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南海升级制造业创新战略:到2025年200亿资金撬动600亿研发投入,高企达4200家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高慧超 佛山报道
到2025年,南海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要达到3.6%以上,推动3200家规上企业成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达4200家,“专精特新”企业达850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达600家……5月16日,佛山南海发布《强化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将提升科技创新转化效率作为强化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首要目标,探索走出一条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独特“南海路径”。
为实现这一目标,至2025年,南海各级财政安排不少于200亿元的资金,撬动全社会研发投入不少于600亿元,共同构建“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人才团队)—企业研发机构—创新产业载体”的创新生态链,“4+6”产业链体系初步成型。
3年投入百亿建创新平台
梳理《方案》时,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注意到,南海把创新平台的建设以及创新平台与产业发展的联动协作提到了又一个新高度。
作为全国制造业大区,南海民营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而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普遍较弱,研发投入较低。“南海没有高水平的理工大学,也没有美的这样的企业巨头来带动研发,要如何走出一条高水平的创新路径呢?我们的选择是靠高质量的科技创新平台。”南海区科技局局长何焯辉介绍,季华实验室等南海创新平台2021年研发投入达13亿元,占全佛山的90%。利用好创新平台强大的研发能力,能大大赋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助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还能培育、孵化大量的新兴科创企业,推动南海区加快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此基础上,《方案》以围绕南海所需的创新平台建设和围绕科创所长的产业规划布局为基本导向,要求到2025年,各级财政投入创新平台建设累计不少于100亿元。按照“分类管理、开放空间、优胜劣汰、有效激励”原则,制定《南海区加强创新平台分类管理办法》。要大力引导创新平台建立与创新能力、创新绩效相匹配的收入分配机制,出台《关于财政奖补扶持科创平台建设的管理办法》。
为实现此目标,《方案》重点构建了几大机制:
一是构建更为有效的产学研、政企金合作机制,促进创新平台与本地企业对接。到2025年,推动创新平台服务企业累计不少于10000家。包括制定《佛山市南海区“揭榜挂帅”和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实施细则》,支持企业与创新平台开展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支持额度最高达到5000万元。修订《佛山市南海区促进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扶持办法》,对本地企业购买南海创新平台及其全资子公司技术研发服务的,每家企业每年最高补贴100万元。
二是构建科研成果高效转移转化机制。将科研成果转化率作为创新平台考核的最重要指标,探索赋予创新平台300万元以下投资的自主决策权。加强区、镇(街)、创新平台、行业协会、产业园区联动,主动承接创新平台的产业化项目。
为科技创新配齐发展要素
《方案》要求,要强化国资支撑力度。出台《关于鼓励国有资本投资科技创新项目的扶持办法》,研究制订《南海区国资系统产业载体投建行动方案》,统筹区镇两级国资力量,着力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到2025年建设科技型产业园8个以上、建筑面积达150万平方米。
要探索优先供地机制。实施《深化土地利用方式改革推动城乡融合集聚发展的若干措施》,建立本土孵化重点科创项目库,在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中安排不低于500亩的建设用地优先供给库内企业。
要培育高层次和产业技能人才。深入实施“南海鲲鹏人才计划”,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和人才团队支持力度,到2025年,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达到120个。同时出台《南海区产业技能人才培养提升实施方案》,加大工程师和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到2025年,技能人才总量达31万。
还要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实施《支持企业投贷联动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经备案的贷款项目最高可享受3年100万的贴息以及本金40%的风险损失补偿扶持。为本地科创企业争取开发性金融支持,到2025年争取政策性银行资金支持南海科创企业超100亿元。
“科技创新发展需要多方助力。区委区政府为南海制造业配齐人才、土地、资金等创新发展要素,全面统筹、整合多方资源。”南海区委办(区府办)副主任何海明说,为保证《方案》顺利推进,南海还成立了强化制造业创新驱动战略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协调重大事项顺利推进,致力于将南海制造业创新发展推向新的高度、新的台阶。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高慧超 编辑:吴蓉)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