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奋进这五年丨珠海洞察:借势“横琴+”跨越发展,“三链融合”冲刺“万亿工业俱乐部”

大湾区观察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彭敏静 2022-05-16 22:5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彭敏静 珠海报道

博创集团在珠海高新区尝到了“拿地即开工”政策的甜头,第一天在网上竞拍拿地后,公司的新型高效储能研产基地项目在第二天就正式动工了,也刷新了当地“拿地即开工”的速度。

如此速度,是珠海蓬勃发展的一个生动注脚。回首过去五年,珠海凭借“二次创业”的魄力,一路实现跨越式发展。

数据显示,珠海地区生产总值从1980年成立时的2.61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3881.75亿元,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跃升至全省第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稳居全省第二,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全省第一。

珠海还提出了一个“野心勃勃”的目标,计划用15年的时间,实现GDP翻6倍、人口规模翻一番,即2035年GDP达到2万亿,常住人口500万。珠海还提出,其工业总产值要在2025年突破1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低于40%。

珠海的底气何在?

聚焦产业特色化“突围”

客观地说,目前珠海市的经济总量与广东省内头部城市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但从产业路线观察珠海,足见其“后发优势”。

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王森长期观察珠海的产业发展政策。他发现,自珠海2006年首次将“工业强市”写入发展战略后,就一改以往依靠旅游等产业的发展路径。“与其他城市发展传统制造业起步不同,珠海从引进和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起步。”王森说。

2015年,珠海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率先“突围”,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加快构建具有珠海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今年,珠海更是围绕“产业第一”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全面打好产业发展攻坚战,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等一系列发展路径。

在中国城市研究专家、智谷趋势首席研究员黄汉城看来,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实体经济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唯有产业兴旺发达,珠海才能夯实她的城市地位,更好地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诚如黄汉城所言,得益于珠海市聚焦制造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珠海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过去五年来,珠海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58.2%、30.9%;金融、会展、物流等产业增长态势良好,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提升至67.3%。2021年,珠海“5+1”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其中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增长50.1%,新材料产业规模增长33.2%。

如今,珠海“路线图”更清晰,步伐走得愈加坚定。

近期,珠海一场产业发展大会释放了珠海把要素资源向产业发展倾斜的重磅消息,并明确将聚焦做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主导产业,做强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三大优势产业。

根据规划,今后五年,珠海将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聚焦集成电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家电、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精细化工、海洋经济等新兴产业领域,大力引进带动性强的头部企业,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成体系、五年上台阶”的建设目标,系统构建具有显着区域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集群。

“三链融合”驱动创新活力

珠海产业崛起背后的新动能,可以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来概括。

从“产业链”来看,珠海一方面推动存量企业增资扩产,一方面瞄准产业链精准招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认为,珠海的“产业第一”有两大思路,一是在存量市场上下手,抓传统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二是在增量空间上发力,抓战略性新兴产业。

实际上,从“杀出一条血路”,到“走出一条新路”,珠海并不是依循传统的招商引资方式,而是围绕产业链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精准招商和产业链垂直整合。

珠海国资委到处出击,在全国范围内“买买买”,通过地方合伙人模式发展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等战略性产业,这也已成为珠海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的有力模式。

“在新能源领域,华发所投资的高景太阳能带来了50GW光伏大硅片项目,爱旭股份带来26GW的太阳能电池项目。短短几年功夫,珠江西岸光伏新能源的全产业链雏形就快要出来了。”黄汉城认为,珠海有其他城市非常少有的魄力,对于地方国企抛弃了传统的管理思维,敢于放手让企业去投资,决策效率高,容易取得飞跃式的发展。

近期,珠海在招商引资方面动作频频,其中来自大湾区其他城市的企业也不少。其中,广州的宏昌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拟在珠海新增投资10.47亿元的电子级环氧树脂项目。

该公司总经理江胜宗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珠海具有良好的工业优势,从原材料供应到覆铜板到集成电路等实现了集聚,这也为珠海承接产业资源外溢提供了条件。“广州总部主要做上市主体的金融运作,在珠海主要发展工业及产业扩张。”

伴随着大湾区交通一体化的深化与发展,湾区内部的生产要素流动变得更顺畅,背后也是珠海通过轨道大桥等交通全方位融入湾区,区位优势不断改善的结果。

黄汉城表示,在大湾区经济一体化的历史性趋势下,横跨珠江两岸的交通要道越来越多,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珠海的区位条件得到了巨大改观,从传统交通末梢变成了区域级交通枢纽,这有利于珠海集聚更多的生产要素,推动各项产业发展。

“未来湾区内部,资源从一线城市流向二三线城市的趋势会不断加快,实现更合理的资源配置。”黄汉城表示,等到深珠通道落地,珠海将成为全国唯一同时陆路接壤香港、深圳、澳门的城市,形成半小时生活圈,这是其他地方都没有的地域优势,有利于珠海承载深圳的产业转移,以及接受香港的高端服务业辐射。

从珠海市产业发展大会释放的信息来看,珠海还将聚焦“产业圈”资源,加强与深圳等先进地区行业协会深度合作,构建“招商引资合伙人”全新机制。

从“人才链”来看,珠海在“抢人”的道路上持续放出“大招”。

珠海1992年在全国首开科技重奖科技人才先例,从骨子里就散发出“招才引智”的城市基因。2018年,珠海出台“珠海英才计划”,自该计划实施三年来,珠海新引进各类人才26万人,人才流入率连续三年居全国全省前列。“十四五”期间,珠海还计划新增人才40万人,人才总量达到100万人。

得益人才链、创新链集聚,珠海经济近几年的发展势头也非常猛,也为“产业链”带来了巨大的科创活力。五年来,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26%,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7件,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全国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高新区全国排名从第24位上升至第19位,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全国地级市第2位。

借势“横琴+”再突围

随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落地,珠海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动力,城市发展战略和目标方向也更为清晰。

珠海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政策措施,粤澳合作产业园、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粤澳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区等平台的集聚效应不断显现,在横琴营业的澳资企业超过4700家。

同时,珠海深入推进“湾区通”工程,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横琴口岸新旅检大厅、青茂口岸先后开通运行,澳门单牌车入出横琴政策落地,实施“一地两检”通关模式,“澳门新街坊”动工建设,澳门居民在珠海工作生活更加便利。

人才、产业加速落地横琴。例如,澳门澳邦药厂有限公司研制的纳米制剂产品近日正式在横琴投产。这是澳门首次研发生产中药纳米乳凝胶制剂,也是首次以中成药产品与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合作,进行二次工艺开发。

“有关工艺提升了产品的稳定性及增加了经皮肤吸收的功效,加大了巿场价值优势,有助药厂日后的发展,也促进了澳门中药产业生产工艺的创新。”该公司负责人刘帝恒表示,目前,已有产品以有关工艺开展生产,短时间将会于澳门上市销售,预计未来三年销售额可超过200万。

澳资企业借助横琴实现跨越发展的例子并不少见。经过多年发展,横琴地区生产总值从2009年的2.8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近407亿元,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600亿元,登记商事主体数量超过5.5万家,澳资企业超过4500家。

王森表示,“横琴元素”已经成为提升珠海产业结构高度的核心动力。自从横琴大规模开发以来,占珠海GDP总量的比重一直在持续扩大,增速也持续高于珠海GDP增长的平均水平。

随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实行,珠海又迎来新机遇,更多全球目光投向它。

一方面,珠海在积极推动“横琴+”、支持服务合作区建设引领珠澳合作。比如,2022年,珠海将完善与合作区相关机构的常态化沟通对接机制,配合推进“分线管理”,联动做好项目引入。同时,着力打造“洪保十”片区,加快筹建鹤洲新区,推动各区与合作区产业协同、开放协同、功能协同。

另一方面,横琴企业起着孵化和引领的作用,未来有望外溢至珠海,在更广阔的平台上继续发展。目前不少企业的总部或研发推广环节落在横琴,生产环节则落在珠海其他区域。

如今,珠海近期正密集开展精准招商,已初步洽谈特斯拉、比亚迪、小鹏汽车及优品车等项目,并与比亚迪电子、信维通信、莱宝高科、中材锂膜、科恒股份等优质项目在谈。

“珠海应对外来项目严格把关,精挑细选,最大程度利用好合作区的制度红利、区位红利。”黄汉城表示,珠海可以考虑将总部研发放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享受高度自由化的制度空间,而把生产基地放在高栏港等,充分利用深水良港的优势发展出口事业。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彭敏静 编辑:李振)

彭敏静

记者

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动态,聚焦珠海澳门,涵盖金融市场、产业发展、创新创业等方面。欢迎与我交流分享,邮箱pengjm@sfc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