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智长三角(第217期)丨江苏加快推进全省高能级人才载体建设,专家建议给人才提供更多发展潜力、机会

意江南许秋莲 2022-05-19 19:2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许秋莲 上海报道

据5月17日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目前,上海全市16个区都已实现社会面清零。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物流方面有所限制,上海市场监管部门通过探索“容缺受理”等模式,解决部分面临证照即将到期的经营者无法办理相关线下业务的尴尬。4月以来,已有6106家企业通过“全程网办”取得营业执照,5878家企业通过远程方式获得相关登记业务的贴心辅导。

在人才方面,江苏加快推进全省高能级人才载体建设,杭州高新区(滨江)预计2022年底力争引进各类人才3.8万人以上,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4.45人以上。

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建议,下一步,政府需给人才提供相应的发展机会,与当地主导产业企业和高校办学专业等相匹配、结合,形成多赢的局面,让人才留下来。

在专精特新方面,《杭州市加快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行动计划》(下简称《行动计划》)于近日正式发布。《行动计划》中多处明确了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现金奖励举措。在实施要素保障方面,对成功上市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按政策给予300万元一次性奖励。鼓励政府性引导基金和创新基金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投贷联动或直投,以及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债券融资等。

监管、税务、财政多方面助企发展

受本轮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上海相关人员和物件的流动受到限制,许多证照即将到期的经营者遭遇无法办理相关线下业务的尴尬,上海市场监管部门通过探索“容缺受理”等模式,解决经营者的燃眉之急。疫情以来,上海市已有27个项目通过“容缺受理”的方式顺利落“沪”。

在登记注册业务方面,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引导办事对象全程网上办理登记注册业务,推行全流程无纸化在线办理模式。4月以来,已有6106家企业通过“全程网办”取得营业执照,5878家企业通过远程方式获得相关登记业务的贴心辅导。

此外,近日,杭州市统计局对865家规上服务业企业和1091家规下服务业开展了增值税留抵退税情况快速调查,结果显示: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成效明显,获得留抵退税的服务业受调查企业之中,近96%的企业表示该政策的实施增强了抗疫前行的信心。

在财政方面,据合肥市财政局,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稳企增效、助企纾困作用,合肥市今年以来累计兑现科技创新政策资金9.2亿元,资金体量和兑现速度均为历年之首。据悉,合肥市给予全市134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43家高成长企业研发费用补助达3.3亿元,引导企业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近23亿元。

营造良好的人才氛围

经济、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让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辈出。

5月12日,江苏省政府召开工作视频会,按照江苏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部署要求,加快推进全省高能级人才载体建设。

据南京市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一季度,南京市信息软件产业链规模效应逐步推进,全市信息软件产业链规上企业2109家,较上年全年增加447家,产业链规模壮大。

一季度,南京市规上信息软件业企业研发费用合计84.20亿元,同比增长10.0%,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4.3%,比上年全年提升0.2个百分点。吸纳就业人数50.02万人,同比增长4.0%,增速比上年全年提升3.5个百分点。其中,从业人员数超1万人的行业有12个,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排名前三。

杭州高新区(滨江)在近日召开的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践样板推进大会上,定下68个“小目标”。其中包括,到2022年底,高新区(滨江)力争引进各类人才3.8万人以上,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4.45人以上……

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现有出台的人才招引政策大部分围绕人才落户、提供住房补贴等基本生活保障,下一步,要营造良好的人才氛围,提供发展机会让人才留下来。

“人才到地后面临缺少适合的功能岗位的问题,政府需提供相应的发展机会,还要与当地主导产业企业和高校办学专业等相匹配、结合,形成多赢的局面。”曾刚建议。

杭州:成功上市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给予300万元一次性奖励

5月17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获悉,《杭州市加快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发布。

《行动计划》明确,杭州要构建起“万千百”梯次发展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到2025年,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3万家,滚动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00家以上、省级“隐形冠军”企业1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0家左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行动计划》中多处明确了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现金奖励举措。

如在实施主体培育行动方面,杭州将对首次认定为“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给予不超过100万元、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在实施创新引领方面,对认定为国际、国内、省内首台(套)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品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的资助等。

而在实施要素保障方面,对成功上市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按政策给予300万元一次性奖励。鼓励政府性引导基金和创新基金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投贷联动或直投,以及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债券融资等。

杭州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优势的“专精特新”企业,已经成为衡量一座城市产业硬实力的重要指标。杭州此次出台加快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专项政策,目的就是通过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培育和高质量发展,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强市提供有力支撑。

(注:专精特新部分内容为全国数据)

(部分综自:各省市官网、官微,解放日报,杭州日报,新华日报,南京日报,安徽日报等

21世纪经济报道 卢常乐 《杭州推出五大行动计划加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覆盖沪苏浙皖每周最新动态和重点政策解读

追踪三省一市千万+企业流动新态势

探索新发展格局下产城发展新潜能

共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出品:21世纪长三角研究院

统筹:卜羽勤

主笔:许秋莲

编辑:钟映佳

(作者:许秋莲 编辑:钟映佳)

许秋莲

记者

常驻上海,关注长三角一体化、区域经济和新消费领域。邮箱:xuql@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