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 ,需求不足等压力有望在5月改善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缴翼飞 北京报道
2022-05-16 15:04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缴翼飞 北京报道

国家统计局5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4.0%。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成为近两年首度出现的负增长。

其中,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制造业下降4.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当天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当前工业生产面临一定压力,主要表现在市场需求不足、产销衔接水平下降、产业链供应链存在堵点、生产循环不畅、生产成本上升、盈利能力下降。但我国工业体系齐全、配套能力强的特点没有改变。下阶段,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交通物流逐步打通,生产循环改善,尤其是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政策持续发力,将有助于提振企业信心、改善企业经营,推动工业生产持续恢复。

产业链供应链受阻明显

付凌晖表示,4月份工业生产受到疫情冲击,由于交通物流受阻等因素影响,工业生产出现了下降,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从地区看,中西部地区受疫情冲击影响比较小,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增长。4月份,中部和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6%、5.6%。而长三角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4.1%,东北地区工业下降16.9%。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本轮疫情波及的省份中包含多个工业制造业重镇,对工业供需两端均构成扰动,产业链、供应链和物流链受到阻滞,停工停产抑制终端部分需求。同时,叠加能源与商品价格维持高位运行,部分中下游企业继续面临投入成本方面压力。

付凌晖指出,4月份制造业增加值下降4.6%,主要是受到汽车等装备制造业下降影响。4月份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1.8%,汽车产量128.2万辆,同比下降43.5%。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此前分析4月份国内汽车市场产销数据时表示,汽车企业在4月损失了100多万辆的产量,产销为近十年以来同期月度新低,需要在后续的几个月抓紧弥补。目前上海的疫情有所好转,长春基本恢复正常生产,企业正在抓紧复工复产的相关工作,部分重点企业有望在5月底或6月初恢复到疫情前的生产水平。

“4月中下旬以来,疫情形势总体上呈下降态势。目前上海90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已经复工企业占比接近50%。从5月以来的情况看,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货运物流持续恢复,全国发电量等一些实物量指标也在改善。”付凌晖说。

基础工业、高技术制造业保持韧性

在付凌晖看来,当前部分工业行业保持了增长,体现出较强韧性,有效保障了居民基本生活,保障了生产循环基本稳定。其中,能源等基础工业保持增长。4月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增长7.2%。增产保供持续加大,主要能源产品较快增长,4月份,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0.7%、4%和4.7%。

周茂华表示,随着气温的回升以及疫情得到缓解,工业及民用电有所恢复,电厂日耗有所提升,“迎峰度夏”备货期临近,煤炭需求有望持续改善,工业端用电量以及钢铁产量的也会在复工后出现明显回升。

此外,付凌晖指出, 4月份,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0.1%和0.5%,鲜冷藏肉、速冻食品产量分别增长20.4%和9.3%,有利于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高技术制造业也持续增长。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其中,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9.7%,产业升级发展态势没有改变,体现出经济发展的长期向好趋势没有发生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1-4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2.2%,快于全部投资增长。

付凌晖进一步指出,投资稳增长作用将继续发挥,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支撑有力。受疫情影响,一些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加,但是各地区各部门落实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政策,大力推动重大制造业投资项目开工建设,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也有利于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当前制造业投资增长仍有支撑。

“国内工业进入年内活跃期,工业产出有望明显反弹。”周茂华表示,散发疫情对制造业冲击有望在5月逐步消退。4月下旬以来,国内散发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沪苏浙皖等各地协同配合,按下复工复产“加速键”,国内采取有针对性保畅稳链政策措施,为工业体系运行提供保障;加之我国工业体系完备、工业制造业基础较好,短期疫情影响逐步淡出,工业部门有望恢复正常运行。

(作者:缴翼飞 编辑:周上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