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庆祝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和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南沙记者站、广东海丝研究院策划推出“感恩奋进这五年 喜看南沙高质量发展”专题,深入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广州南沙,从港口航运、集成电路、特色金融、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探寻这座“湾区之心、开放门户、未来之城”的最新发展风采。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楚田 南沙报道
“岸桥准备就绪”“轨道吊准备就绪”“IGV排序完成”“软件系统一切正常”……在装卸作业人员的远程操作下,碧海蓝天下的岸桥按照系统指令,精准地抓取货轮上的集装箱,自动放置在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上。这是近日南财记者在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港口码头——广州港南沙四期工程项目现场看到的场景。一辆辆醒目的橙色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IGV)运载着五颜六色的集装箱,繁忙有序地来回穿梭,车流不息,一派繁忙,展示出南沙这座海滨新城的发展魅力。
广州港南沙港区
南沙首创世界智慧港口“广州方案”
现场的工程师告诉记者,广州港南沙四期码头已率先实现智能化,货柜被自动抓取下船后,由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通过算法,根据最优路径将集装箱运往堆场,轨道吊能自动对位,将集装箱放到指定位置,整个作业过程行云流水,一艘万吨级货轮的载量只需8个多小时便可完成装卸堆运,节省人力达7成。
据广州港的工程师介绍,这套自主研发的自动化码头生产操作系统(TOS)、智能调度系统、设备管理系统(ECS)集全球新一代物联网感知、大数据、云计算、5G等先进技术于一体,是国内打造的全球首例“单小车自动化岸桥、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智能集卡、堆场水平码头布置、港区自动化”模式的智慧港口系统,能够对生产环境不断优化,最终的运行性能会越来越强大。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自动化码头智慧系统还创下了3个“世界第一”:全球首次采用新一代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技术路线、全球首创无人驾驶水平运输智能导引车、全球首次大规模应用自动化单小车岸桥。
据港口建设方中交四航局工程人员介绍,目前国内外已建成的自动化码头基本采取垂直布置模式,后期改造的投入大、难度高,而南沙四期码头独创的智慧系统为垂直布置模式的码头进行自动化升级改造提供了“广州方案”,在同等规模下,改造后可节省人力约7成,令全球港口同行瞩目。有了智慧科技的支撑,南沙港区预计今年集装箱吞吐量可超过2400万标准箱,跃居全球单一港区前列,在为泛珠三角经济腹地全面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出海大通道方面,南沙能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为打造 “双循环”战略支点开新局
在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2021年全球主要港口远洋干线国际集装箱船舶数据中,2021年度广州港以平均在港时间1.49天的综合效率排名全球第四,以平均在泊时间0.85天的装卸作业效率位列全球第二。南沙港是广州港的主力港区,南沙外贸航线已通达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有112条外贸航线为“一带一路”方向,是华南地区通往“一带一路”沿线海运航线最多的港口之一。在内贸方面,南沙已开通32条内贸集装箱航线,通达国内沿海主要港口,开通了72条驳船支线,基本覆盖大湾区各中小码头。南沙港区已经是华南地区最大、种类最齐全的综合性枢纽港。
广州港南沙港区
根据南沙区“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南沙港的国际班轮航线要达到150条,集装箱吞吐量将达220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达到4.2亿吨,全面实现南沙港区能级国际领先、航运物流再上台阶、国际贸易枢纽新型化和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新突破。与此同时,南沙的海工装备也发展迅猛,初步形成了以龙穴造船基地为核心的包含造船、修船、海洋工程、邮轮及船舶相关产业的高端船舶与海工产业集聚区,为广州建设“双循环”战略支点打开了新局面。
南沙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南沙港区分别完成集装箱、货物吞吐量1766万标箱、3.55亿吨,同比增长2.58%、3.61%,分别占广州港的72%、49.3%。除了硬件水平提升外,“十四五”期间,还会开展软件环境建设,在探索与国际接轨的航运税收及监管政策试点等方面纵深推进改革创新,用一流的航运港口营商环境来提升南沙在全国、全球的影响力,也为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港口群贡献南沙力量。
广州港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南沙港区智慧码头工程是广州市开足马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在打造广州国际航运枢纽新的发展能级上,广州港全年度计划投资63.4亿元,1-4月份投资完成率达33.9%,在“稳投资、稳增长”方面发挥了龙头国企的压舱石作用,用实际行动向省党代会的召开献礼。
【策划】古国真
【统筹】楚田
【作者】楚田 邹井棋 徐燕婷
【图片】南宣
(编辑:陈梦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