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奋进这五年丨东莞洞察:经济跃上新台阶,世界工厂蝶变“双万”之城

大湾区观察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于长洹 2022-05-17 20:26

制造业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将成为东莞这座万亿之城攀升新高度的法宝。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于长洹 东莞报道  2021年,在国内新晋GDP万亿之城名单中,唯一的“选手”就是东莞。

过去五年,“世界工厂”东莞经济综合实力不断跃升新台阶:GDP连跨7000亿元、8000亿元、9000亿元三大台阶,并在2021年突破万亿元大关。东莞成为全国第24个、广东第4个万亿GDP城市,同时也成为全国第15个拥有万亿GDP和千万人口的“双万”城市。

成为新晋万亿之城后,东莞下一步如何进阶?“十四五”期间,东莞将更加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在“双万”城市新征程上,东莞将举全市之力打造先进制造之都,同时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制造强市,从“世界工厂”华丽转身。

可以预见,以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的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将是东莞未来抵御风险、安身立命的必然选择,也是东莞抢抓风口、稳中求进的最大底气。

“专精特新”引领东莞产业变革

对于制造业重镇东莞而言,之所以能迈入GDP万亿俱乐部,坚守制造业发展的底色和优势是关键。

由20万家工业企业、1.2万家规上工业企业、738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4家专精特新企业和19家超百亿企业、3家千亿企业等组成的先进制造体系,这是东莞经济最重要的基本盘。

正是制造业稳住了东莞的增长脚步,也保持了东莞跃动的经济活力。

过去五年,东莞的产业发展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达到万亿级规模,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饮料、纺织服装鞋帽4个千亿规模产业集群形成。以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为例,华为、OPPO 和 vivo 三大智能手机“巨头”齐聚在此,产业链具有极高完整度。

除了龙头企业外,一批具有较高专业程度、创新能力、科技含量和质量效益且专注于垂直领域的企业通过深耕,努力打造出科技“硬实力”,这其中以专精特新企业最具代表性。

目前,东莞拥有7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年来,东莞大力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在专精特新企业的示范带动下,东莞产业正悄然发生变革,向创新和服务型制造变革的路径愈发明晰。

广东利扬芯片测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扬芯片”)是一家专精特新企业。作为国内知名的独立第三方集成电路测试服务商,今年一季度在疫情影响下仍保持了订单的逆势增长。

东莞推动先进制造发展的同时,企业对芯片和集成电路测试服务的需求也增大,利扬芯片人力资源中心行政部经理饶伟东表示,公司近年业绩保持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抓住了市场机遇,并专注创新研发,掌握了核心技术。

近年来,利扬芯片在集成电路测试领域积累了多项自主的核心技术,拥有数字、模拟、混合信号、存储、射频等多种工艺的SoC集成电路测试解决方案,在芯片设计公司将测试需求大量转向国内时,利扬芯片抓住风口期,实现高速增长。

核心技术加优质服务正是专精特新企业的利器。近年来,东莞大批中小企业成为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涌现出大量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助力解决制造业“卡脖子”等问题。

今年第一季度,“倍增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一季度表现强劲,成为东莞制造业复苏的一抹亮色。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表示,东莞目前最有产业和经济基础的是加工制造业,如何通过包括数字化转型在内的新技术加快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步伐是重中之重,也是确保东莞在新发展阶段能够稳增长的重要砝码。

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雏形显现

东莞提出,今后五年,是东莞增创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新优势、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要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25%,新经济、新产业将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举,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重,东莞正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新动能加速成长。

2021年,东莞市沃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德精密”)瞄准行业机遇,正式进军机械加工智能工厂解决方案领域,打造了SPEX智能工厂系统。产品上市不到一年时间,便拿到了一千万元的订单,实现年度业绩的新突破。

沃德精密运营副总裁陈宗元表示,持续创新和技术研发始终是企业成长壮大的根本。未来沃德精密要成立团队做底层和更深层次的开发,在硬件创新的同时加大对工业软件的开发,力争成为精密加工行业单一细分市场的领先企业。

东莞拥有众多类似沃德精密这样的高科技企业。东莞市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东莞全市累计登记新兴产业7.01万户,增长16.8%。其中新材料产业1.34万户,增长31.9%;新兴信息产业0.76万户,增长126.7%。

林江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对于制造业的发展,东莞既要扩大存量,也要寻求增量,要紧紧抓住新行业、新业态带来的新机遇,通过新兴产业积蓄起新的发展潜能。

不过,东莞也面临着现实的挑战。其中,空间资源紧缺特别是连片空间不足是东莞当前发展最大的制约,只有拓出大空间才能承接大项目、拓出新空间才能培育新动能。

面对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新高地的更高要求,早于2020年,东莞就统筹推出了60平方公里土地,规划建设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力争打造一批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筑支撑未来发展的新动能。

如今,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已全面启动,计划实现五年后基地产值超3000亿元。东莞力争未来几年内整备4片2000亩以上、6片700亩以上连片土地,形成一片连片“标准地”。

从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产业规划、空间规划编制完成,到东部工业园12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速,再到招引7个优质项目……作为引领东莞未来创新发展的主引擎,今年以来,松山湖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正全面提速,这也是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加快推进的缩影。

2021年,东莞在松山湖规划起一片1.7平方公里的地块,布局建设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面向全球揭榜招商。去年底,选址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中心区域,总投资超20亿元的东莞市生物技术产业大厦项目开建。

东莞市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涛介绍,生技大厦建成后将引进一批创新型、创业型、高成长型生物医药企业,构建起生物产业全流程垂直生态体系,力图打造为东莞生物技术产业加速发展的策源地。

在专家看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作为东莞市培育新动能的重要突破口,对全市经济发展支撑作用正不断凸显。众多产业项目投产后,将对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补链强链,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发挥更强劲的拉动作用。

迈向国际性科创制造强市

对于迈向“双万”新赛道的东莞而言,科技创新将是其未来参与全球竞争的主战场。对此,东莞也已经有了清晰的规划,其在科创领域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制造强市。

“十三五”期间,东莞的科技创新工作迈上了新台阶。从科技综合实力来看,松山湖科学城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范围,东莞科技创新跃升“国家队”。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从2015年的2.22%大幅提升至3.54%,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

过去几年,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将持续增加,组团式落地东莞。落址在东莞松山湖科学城的全球第四台、全国首台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建成开放,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成为首批省级实验室并引进25个创新团队,南方先进光源(SAPS)大科学装置也计划在东莞布局建设,支撑起东莞未来的区域创新格局。

“十四五”期间,东莞将以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为抓手,加快布局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强化源头创新能力,打造前沿科技创新高地。

未来五年,东莞将继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壮大“工业企业—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企业—领航企业”的先进制造体系,支撑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4万亿元。

在产业创新领域,东莞将聚焦产业技术需求,构建紧贴世界前沿的技术创新体系。包括推进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攻关,构建高水平研发机构,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与此同时,东莞还将聚焦新动能培育,打造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主阵地。包括构建新兴产业培育全链条服务体系,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推进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高质量的创新集聚区。

构建面向全球的协同创新网络,是东莞打造科创强市的又一抉择。东莞将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开放合作,面向大湾区、全国、全世界搭建开放合作平台,提高汇聚创新资源的吸引力,实现科技创新国内协同、国际合作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林江表示,“十四五”时期,东莞锚定“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未来几年,制造业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将成为东莞这座万亿之城攀升新高度的法宝。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于长洹 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