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难以界定是否可享15%税收优惠?前海出台服务指引

大湾区观察王帆 2022-05-17 18:11

开展产业界定,是落实优惠政策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优惠政策效应的发挥。但一些企业对于“具体哪些企业可申请、产业如何界定”,仍然存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帆 深圳报道 为破解内地个税和企业所得税税率比港澳高的难题,前海在全国率先实施双“15%”税率优惠。

2021年6月,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延续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前海合作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继续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至2025年12月31日。

据了解,《通知》适用的地域范围较原政策未发生改变,与此同时带来三大利好:一是优惠目录范围更广,原来的4大产业21项增加至5大产业30项,在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上,新增了商务服务业主体;二是优惠门槛降低,主营业务收入占收入总额要求由70%降至60%;三是产业界定便利度更高,税务机关对于企业主营业务是否属于优惠目录难以界定的,直接提请有关主管部门出具意见。

开展产业界定,是落实优惠政策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优惠政策效应的发挥。但一些企业对于“具体哪些企业可申请、产业如何界定”,仍然存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前海管理局获悉,日前,《前海企业所得税优惠产业界定服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已正式印发,自2022年5月20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

前海管理局在《指引》的政策解读中指出,产业界定事关市场主体利益,服务工作的公开透明程度与便利化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获得感。一方面,已享受和待享受前海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企业非常关注《通知》,对其规定的产业界定模式相较于原政策发生的变化存在大量疑惑。另一方面,《通知》规定的《优惠目录》条款较为笼统,企业难以判定其主营业务是否属于《优惠目录》。因此,迫切需要通过制定本《指引》,明确前海企业所得税优惠产业界定的主体、适用对象、工作程序等内容,便利企业参照。

此次《指引》的适用对象为税务机关对主营业务是否属于《优惠目录》难以界定的企业。工作程序则主要包含四个方面:

(1)税务机关提请前海管理局进行界定,并附上企业名单和相关信息;

(2)前海管理局通知企业按要求提供界定所需资料;

(3)企业按要求提供界定所需资料;

(4)前海管理局自作出受理决定之日起,原则上在三十个工作日内向税务机关出具意见(专家评审时间不计入时限)。特殊情况下,经前海管理局主要领导批准,可延长不超过二十个工作日。

其中,《指引》专门提出,对于按照前海信用税收等级划分出来的“一类企业”,前海管理局可采取材料抽核或提供现场核实服务等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一类企业”是指前海管理局联合税务机关,根据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要求,在对照企业纳税信用等级与社会信用等级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经营、税收风险、不良监控等情况划分出来的企业。

据悉,自2014年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以来,政策吸引和推动大量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在前海集聚壮大,对前海现代服务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底,前海四大产业累计注册企业近4.2万户,占注册企业总量三分之一,比2014年增长近8倍,年均增长112%,累计减免企业所得税达93.38亿元。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企业所得税优惠延续政策实施后,受惠企业预计将新增近1.2万户,2021年减免税款将增加近5亿元。

(作者:王帆 编辑:辛继召)

王帆

政经版记者

关注教育、人口、城市竞争力,深耕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政经新闻。欢迎交流,个人微信:wangfan259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