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梁施婷 广州报道 在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广东提出,今后5年要推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积厚成势,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
其中,广东将突出创新驱动、示范带动,把珠三角核心区打造成更具辐射力的改革发展主引擎,包括要提升一体化水平,把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作为突破口,深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对接融合,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着力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带动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展、聚势腾飞。
广东早在2019年就提出了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聚焦解决区域协调发展问题。5月23日,围绕党代表们热议的区域新发展格局、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等广东发展“关键词”,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下称:南方财经)专访了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
他表示,促进优化“一核一带一区”之间的协调互动,对广东未来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通过专业化的分工,目前珠三角城市群内已经形成产业的良性互动,未来各地区还要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共同推动沿海经济带和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 受访者供图
统筹好区域协调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南方财经: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过去五年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优化情况?
陈耀:从统计数据来看,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人均GDP增速在近几年要高于珠三角地区;从最核心的收入水平来看,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与珠三角的人均收入差距也在不断缩小,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应该说这些年珠三角地区与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的发展差距有一定的弥补。
广东作为经济总量第一大省,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承担了很重要的任务,广东要保持持续增长态势,特别是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和世界一流湾区。作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需要继续提升经济能级和发展质量,因此要统筹好缩小省内地区差距与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系,推进省内区域间的协调性、平衡性进一步增强。
南方财经:2019年,广东提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新发展格局,这对推进广东区域协调发展有哪些意义?
陈耀:区域发展战略要实现两个大目标:一是要促进区域内城市发展的协调性,缩小区域内的差距使得各个地区都得到共同发展,这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二是提升效率,优化资源在空间上的配置,按照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来确定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
“一核一带一区”是广东在区域发展上的新谋划,从功能的划分进行区域布局,既兼顾了地理位置,也兼顾了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符合广东实际,对于广东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从而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具有积极意义。“一核一带一区”就是在考虑各地区的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步区域布局,促进“一核一带一区”之间的协调互动,对广东未来可持续发展是非常积极的战略。
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
南方财经:未来要如何利用好广州、深圳的优势,引领广东整体的高质量发展?
陈耀:在国家战略上,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要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广州作为省会城市,也是国家中心城市。两个城市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比较明确。但同时两市也都面临着一些新发展命题。
深圳已成为一个超大型城市,发展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同时,深圳也是一个创新型城市,形成了全国独特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模式,但基础研究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广州的城市综合服务能力较强,既是广东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我国在南方地区最大的国际交往中心,这些功能是其他城市很难替代的。但在金融、科技等领域也亟待提升发展和辐射能级。
广州和深圳作为两大超级都市圈,都拥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产业体系完备、科技创新能力强劲,应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在打造世界一流湾区、建设世界城市群进程中承担起主引擎所具有的集聚、引领、示范、带动平台等关键作用,促进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南方财经:这次广东省党代会提出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这会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什么作用?
陈耀:未来,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将发挥“串珠成链”的作用。对比世界的其他湾区,例如东京湾区,都有重要的节点城市,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中也囊括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内的诸多重要节点,包括众多国家级新区,并将能带动区域内内陆城市的发展。其中,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当前已被国家赋予了更高的开放和制度创新使命,未来可在“黄金内湾”的建设中发挥引领的角色,包括吸引更多世界级企业进入。
从另一角度看,交通是珠江口一体化发展的基础。目前,珠江东西两岸已经有虎门大桥、深中通道等重要交通通道建成或在建。未来,还可以加强轨道交通建设,打造1小时的都市圈,推动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使珠江口东西两岸之间的产业联系更紧密,“黄金内湾”的打造也要注意产业的差异化发展。
城市的产业特色越明显,专业化程度越高,城市之间的合作越有条件。因此,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建设中,各城市应专注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发挥自身优势,协同联动,促进珠三角内部城市产业体系形成更好良性互动。
各地区要扩大开放形成更大合力
南方财经:广东还大力推动沿海经济带发展,并提出了陆海统筹、港产联动的思路,应该如何看待?
陈耀:广东的沿海经济带之中,东西两翼的汕头、湛江的经济实力相对强一些,将汕头和湛江培育成为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对广东区域协调发展非常有必要。广东提出“双核+双副中心”的联动机制,不同于扶贫性质的对口帮扶,广州+湛江、深圳+汕头是基于双方优势开展的深度合作,一方面广州、深圳要发挥核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但更为重要的是,汕头、湛江两市也借此增强了内生发展动力。
具体来看,汕头要发挥经济特区的优势条件,并加强与粤东其他城市的联动发展。从地理上看,汕头接近海峡西岸经济区,因此还要加强与厦门、泉州、福州的联系;湛江一直是我国大西南地区的出海口,未来要进一步对接海南自贸港,发挥港口优势和腹地优势,打造成为商品货物贸易的重要基地。此外,湛江还是北部湾城市群的一个重要城市,加上湛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一个节点,以及已经开通的中老铁路,未来在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联系上,湛江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南方财经:广东在区域协调发展中,该如何打通改革、创新、产业、市场联动传导链条,推动改革衔接、开放协同、发展联动?
陈耀:广东21个地级市的发展差异比较大,区位交通条件和经济技术基础也都不一样。现在总体上已经明确的是,要尽可能扩大开放合作来加快自身发展。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的发展条件相对差一点,要积极去融入到珠三角地区,借助珠三角的资源条件、政策优势,以及产业转移的机会来获得发展。珠三角也要主动对接周边城市。
过去,广东省内有对口帮扶,这是做得比较好的,未来应该进一步发挥和提升。早期是帮扶,但现在应该是互利合作,建立一种合作机制,例如深圳对汕头,广州对湛江。进一步来看,佛山、东莞、珠海这些城市也可以与北部山区建立合作机制,带动更多地区实现较快较好发展。总的来看,各地区要打开大门,这样能保障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也能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协同对全省经济发展形成更大合力。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梁施婷 编辑:李振)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