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中局观察②|应对奥密克戎须“以快制快”,核酸检测如何全流程提速?

21新健康唐唯珂 2022-05-12 19:25

事实上,一份核酸报告的出炉,需要经历很多精密的步骤。新冠核酸检测的全流程包括标本采集、标准转送、标本签收及录入、试剂配制、加样提取、上机扩增、结果审核和数据传输。

编者按

作为新冠病毒检测的“金标准”,核酸检测是此次战疫的最主要防控手段。目前新冠疫情已进入第三个年头,战疫进入新的常态化防控阶段,大规模核酸筛查或全员核酸已成过去时,常态化核酸检测正成为主流。同时,在政府组织集采主导下,核酸检测试剂和服务价格持续下调,此前一路水涨船高的核酸检测行业也开始步入微利时代。

棋至中局,挑战更强,面对需求变化,在量价齐跌不可避免的大势下,核酸检测行业将往何处去?核酸检测产业链上的大小企业该如何适应变化,实现稳步发展?为了深入洞察行业变化趋势,探寻发展路径,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特策划推出“核酸检测中局观察”系列报道,供读者参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唯珂 实习生 鹿思佳 广州报道  核酸检测是落实“四早”、尽力掌握防控主动的有效手段。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应对奥密克戎病毒变异株流行新阶段,面对传播性和隐匿性更强的新变体,只有以快制快,才能尽早发现感染病例,从而快速切断传播链条。这对我国疫情防控体系的监测预警灵敏性和核酸检测机构的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对比广州两次核酸大筛查,2022年4月初的筛查效率远远高于2021年“5·21”疫情时。2021年5月21日至6月12日,广州市先后启动三轮大范围全员核酸筛查,累计核酸检测3602.3万例;2022年4月8日起,广州各区及部分重点区域都进行了多轮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甚至达到“一天一检”的频率。

当然,核酸检测要跑赢新冠病毒,还得靠全程信息化系统提速,只有不断提升信息反馈速度,核酸检测效率才能真正实现提升。

 检测全流程中如何有效提升效率?

 “核酸检测是我国实现‘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关键技术手段。目前,全世界只有我国可以通过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迅速发现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迅速控制疫情。”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一份核酸报告的出炉,需要经历很多严密的步骤。新冠核酸检测的全流程包括标本采集、标准转送、标本签收及录入、试剂配制、加样提取、上机扩增、结果审核和数据传输。

标本采集是采样人员到指定地点进行核酸采样。采样人员操作失误或受检人员因不适移动或提前中止,都有可能导致未能采集到有效核酸样本。

标准转送即一根根拭子样本放在装有保存液的试管内准备运往核酸检测实验室。在这一过程中,转运车辆遇上堵车或者需到多个采样点逐个收取都会延迟样本转送时长。

标本在严密包装下被护送到实验室后需要实验室签收,录入信息系统。检测人员需要对层层包装的样本进行消毒,拆解每一批次试管的密封包装袋,将试管一个个扫码录入信息系统。 

接下来就是试剂配制、加样提取。试剂配制是为后续扩增检测所准备的,加样提取需要检测人员全手工分装海量样本,一个个拧开盖子,一个个用加样枪吸取标本进行核酸提取。

上机扩增这一过程需要1-2个小时。仪器一旦启动扩增程序是不能停下来中途添加新的标本的,必须要等这一批的结果扩增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批标本的扩增。如果碰到仪器故障或某些特殊情况,一批次全部回到核酸抽提步骤,重新开始。

扩增程序运行完毕后,检测人员需要对仪器生成的反应曲线进行专业的分析和判读,逐一查看每一个样本、阴阳对照和质控的反应曲线、分析原始数据,判读结果是否真实可靠,检测人员均需确认无误,经过这一系列的操作方可将结果发布,如果结果出现异常则需要重新复查。

在这一检测流程中,公共检测实验室和第三方实验室在物料配送、集中物流、批量化检测、信息化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核酸检测效率。现在,在不堆积大量标本的情况下,核酸检测从核酸提取开始到上机结果出具,大概在2-3个小时。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数据,截至目前,我国已建设100家公共检测实验室,检测能力超过110万管/天,依托这些公共检测实验室建设的移动检测车、方舱气膜实验室等,移动检测能力约为500万管/天;已建设城市检测基地约780家,总检测能力达900万管/天;全国第三方实验室超过820家,总检测能力1300万管/天,其中能力较强的第三方实验室,移动检测能力约为50-150万管/天/家。

以金域医学为例,在两年的抗疫经验中,金域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等方式,不断提升核酸检测产能,截至2022年3月底,金域医学已累计完成核酸检测超5亿人份。

对于物流配送,金域医学表示,公司已经自建2000多个物流服务网点,深达乡镇基层,95%以上的标本实现省内12小时、跨省24或36小时送达的快速物流时效,并实现80%的报告24小时出具。 

全流程信息化为检测提速助力

信息系统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核酸检测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数据传输。数字化结果完成后,后台系统通过一键上传至政府的系统,系统核对标本信息与健康码平台个人信息,再进行结果发布。

以广东省为例,此前广东省全面部署应用核酸检测信息系统,用户覆盖省、市、县(区)三级卫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门和全部具有采样职责的机构,以及具有核酸检测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疾控中心和第三方检测机构。

现今,广东全省统一使用同一套“粤核酸”系统,通过微信小程序应用,实施成本低。在疫情防控中,“粤核酸”经受住了广州、东莞、深圳这几个上千万人口城市的大规模核酸检测,具有出色的高并发稳定性。

广东省核酸检测信息系统提供3种采集方式:一是提供数据填报功能,实现便捷的信息采集、智能化的逻辑校验,高质量收集统计核酸检测信息,达到少填少报目标。

二是提供移动采集信息功能,受检人通过扫码进入并经身份认证登录即可自行填写采样信息,保存后生成受检人采样信息二维码,供医护人员进行采样信息核实确认。“粤核酸”小程序支持常规采样和大规模核酸筛查,居民可以提前在家通过小程序登记信息生成二维码,二维码在工作人员核实前长期有效。

医学领域专家表示,通过现场“一键扫码”进行自助采样,极大的减轻了核酸检测登记窗口的工作强度,大大缩短了被检者排队登记的时间,避免了人群聚集造成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大大减轻了采样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三是提供系统标准规范接口,对有条件的检测机构通过接口实现实时对接,有效提升机构接送效率。检测机构上传检测结果后,受检人员一般3-4小时可以在“穗康码”和“粤康码”小程序上看到检测结果。

通过核酸检测信息化服务系统,居民可以实现预约、采样、检测和结果反馈全流程信息化,检测效率大大提高。

业内人士分析,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可基于区域检测情况分析及趋势、应检尽检和愿检尽检人群检测情况等,构建决策分析模型,提升了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和疾控中心疫情监测工作效率。

不断优化流程系统提升技术

纵观核酸检测全流程,影响核酸检测效率的环节包括了前端医疗机构及社区组织的采样、样本运输、实验室检测、报告出具和政府信息平台上传等,涉及医院、政府、实验室等各种力量,只有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做到不堵车,才能够实现效率最大化。

2022年4月11日,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已累计进行核酸检测92.14亿人次。截至今年3月底,我国开展核酸检测的医疗卫生机构达1.25万家,从事核酸检测的技术人员达14.47万人,核酸检测总能力超过4885万管/天。如果进行10合1或20合1混采检测,理论上一天可检测4.9亿人或9.8亿人。

截至目前,我国共批准上市37个核酸检测试剂,检测策略也在不断优化。全国普遍达到6小时以内出结果,西安、郑州、天津等地可在1天内完成约1200万人口的核酸检测。 

华南行业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对于核酸检测效率提升背后,肯定需要多方的努力,“一方面,政府、医疗机构和第三方医检机构在多次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的磨合下,配合度大大提升;另一方面,检测技术和方法也在优化,2022年1月初,卫健委在10合1混采检测基础上,发布了20合1的混采检测技术规范,极大提高了核酸检测效率。”

2021年9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印发《全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二版)》,明确指出,在全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过程中要加强信息化,各省统筹建立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做到信息的快速录入,包括受检者信息和采样信息,迅速反馈疑似阳性样本的受检者信息。实现核酸检测采、送、检、报信息的快速准确和实时监测,做到核酸检测工作的全流程管理。

在政策明确推动下,各省市也在不断优化核酸检测信息化系统,通过平台全面打通核酸检测采、运、检、报各环节,实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全面提升全员核酸检测效率和信息追溯准确性。

(作者:唐唯珂 编辑:徐旭)

唐唯珂

产经版记者

重点关注大健康、零售和文旅领域。从基因科技、生物制药、互联网药店到商超数字化,酒店业变革都欢迎来聊,邮箱:tangweike112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