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房贷利率差异化下调,释放出稳定市场的新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静文
2022-05-18 05:00

王静文(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近日,央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房贷利率下限进行调整,释放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新信号。

《通知》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在居民购买普通自住房时,将首套住房商业性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相应期限LPR减20个基点,二套仍按现行规定执行;二是商业银行可根据当地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及城市政府调控要求,自主确定辖区内首套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加点下限。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于2011年开始实施,目的是通过采取差别化的首付比例和利率来限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区域特征明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确定遵循“因城施策”原则,采用“全国+地方+银行”三层确定机制,即由央行确定全国范围的利率下限,央行各省分支机构再据此确定本地区的下限,当地银行再结合自身经营情况、客户风险状况和信贷条件等,在地区利率政策下限基础上确定每笔贷款的具体价格。

2019年8月,LPR报价改革实施后,央行将全国层面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设置为相应期限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二套房贷款利率下限为LPR加60个基点。根据《通知》,全国层面首套房利率下限下降为LPR-20个基点。当前5年期LPR为4.6%,下调之后变为4.4%,已接近2016年房贷利率8.5折期间4.165%的水平。

4月底政治局会议明确要“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落实在房地产政策上,就是要“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随后央行和银保监会均表示,将及时优化房地产信贷政策,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另一方面,当前房地产市场确实不容乐观。根据统计局数据,1-4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20.9%,商品房销售额同比-29.5%,市场交投极为清淡。4月居民住房贷款减少605亿元,同比少增4022亿元,居民部门不但没有加杠杆反而在去杠杆。国房景气指数已经下降至95.9%,达到2016年初以来最低水平。

今年以来,不少地方已在因城施策导向下,通过下调首付比、下调贷款利率、放松限购限贷标准等方式对房地产金融政策进行边际调整,但目前来看,尚未达到预期效果。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出台更高层面、更有力度的稳市场举措。这不仅是稳增长的当务之急,也是防风险的题中之义。

此次下调,标志着全国层面房贷利率下限的整体下移,无疑释放出了更强的政策信号。在房住不炒定位之下,此次下调仅涉及首套房,不包括二套,但由于一些地方已对首套房的认定标准进行放松,预计政策的波及效应会有所扩大。根据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3月份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49%,相对于4.4%的下限仍有不小空间。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房贷对银行而言属于优质资产,2020年之前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一直低于一般贷款平均利率水平。2020年之后,政策转向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制造业等领域,一般贷款利率开始低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一季度前者仅为4.98%,比后者低51个基点。从成本收益比的角度考虑,银行必然有意愿下调房贷利率。而房贷利率的下调,将有助于降低居民购房成本,进而激活居民信贷需求,引导居民合理加杠杆,从而对房地产市场构成实质性利好。

从历史经验来看,房地产销售通常滞后房贷利率调整一到二个季度。如果5月底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居民预期逐步改善,后续房地产销售降幅有望逐步收窄。而在明确的政策信号之下,各方预期将趋于稳定,这不仅有利于住房消费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增强房企发展信心,最终将有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作者:王静文 编辑:陆跃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