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刘雪 记者柳宁馨 广州报道
“虽然我只是一个小小社区的党委书记,但可以动员的社区党员有548人,可以为2552户东晖社区居民办实事。”5月25日,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广州市天河区天园街道东晖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曾巧玲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下称:南方财经)专访时表示。
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坚持“小切口大变化”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曾巧玲扎根社区20余年,从探索解决社区垃圾分类到解决儿童课后“托管难”,再到疫情防控冲锋在前,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接下来,我将推动本次党代会精神在基层落地落实落细,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促进社区各项事业和谐稳定发展。”曾巧玲说。
(广州市天河区天园街道东晖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曾巧玲;受访者供图)
基层社区无小事
南方财经:作为社区基层党务工作者,扎根社区20多年,你有哪些心得体会?
曾巧玲:我们社区工作者、党务工作者,总是跟居民打交道,真正理解什么是社区无小事。对我们来说是小事情,但对居民可能就是大事。
五年前,我们东晖社区只有1个党支部、党员59人,社区工作人员7人,要服务2552户、9554人,我常感到压力很大。如今,社区已经成立起社区党委,发展和接收了党员132人,特别是去年7月以来,市委、区委大力推动五级基层组织体系建设,组建了党建先锋队和应急小分队,居住地党员都来报到,基层党员队伍日益壮大。
疫情防控期间,我们社区的党员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初,我们在社区迅速组建起党员突击队,当起了居民的采购员、配送员、卫生员和心理调解员。当时,辖区内有一名居民拒不按规定配合社区居家隔离安排,在耐心劝说下,这位居民不仅转变了思想态度配合完成了14天的隔离观察,还主动申请加成为了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
南方财经:社区工作的特点是平凡而琐碎,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坚持下去?
曾巧玲:从我自己20多年来的社区工作经历看,我坚持下去的理由有几个关键词:韧性、耐心、细心。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解决垃圾分类问题。2014年上半年,我所在的社区承担了广州市“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试点工作。当时,作为党支部书记兼社区居委会主任,我带着团队招募80个志愿者,用15天就把垃圾桶从楼道撤到楼下。
起初,不少居民非常抵触,我只能用很“土”的办法,挨家挨户敲门宣传垃圾分类。当时,甚至有居民把自家垃圾挂在社区办公室门口,连续做了15天。我们按照分类要求,将垃圾直接投放到指定地点。这位居民终于被打动了,不仅主动道歉,还主动当起了社区的垃圾分类宣传员。这其实并不是一件大事,但我们还是要保持初心,不怕苦累、乐于奉献,就这样不断坚持着,最终把小事做成了让整个社区受益的大事。
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南方财经:你如何看待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居民的关系,又如何理解基层干部管理者和服务者双重角色的统一性?
曾巧玲:社区是家,社区工作者就是居民的娘家人,这是我一直坚持的理念。要为群众办实事,就要办到群众心里去。每年十件民生实事,我们敢接受群众监督。
在我们的推动下,社区探索建立了由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居委会、业委会、开发商、物业公司、专区民警、行政执法人员、社区律师等共同参与的“五位一体”社区事务议事工作机制、搭建了社区居民议事厅,带动广大群众共同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
如今,我们正在探索“一核多元、融合共治”机制,通过基层五级架构方式,党员下沉楼栋,每栋楼安排1名党员楼栋长,组建1支党员服务队,要求每个党员从自家做起,带动整个楼层,从而为居民群众解决烦心事、揪心事。比如垃圾分类、儿童托管、113中学斑马线红绿灯交换设置、微型消防站等民生工程,这些都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肯定。
南方财经:从事基层工作这些年,你有哪些收获?
曾巧玲:我作为基层党务工作者收获很大,20多年来,社区基层工作在我的人生中有很重的分量。这次广东省党代会提出,要坚持“小切口大变化”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推动更多的力量和资源向基层下沉,不断地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未来,我无论身处何地、身处哪个岗位,我都会依然保持初心。身为党员,我就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刘雪,柳宁馨 编辑:李振)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