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元禾辰坤:一家人民币母基金的内生与外延

创业·投资赵娜 2022-05-13 18:26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娜 苏州报道

“谨以心香十瓣,记于元禾辰坤十周年之际。”今年4月13日,市场化母基金管理团队元禾辰坤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最新文章。

这是元禾辰坤作为母基金管理公司成立十周年的日子,他们的母基金管理业务已有16年历史,团队共同经历了三轮大的周期起伏。

元禾辰坤是和中国人民币基金市场共同发展起来的,作为出资人深度参与了美元GP的人民币投资探索、本土人民币投资机构成长、新一代PE/VC崛起和产业CVC进场等多个重要市场阶段。

一路走来,元禾辰坤从最初的摸着石头过河,晋身成为人民币母基金行业的先行者和探索者。

不仅如此,作为当地新金融业态的一员,这家母基金管理机构还和子基金管理团队一起推动了公司所在地的苏州工业园区新兴产业发展。

今年4月底,元禾辰坤合伙人团队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回顾元禾辰坤的16年发展,以及作为市场化人民币母基金管理公司的十年成长。

三位受访者中,主管合伙人徐清带领元禾辰坤团队主导了四支母基金的设立、投资、管理和退出的全部相关运作。高级合伙人王吉鹏和李怀杰共同参与了元禾辰坤所管理全部母基金的投资及运营管理工作。

从小白到老兵

元禾辰坤作为基金管理公司的诞生年份是2012年,团队的母基金管理业务历史则要追溯到2006年。

这一年的元旦刚过,元禾控股(记者注:前身为“中新创投”)管理层和国家开发银行相关负责人谈到成立市场化母基金的可能性。

双方一拍即合,不足半月就签好了合作备忘录,共同发起一支规模10亿元的人民币母基金。这就是苏州工业园区国创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曾用名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中国市场上的首支人民币市场化母基金。

2006年,中国人民币基金行业尚处萌芽阶段,人民币母基金更是少之又少。合作意向达成了,具体工作要如何开展?

为了寻找答案,元禾辰坤团队找海外的美元FOF们问,和国内为数不多的GP们聊。一番沟通下来,团队清楚明了,“适用的只有公司法,加上人民币基金都没几家,美元FOF的模式在国内就很难开展。”

幸运的是,人民币基金在股权分置和有限合伙制等政策影响下逐渐起步。历时四年的摸索和学习之路上,元禾辰坤的工作得到元禾控股和国开金融支持,第一期基金共投资了16支子基金。团队在2010年成为新设立的国创元禾母基金的管理人。

国创母基金是国内第一支市场化运作的国家级母基金,总规模为600亿元。基金中的VC板块即国创元禾母基金,一期基金规模为50亿元。

此后,从国创元禾母基金二期基金开始,元禾辰坤作为基金管理团队正式走向独立社会募集的道路,并在2017年完成最终关闭,最终超募20%并以超过76亿元的规模完成募集。

成立之初,元禾辰坤的团队从零开始,一页页撰写适合中国市场人民币基金的合约条款、尽调清单。在人民币基金野蛮生长的年代里,团队不断与GP子基金管理团队沟通LP报告要写什么、怎么写。

元禾辰坤今天的合伙人团队中,徐清和王吉鹏是法律专业出身,李怀杰是金融专业背景,向来对规范与合规有较高的自我要求。人民币母基金行业发展之初,他们撰写的材料连续几年流传在LP和GP圈子里。

记者问及,看到几乎只改了Logo出现在市场,熬夜写出DD清单和TS模板成为“通用模板”时的心情。

“这很正常,说明有一定影响力了。规范立得好,别人才会学你。”徐清没有因为被借鉴而不耐,她说,团队一直在做的是推动行业的规范发展,“既然先一步去做了,就力求做出市场认可的东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元禾辰坤最新一期母基金在2021年设立,并已获得元禾控股、苏州恒泰、苏州经发、苏州城投、东吴人寿等的出资。

母基金GP的进化

回顾过往10余年,元禾辰坤投出了多家如今的头部机构。追问原因,敢为人先是必须要提的。

元禾辰坤团队踏入人民币母基金市场时,行业里还没有市场化的人民币母基金,他们成了中国股权投资行业的人民币母基金拓荒者。2009年创业板开闸,市场高唱“PE潮来了”时,团队开始新的讨论,“市场不对了,都在追逐‘摘果子(记者注:Pre-IPO投资)’,我们能不能去找专注产业的团队。”

“到底应该往前、往后还是往下?”李怀杰深谙财务管理,加入元禾体系之前曾供职于四大。他回忆说,团队在加大早期基金配置、出资并购基金和配置产业专注基金之间选择了最后一种,“树上的果子总有摘完的时候,市场需要能种树养果的人。”

带着这样的想法寻找了几年,元禾辰坤投资了原富达亚洲成长基金合伙人、医疗健康领域资深投资人陈连勇创办的通和资本,以及华为公司前副董事长洪天峰创办的方广资本。

此后,元禾辰坤密集为一系列医疗投资、文化娱乐、消费升级领域的行业专项基金管理人出资。他们中的很多如今已经成功跻身头部,还有机构将关注领域进行拓展,走向更广阔的投资市场。

在人民币基金生态中,元禾辰坤是少有具有稳定和持续出资能力,并且以母基金为核心业务的资产管理机构。很多一线PE/VC合伙人和元禾辰坤之间更像是战友,在各自“从0到1”的征途上相互扶持相互成就。

近年来,现金回报率(DPI)成为人民币基金LP衡量GP表现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母基金管理人,元禾辰坤团队也要向他们的基金出资人交账。

本报此前曾有报道元禾辰坤的黑马基金投资策略,也就是说,通过投资白马团队获得稳定收益,凭借发现黑马团队创造赢取更高收益的可能。

另一项重要则是PSD配置策略:元禾辰坤将新基金(Primary)作为母基金配置的核心,并通过二手份额(Secondary)、直投(Direct Investment)的组合配置缩短回报周期、提高回报率,从而形成回报长期稳定、业绩优异的私募股权投资组合。

尽管少有公开报道,人民币市场化母基金进行基金二手份额交易的案例并不鲜见。不同点在于,元禾辰坤已在基于数字化投资与管理体系推动二手份额交易达成。

“一直以来S的交易呈散发状态,属于典型的触发交易。”王吉鹏分析说,随着机构LP在二手份额领域的参与度提高,机构对机构的交易将更多出现。

截至今年3月底,元禾辰坤在管基金规模264亿元,辐射资产规模超过1850亿元,累计为79家基金管理团队的153支基金出资,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VC/PE投资组合,覆盖企业超过3500家。

2006年以来,人民币基金市场也经历了起起伏伏,有全民PE的火爆,也有募资寒冬的萧条,多个投资主题和赛道经历过高峰低谷。

李怀杰分析说,募资端和投资端的起伏是周期性变化和结构性变化的共同作用,团队作为母基金管理人追求Alpha收益,和顶尖的管理人一起去投资伟大的企业家、支持卓越的企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21年以来,元禾辰坤正在通过母基金的资源网络与规模效应,搭建覆盖政府机构、大资本、大产业、基金管理机构、创新企业的母基金生态圈。

元禾辰坤的苏州故事

市场化人民币母基金管理机构如何参与到政府引导基金管理,助推区域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讨论已久的话题,多家行业机构已展开投资实践。

做母基金管理业务16年的元禾辰坤,给了市场可供研究的经典案例。

元禾辰坤团队展开人民币母基金业务探索时,正值苏州工业园区大力推进发展转型的开局时刻。

苏州工业园区从2005年开始推出“产业升级”“科技跨越”和“服务业倍增”三大计划,还重点规划、引导和培育了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

元禾辰坤是元禾控股(记者注:时为“中新创投”)旗下企业,后者在早年是苏州工业园区唯一的国资投资平台。在苏州科技局、招商局团队赴海外招揽海归人才时,当地政府部门提出,元禾控股如何在这里发挥作用。

以直接投资作为主要方式投资当地企业,逻辑上可行,但毕竟可撬动的资源有限。元禾控股提出“引入VC机构到园区来”,并由元禾辰坤团队进行工作落实。

以此为初心,元禾辰坤开始邀请投资机构到苏州落户,每年组织多次活动邀请投资人到苏州看项目、选项目。

如今在苏州工业园区东部的东沙湖畔,一座以基金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小镇已经建成,累计入驻股权投资管理团队267家,设立基金563支,集聚资金规模超2896亿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早在2008年的时候,就有地方政府引导基金慕名前来,与元禾辰坤沟通受托进行基金管理的可能。近年随着政府引导基金的又一次大量涌现,这类邀请愈发多了起来。

前文已提及,元禾辰坤累计为79家基金管理团队的153支基金出资,覆盖的创新企业数量超过3500家。这意味着,团队了解哪些投资机构与目标地区的产业发展诉求最为匹配,能够更精准的进行机构筛选,实现资源的高效协调和安排。

更进一步说,吸引合作方的有两点。第一,元禾辰坤长期以来活跃在市场一线,无论对GP群体还是对产业发展都有充分认知。第二,这是一支在国资体系中成长起来的市场化团队,同时具备对国资的理解和对风险的把控。

“从整个经济环境及国内发展的角度来讲,我们已经并不排斥和一些好的地方政府展开适当的合作。”徐清在本次专访中对跨区域发展的问题给出明确回应,第一,苏州作为元禾辰坤核心大本营不会变。第二,与苏州以外地方政府的合作只会有选择的展开。

进入2022年后,元禾辰坤迈出跨区域发展的第一步。

今年2月,元禾辰坤与河南投资集团汇融基金正式签约,分别作为共同合伙人和基金管理人合作设立河南省创投引导基金。

根据合作协议,这支引导基金将推动投资机构重点投向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生物医药、新一代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智能传感器和5G等新兴产业。

“一旦开始做了,就把这个事情做好。”王吉鹏说,团队一以贯之的文化,同样体现在对S基金、跨区域发展等策略中。以与地方政府推动产业发展甚至培育产业来说,“这就像撒下种子等它开花结果,真正实现将需要五年十年。”

(作者:赵娜 编辑:林坤)

赵娜

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注私募股权、新兴产业、创新企业报道 zhaona@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