扣持续收窄的情况不变,他仍认为,这个策略今年收益表现虽可能不如去年那么亮眼,但相比相同风险收益特征的固收+类产品仍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如果未来某个时点市场行情好转,或者上市公司定增批文临近到期,企业大概率会释放前期积压的定增融资需求,产品收益表现也可能会随之上涨。
对于处于非标转标过程中的银行和信托而言,在合规压力下不得不出清一部分非标资产,而定增量化对冲策略相对有吸引力的收益水平,以及与其他类型资产的较低相关性,在当前市场环境及转标趋势下或是一种转标的有意义的尝试,被市场寄予厚望。
(统筹:马春园)
(作者:周炎炎 )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