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要求所有城市都要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主要是集中在输入风险较高的省会城市以及人口千万级的城市。在频次上也并非要求所有人群都要48小时检测一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尤方明 北京报道
常态化核酸检测正在全国多地铺开。为便利民众参与核酸检测,诸多城市正在布局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在5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强调,将指导各地进一步降低核酸检测成本,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的适用范围主要集中在输入风险较高的省会城市以及人口千万级的城市。
郭燕红表示,在疫情输入风险比较高的地区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有利于提高疫情监测预警的灵敏性,织密织牢疫情监测网,更早发现潜在风险,落实好“四早”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的要求,为老百姓提供更加便利、快捷的核酸检测服务。
郭燕红介绍称,目前,国内有多个城市和地区正陆续探索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杭州、上海、深圳、大连、合肥以及江西、湖北的多个城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布局核酸采样点,让市民能够就近就便进行核酸检测,同时又不挤占医疗机构的核酸检测服务。有些地方通过联合采购核酸检测试剂等耗材,进一步压低了检测成本,降低了检测价格,促进了常态化检测工作的有序开展。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进一步指导各地降低核酸检测的成本和价格。
“我们在疫情防控中立足于‘防’是成本最低的,只有立足于‘防’,减少病例发生、减少波及范围,才能使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得以维护,才能使经济社会发展在一个稳定环境下运行。”郭燕红说。
郭燕红指出,常态化的核酸检测,要根据当地的疫情防控的需求来决定,绝对不能一刀切。并非要求所有城市都要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主要是集中在输入风险较高的省会城市以及人口千万级的城市。在频次上也并非要求所有人群都要48小时检测一次,具体的检测频次也是要当地根据疫情的发展情况和防控的需要来因时因势确定。核酸检测工作同样要科学精准。
(作者:尤方明 编辑:李博)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