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问问投资人(2022)启动:多方共话“向非法证券期货活动说不!”

南方财经国际论坛孙煜 2022-05-15 17:48

“515问问投资人(2022)”大型防非投教项目正式启动。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孙煜 北京报道

5月15日,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下,以及上海证监局等单位特别支持下,21世纪经济报道以“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为契机,正式启动“515问问投资人(2022)”大型防非投教项目。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投资者服务部副总监熊歆、21世纪经济报道执行总编辑陈晨星、工商银行外部监事、央行原金融市场司巡视员沈炳熙、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中欧基金总经理刘建平等嘉宾,代表发起机构和金融机构进行了主题演讲。

国泰君安证券、银河证券、东方红资管、量子之歌财经研究院等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则针对市场常见的非法证券期货活动进行了主旨分享。

熊歆在致辞时表示,本次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携手21世纪经济报道,依托协会“投资者之家”国家级互联网投教基地和南方财经省级投资者教育基地,推出系列防非宣传活动,是对中国证监会“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和“防范非法证券期货宣传月”专项活动号召的积极响应。未来,双方将合力办好“515问问投资人(2022)”项目,进一步倡导理性投资文化,以期为行业营造有序健康的氛围,切实维护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行业的良好声誉。

陈晨星在致辞时指出,随着我国监管部门一系列打击非法证券期货活动部署铺开,未来针对非法证券期货活动的打击力度将继续增强。

启动仪式现场,21世纪资本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姜诗蔷还宣布启动“向非法证券期货活动说不!”系列专栏,以及《中国公募基金投资者调查白皮书(2022)》和《中国理财投资者调查白皮书(2022)》两个重磅课题。

防非宣传意义重大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这是资本市场历史上首次以中办、国办名义联合印发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专门文件。

近期,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也发布了新的证券期货违法入刑标准。针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11项证券期货犯罪,新增了多项触发标准,入罪门槛大大降低,打击力度空前。

活动伊始,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投资者服务部副总监熊歆和21世纪经济报道执行总编辑、首席内容官陈晨星分别代表活动组织方作致辞发言。

熊歆在致辞时表示,近年来,公募基金规模体量实现跨越式发展,私募基金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个人投资者通过投资基金配置资本市场、增加财产性收入的趋势正在形成。其中,私募投资者里个人投资者占比已超八成。

与此同时,涉基金领域的非法证券期货活动也层出不穷、手段繁多,给广大投资人的财产安全造成了损失,严重损害了基金行业声誉。在此背景下,开展防范非法证券期货宣传和投资者保护宣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紧迫性。

陈晨星致辞表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日益扩容,参与市场投资的投资者数量在不断增多。今年2月25日,A股投资者数量正式突破2亿大关。活跃的市场交投态势下,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中非法证券期货活动的数量也与日俱增。网络“专家”荐股、假冒合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网站、代理境外证券期货交易和提供高杠杆高息贷款配资炒股等等,种种违法活动每年都使相当数量的投资者损失惨重。

根据熊歆介绍,为切实做好防范非法证券期货活动宣传,协会将携手以21世纪经济报道为代表的权威媒体,共同推进多项工作:一是携手聚焦重点人群、广泛动员行业机构开展防非警示教育;二是携手加大基金知识普及力度,提升投资者防非能力;三是携手扩大基金行业宣传,回应市场关切。

“媒体与投教有着天然的联系,相信此次活动将是提高全民金融素养,加强投资者保护的又一次再出发。”熊歆表示。

公募与投资者“利益一致性”

在活动现场,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外部监事、中国人民银行原金融市场司巡视员沈炳熙、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和中欧基金总经理刘建平先后作主题演讲。

沈炳熙主要讨论了商业银行在投资者保护中的角色和任务。

沈炳熙认为,以个人投资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为他们提供资产管理服务的金融机构,在投资者教育上负有更主要的责任。其中,银行主要承担微观层面的风险教育。不论做自营业务还是代销业务,银行都需要做好投资者教育工作。

“微观层面最后一公里的投资者教育者,这就是银行在投资者教育中的角色定位。”沈炳熙称。

其指出,银行应当把风险提示作为投资者教育的重点,“实事求是、客观、具体地”提示产品存在的投资风险,对本行产品和代销产品要一视同仁。在具体操作中,银行尤其要认真做好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测评这些前置工作。

考虑到资管行业在不断创新,市场形势和投资者个人认知也在不断变化,沈炳熙认为,银行的投资者教育要常抓不懈,并且银行要把现实教育与理论教育结合起来。

李一梅主要探讨了投资者保护对公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其从四个方面分享了公募基金投资者保护的实践经验和思考。

一是要筑牢防火墙,严格执行投资者保护制度。李一梅指出,在多项投资者保护制度中,公募基金践行更彻底的是信息披露制度和投资者适当性制度。

二是要发挥专业力量,切实增强投资者获得感。李一梅表示,基金产品能为投资者扎扎实地赚取收益。并且,近些年,公募基金也在基金服务上下功夫,进一步优化投资者体验。

三是搭建灯塔,深耕投资者教育和陪伴。李一梅指出,公募基金投资者教育工作就是帮助投资者理解和认识风险,同时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理性看待市场波动,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

四是科技赋能,提升投资者保护效率和质量。李一梅表示,公募基金将广泛借助科技手段,一方面提升投资胜率,另一方面改进完善客户服务体系和业务运营模式,创新投教形式。

中欧基金总经理刘建平从利益机制、内控建设、信义文化、专业能力四个方面探讨公募基金行业该如何发力,保护好投资者利益。

刘建平表示,公募基金要与投资者建立“利益一致性机制”,要“把持有人利益放在第一位”。

“利益机制的设定尤为重要,这是做好投资者保护的深层内驱力。”刘建平称。

例如,通过设立基金经理跟投和长期考核机制,以及在销售人员考核中加入投资者盈利体验考核等方式,公募基金可以建立一套完整体系,使投资者、基金公司以及员工的三方利益保持一致。

刘建平指出,海内外的经验表明,保护投资者利益,必须有强制性的保障机制:一是监管机构的外部监管,二是基金公司的内控机制。通过设定适当的内控机制,基金公司才能筑牢合规风控的防线。

此外,刘建平还表示,公募基金还需要履行信义义务和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既要像对待自己的利益一样来对待投资者的利益,也要搭建合适的投研框架,努力实现投资业绩和管理规模的良性互动。

防非工作需多方参与

在本次活动的主旨分享环节,国泰君安证券零售客户部总经理王新宇、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负责人胡立峰、东方红资产管理智能客户服务部副总经理彭轶君和量子之歌财经研究院院长苏秦先后发言,分享了各自在防非和投资者保护领域的经验观点。

王新宇表示,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中介机构,各项业务与投资者紧密联系,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防范,持续加强投资者教育,引导投资者树立理性投资、长期投资意识。

其指出,新《证券法》实施以来,区域性投保联盟等组织蓬勃发展。证券公司通过组织机制的创新,可以提高投资者保护工作的渗透度,统筹发挥各职能部门优势与资源,相互协同,集中力量破解投资者保护难题。

再者,证券公司需要畅通信息,拓展多种渠道扩大宣传。在非法推荐股票基金期货等重点领域,证券公司要组织开展一系列面向广大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打非宣传活动。同时,证券公司也要积极协助投资者维权,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

胡立峰从投资人角度出发,呼吁投资人理性看待证券基金投资中的“净值大起大落”现象。

胡立峰指出,投资人应认识到权益类基金“投资工具”的特点。在买入权益基金时,投资人需要做深入了解和分析,认识到其本质是股票投资的一种替代,而非一般意义上的理财。

胡立峰指出,历史经验来看,大起大落的基金净值只能靠时间来平滑,通过长期持有来平衡。因此,投资人需要降低期望值,做好市场经济工作,认真审慎地评估风险承受能力,最好选择用“长钱”持有此类基金。

彭轶君通过分享部分真实案例,阐明了普通投资人防非反诈的核心经验。

其指出,暴富陷阱和庞氏骗局是普通投资人最容易遇到的两种诈骗活动,投资人可以通过牢记“四要看”法则来分辨:看自己,看回报,看资质,看账户。

看自己,即是要充分了解自身风险偏好;看回报,即是要明白投资中的“高收益、低风险、高流动性”不可能三角;看资质,就是要注意查询金融机构的经营资质;看账户,就是要注意从官方渠道去核实交易方使用的对公账户。

彭轶君同时强调,对于资产管理机构来说,将“防非”和“防诈”普及融入日常投教陪伴工作,融入客户全生命周期链路非常重要。将投教服务体系化和标准化,更有利于内容沉淀和触达。

苏秦在分享中指出,诈骗者主要利用人性弱点和数学概率陷阱来欺骗投资人。对此,苏秦认为,需要通过投资人教育切断非法证券期货活动的生存土壤。

(作者:孙煜 编辑:姜诗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