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张文卓 实习生胡新月 广州报道
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做实做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包括要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广东将聚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2021年,广东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4.5万亿元,继续位居全国第一,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增加值约4万亿元,占全省GDP的1/3。着眼未来,广东如何更进一步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5月23日,围绕党代表们热议的“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强化数字经济引领”“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等热词,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下称:南方财经)专访了产业集群资深研究专家龚佳勇。
(龚佳勇 受访者供图)
他表示,近年来,广东聚焦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有助于完善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推动产业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未来,广东还需进一步深入推进“链长制”,强化稳链补链强链控链,同时要注重以制度创新为产业升级营造良好生态,激活创新动力。
强化产业竞争与协作的“双引擎”
南方财经:近年来,广东谋划了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2021年,这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40%,广东如何更进一步推动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龚佳勇:产业集群亦称“产业簇群”和“竞争性集群”,这就说明产业集群既包含着竞争机制,又包含着协同机制。目前,广东战略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较大,但要进一步做强,需要形成既竞争又协同的发展态势。
竞争方面,广东需要进一步引进龙头企业,嵌入到原有的产业链中,打破原有的竞争格局,以“鲶鱼效应”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协同方面,广东不仅仅需要引导产业集群内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还要注重生产性服务业、科技创新平台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共同推进产业的技术创新,形成全产业链同步迭代、协同互补的发展态势。
南方财经:广东正在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如何加快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
龚佳勇:培育产业集群的真正目的,就是要构建自主安全、多元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首先,我们要把握清楚自主可控的范围。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对“自主可控”有四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知识产权的自主可控;其二是技术能力的自主可控,具体涵盖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第三个层面是自主发展和迭代的能力;第四个层面则是生产的产品和服务要具备“国产资质”。
事实上,广东有着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接下来,需要梳理每个产业链条分别处于自主可控的哪一个层级,并设定相应目标,引导资本走向,避免低端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事实上,广东重点培育的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以及部署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就是在回答这个问题。
另一个方面是要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缩短实体供应链的物理距离变得愈加重要。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之一是实施优化布局工程。接下来,我们要更加重视珠三角地区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的有效协同,完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布局。
推进“链长制”迭代升级
南方财经:这次广东省党代会特别强调了“链长制”的重要性,下一步应如何让“链长制”更好发挥作用?
龚佳勇:“链长制”的实施有助于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地结合起来。例如,对于一些基础研究和新兴产业而言,它们的发展前景尚不明确,它们在尚不能取得市场效益的时候,需要借助政策扶持和引导。
但从目前来看,我国的“链长制”仍然处于1.0版本的阶段,也就是说政府和市场的协调力量,仅仅能在企业需要人才、土地、资金等基本要素的供给时得以发挥。但要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需要一些前瞻性制度创新,将“链长制”上升到更高级别的版本,聚焦产业共性问题,解决整个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问题。
例如,当前基础研究不足是许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掣肘因素,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大力引入高校、科研院所的力量,加大创新攻关力度,来解决限制产业发展的基础性难题。归根结底,广东要通过“链长制”来链接不同的资源,最终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增强产业自身发展能力。
南方财经:广东还强调,要发展提升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培育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支持做强一批基础保障骨干企业。接下来,广东应如何以企业为主体,打造新的创新引擎?
龚佳勇:首先要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格局,大企业要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创新带动作用。当前,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日益成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节点,对待这些企业要引导他们加快发展。
具体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在普惠性政策的基础上,出台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有力政策,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如广州就出台了《广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加快补齐政策短板;二是改革创新奖励制度,争取科创奖励向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倾斜;三是发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作用,汇聚智库研究院、重点实验室、高校等各类研究机构和专业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诊断”“开方”服务,帮助企业明确发展方向;四是鼓励龙头企业、国有企业开放供应链,让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平台企业的供应链需求开展配套创新,加大资源共享,形成上下游协同创新的格局。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到了“创新”深水区,对于企业创新的鼓励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个政策”“一项举措”的层面,而是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构建体系化推进机制。
南方财经: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也是广东的重点布局方向,如何看待它的意义和广东数字经济强省建设?
龚佳勇:数字经济已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特征。我们回顾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可以发现,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那么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推进数字经济强省建设,我认为广东要把握好四个关键点,一是加强数字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培育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广东虽然是电子信息大省,但是在半导体、工业软件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上还有短板,这些短板要加快补齐;二是加快建设综合性数字基础设施,让数据信息流通起来,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带动新旧动能的加速转换;三是要在数字经济向实体经济渗透的过程中,真正了解和破解实体经济的痛点和需求,例如对于传统企业而言,不仅要通过数字化改造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还要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来解决产品销售的问题;四是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通过制度创新来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张文卓 编辑:李振)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