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产业链供应链环环相扣,需要系统性政策协调发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05-14 05:00

跨区域的供应链产业链要维持效率,需要跨区域跨省份协调,解决物流畅通和产业链生产的统一性。

在过去一段时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经济下行压力增加。

在日前中宣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央财办副主任韩文秀在会上指出,在经济工作方面,要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力争在上半年全部落地,抓紧谋划和推出增量政策工具。

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的规划和方案,同时正在采取各种措施刺激消费,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党中央明确要求,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几个方面都要兼顾好,不能“单打一”,这是一个高难度动作,需要系统性协调配合,防止失衡后冲击其他方面工作,造成更大失衡。

目前疫情对经济和发展一些领域冲击较大。不管是投资还是消费,如果防控措施不能精准有效地实施,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疫情,就有可能会影响投资、生产与消费的经济循环,也会进一步阻碍稳增长政策真正落地发挥作用。因此,各地必须科学精准有效防控疫情,不搞简单化、一刀切,为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创造根本前提。

在受疫情影响的地区,应该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将畅通产业链供应链作为当前稳定工业增长的首要任务。稳定产业链大循环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工业稳增长的重中之重。目前,影响复工复产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疫情影响下物流运输不畅导致企业供应链断裂,因为缺乏零部件停工;二是人员流动受疫情阻滞,造成一些企业无法正常开工。而这部分物流和人流被中断后,就会造成相应生产环节的停滞。

目前,虽然在相关部委的协调和推动下,通过白名单制度实现了重点企业稳定生产,也进一步促进了物流畅通。目前,被列入“白名单”的主要是重点产业和外贸企业,其中以大型企业为主。然而,供应链产业链上的企业可能有成百上千家,其中很多是中小企业,并且分散在不同省市和地区,这些小企业应该同样被重视。同时,也要密切关注不同地区不同政策也可能会影响供应链产业链的稳定。

此外,即使是那些进入白名单的企业,由于一些企业不能让员工集中居住,他们依然各自居住在家中,而由于部分街道和社区等基层部门可能不允许或者不支持员工早出晚归,再加上公共交通的运行也受到疫情影响,这部分员工如何上班也是个问题。因此,白名单制度尚未能实现上下协调的一致性,还未能疏通各个环节存在的一些摩擦和卡点,这也会影响复工复产的效率。

产业链供应链环环相扣,一个产品往往涉及众多上下游企业,链条上缺少任何一环都可能导致生产受阻。同样,如果链条上的任何一环效率下降,也会导致整个产业生产链的下降。比如因无法对员工进行闭环管理,可能带来的人员不足问题;跨区域供应链因为物流不畅而影响复产效率。我们不仅要促进复工复产,更要恢复到正常的生产效率。

这就要求白名单制度在实施层面要做实做细。跨区域的供应链产业链要维持效率,需要跨区域跨省份协调,解决物流畅通和产业链生产的统一性;在基层环节,比如街道、社区等,在对白名单企业员工复工和通行方面应该制定统一的规则,避免影响员工的出勤率。

我们应该在坚持动态清零的基础上,兼顾防疫工作与经济发展,科学精准有效防控疫情。只有尽快结束疫情以及精准防疫,才能避免对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冲击,才能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并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