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快评:日本贸易赤字常态化,短期无解,长期有忧

南财快评关照宇 2022-05-19 20:23

根据日本财务省5月19日公布的2022年4月贸易统计显示,日本当月贸易逆差达839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41亿元),连续九个月出现逆差,这一数字也是近十年来的第三大逆差幅度。4月进口额较上年同期增加28.2%至8.915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698亿元),创有可比数据的1979年以来新高。在俄乌冲突以及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日元贬值趋势不减,日本可能需要长时期面对贸易赤字问题,加之日益严重的财政赤字化问题,将给日本经济带来严重的挑战。

日本作为典型的能源资源稀缺的国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的直接冲击。尽管此后在若干年的时间里围绕着如何应对“能源危机”经历了多次行政改革、法律法规的建设以及社会应急管理系统的搭建等,仍然无法改变其“能源进口依赖度”高达88%甚至更高的事实。在面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特别是能源价格激烈变化之时,日本的脆弱性体现无疑。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大宗商品市场展望》报告预测,乌克兰局势给大宗商品市场造成重大冲击,全球贸易、生产和消费模式因此发生的变化将使全球价格一直到2024年底都保持在历史高位。预计2022年能源价格将上涨50%以上,包括农业和金属在内的非能源价格预计2022年上涨近20%。同时,由于地缘政治冲突导致贸易和生产中断,世行预计2022年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为每桶100美元,是201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比2021年提高40%以上。在此背景下,4月份,日本在进口能源上的支出被直接推高了。

贸易赤字的另一个源头是快速的日元贬值带来的直接影响。自3月初起,日元在两个月时间内从1美元兑115日元迅速跌至1美元兑129美元,并于4月30日和5月9日两度考验1:130的关键支撑位。期间贬值幅度在世界主要货币之中仅强于两个月贬值13%的土耳其里拉。日元贬值不仅没有带来刺激出口的政策预期,一方面因为全球需求侧恢复缓慢,另一方面进一步推高了生产企业进口原材料的成本,使企业的经营愈发苦难,更是直接降低了日元在国际市场的购买力,目前来看,这种塌方式的贬值给日本贸易带来的负面效应远大于正面。面对这种困境,日本央行的政策官直言,“将持续采取强有力的货币宽松政策,为正从疫情中恢复的经济活动提供坚实支持。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5月13日重申,由于日本经济仍在从新冠疫情的影响中恢复,央行将坚持其货币宽松计划。”可以预见的是,日本企业与社会受困于日元贬值的影响仍会继续。

除了大宗商品与汇率的影响以外,日本经常收支的重要来源是依靠大规模入境带来的经济效果。2019年访日人数为3188万,由于疫情影响,2020年跌到了412万,根据相关测算,访日游客数的急剧减少,令经济效益损失高达近11万亿日元,其中旅游地的住宿、餐饮和消费等项的直接损失就达到约8.3万亿日元。2021年只剩下25万,这对经常收支带来的打击势必会更大。尽管日本政府四月份将入境人数上限提高至每天1万人,使得访日外国人数达到了13.95万人,但是主要以商务人士、留学生和技能实习生为主,经济效应并不明显。要想恢复到接近疫情前的水平,还需要很长时间。

面对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有限的政策空间,贸易赤字的情况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下去,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的话,国际社会对于日本作为“出口大国”以及“贸易顺差国”的传统认知也到了该调整的时候了。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研究员)

(作者:关照宇 编辑:李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