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商协会共话新机遇,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

21深度郑青亭 2022-05-19 20:22

努力帮助外贸企业稳住订单、保住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郑青亭 北京报道 5月19日,庆祝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会70周年大会暨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继续在北京举行。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在会上表示,疫情多点散发、俄乌冲突以及全球经贸摩擦等内外部因素叠加影响,令外贸企业遭受了巨大冲击。“稳住外贸企业的订单,让外贸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这是当务之急。”他说。

当地时间5月18日,联合国在最新发布的《2022年中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中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下调至3.1%,比1月时的预测低了0.9个百分点。预计中国经济将在2022年增长4.5%,比此前的预测低0.7个百分点。

联合国称,由于全球经济复苏被俄乌冲突扰乱,提高了粮食和大宗商品价格,在全球范围内加剧了通胀压力。预计2022年全球通胀率将增至6.7%,是2010年-2020年期间平均通胀率2.9%的两倍。

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稳外贸压力显著增加,稳外资也面临诸多挑战。任鸿斌在会上表示,贸促会将努力帮助外贸企业稳住订单、保住市场。谈及具体措施,他指出,将帮助外贸企业利用好RCEP等区域贸易协定,并推动它们与外国企业扩大合作。他说,虽然4月当月的外贸增速有所放缓,但5月以来的数字大幅上涨,说明“中国外贸韧性强、潜力大”。

“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经济贸易复苏遭遇很多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特别是供应链和产业链遭到很多的冲击。在这个时候,我们要看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了很多新的增长动能。”任鸿斌说道。

本次峰会上,中国贸促会代表与会工商界发布《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北京倡议》。《倡议》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充分发挥技术和创新在全球发展中的关键推动作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融合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发展,让科技文明造福各国人民。

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中国贸促会70年的历程,是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体现,也是各国企业共享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见证。

任鸿斌表示,近年来,中国在改善外商营商环境方面做出了多方面努力。不仅《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被越来越深入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也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主要条款,特别是在签署区域贸易协定方面。同时,中方取消了包括汽车行业在内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使得大量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兴趣大幅提升。此外,中国去年还先后宣布要加入CPTPP和DEPA,为经贸领域制度型对外开放迈出了新的一步。

在此次峰会上,中方再次重申,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将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高水平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全球工商界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

中国美国商会主席华刚林表示,疫情加速了全球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作为在技术研发和部署方面的领跑者,中美两国在全球经济复苏方面扮演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希望两国能共同应对一些政策挑战,包括市场准入、出口管制、网络安全、数字本地化及加密要求。“我们需要有更大的市场准入以及互惠的安排,这样才能让企业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和评估。”

他强调,对于美国企业而言,中国市场依然非常重要。“对我们的会员企业来说,中国绝对是前三位重要的市场之一。”但与此同时,他指出,在疫情之下,供应链问题也给会员企业带来了一些挑战,希望与贸促会等利益相关方合作,共同应对这些困难。

墨西哥外贸投资和技术企业理事会亚太区委员会主席李子文表示,“中墨外交关系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刻。作为一个贸易非常开放的国家,墨西哥可以成为中国企业进入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门户。”他指出,近年来,两国贸易额每年都维持了快速的增长势头。

当前,中国是墨西哥第二大贸易伙伴,墨西哥是中国在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据商务部数据,2021年中墨双边贸易额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1.9%,达到了866亿美元。其中,中国从墨西哥进口191.6亿美元,同比增长18.1%;对墨西哥出口674.4亿美元,同比增长50.4%。墨西哥还是中国在拉美重要的承包工程市场和投资目的地。

李子文表示,未来希望两国能够继续深化经贸合作,不仅要让双边贸易更加平衡,也希望能有更多中国企业在墨投资。“比如,当前中国向拉美出口很多疫苗及相关生物医药制品,其实我们墨西哥也有相应的产业承接能力。我们完全可以在这方面探讨合作机遇。”

携手共克时艰,重振世界经济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表示,尽管欧盟经济受到俄乌冲突影响,但今年一季度,欧盟自中国进口依然非常强劲,同比增长了10%以上,“欧洲消费者对于中国的商品有着强劲的需求”。他说,“我们两个经济体之间的影响是非常强大的,希望能够继续加强对中国的投资。”

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与欧盟进出口1.31万亿元,增长10.2%,占同期我国外贸总值的13.9%。德国是我在欧盟内的第一大贸易国,占我与欧盟贸易规模的27.1%;同期,与荷兰、法国、意大利进出口规模均超过1000亿元。从增速上看,一季度我国与西班牙、希腊等14个欧盟成员国进出口同比增速超过两位数。

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社长刘正悦指出,过去两年,新冠疫情大流行使得全球商业环境发生变化,令全球供应链迅速重构或重组。“过去,我们关注的是低成本和高效率,现在则把重点放在稳定性和恢复力上。许多国家将供应链问题视为超越经济和产业对整个国家产生影响的问题,为打造可预测的、稳定的生产技术而努力。”

在刘正悦看来,供应链的重组使得合作的必要性越来越大。为了确保核心部件的供应及销售,企业正力求通过进口渠道多元化、掌握核心技术等多种方法寻求供应链的稳定。从这个角度来看,与“本国优先主义”相比,区域内或相关国家之间的合作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中韩作为数字创新大国,在技术和投资领域开展合作对于两国在疫后的发展、乃至全球经济的复苏都有重要意义。

尽管遭受疫情影响,中韩经贸合作却逆势上扬。2021年,两国双边贸易达到3623.5亿美元,同比增长26.9%。其中,中国对韩出口1488.6亿美元,同比增长32.4%;自韩进口2134.9亿美元,同比增长23.3%。中国企业对韩非金融类直接投资3.4亿美元,同比增长28.7%;韩国对华实际投资40.4亿美元,同比增长11.9%。

展望未来,刘正悦表示,两国的经贸合作在很多领域要以科技创新来实现。“数字创新能够形成新的趋势和模式,也会对世界经济的恢复提供帮助。我们的市场正在快速变化,数字创新能够让我们快速获取和分析这样的信息,然后通过云复核缩短物理距离。”他说,“在这种合作的新时代,国家之间乃至区域之间的信任,以及以这种信任为基础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将变得更加重要。”

(作者:郑青亭 编辑:林虹)

郑青亭

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