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会客厅丨中科安齿总经理陈贤帅代表:推动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打造广东医疗器械高端名片

大湾区观察南方财经全媒体梁施婷,刘雪,吴蓉 2022-05-25 19:30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梁施婷、刘雪、吴蓉 广州报道  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广东要持续推进建设更高水平科创强省和全球科创高地、全力推进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

这其中,生物医药产业是广东正在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按此前规划,广东到2025年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力争实现产业营业收入1万亿元,加快进位赶超,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高地。

5月25日,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佛山市安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科安齿”)总经理陈贤帅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下称:南方财经)专访时表示,目前在中高端的植入式医疗器械中,国外产品的比重达七成以上,如今国产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迎来巨大发展机遇,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应抓住机遇,企业也应持续创新,推动技术真正转化为产品,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佛山市安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贤帅(摄影:卢如钢)

科研在港澳,转化在内地

南方财经:从你的创业经历看,大湾区的产业链协同情况如何?

陈贤帅:我这几年一直在大湾区成长,先是在香港中文大学读博士,做基础性研究,博士毕业以后进入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组建团队做核心技术攻关。

后来,机缘巧合之下选择在佛山创业,除了佛山的引进和培育外,也因为佛山是制造业大市,是中国最大的口腔医疗器械生产基地和集散基地之一,有很好的上下游渠道。这对我们上下游的协同以及市场的布局有很大帮助。

我认为,人才和城市之间是相互成就、相互促进的。城市要认可被吸引过来的人才,给予他们社会和经济的地位。同样地,人才也要认可自己所在的城市。“引才”容易“留才”难,例如香港的8所大学工科都很厉害,但是缺乏制造业的平台,导致很多工科青年人才毕业后找不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

广东是制造业大省,有很好的工业基础和上下游的底蕴,也有着承接港澳工科人才的优良条件,所以完全可以实现“科研在港澳,转化在内地”的模式。

南方财经:你对广东吸引人才有哪些建议?

陈贤帅:让更多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来到广东、留在广东,是接下来促进发展的关键点。广东可以出台更多柔性化的引才、用才方式,例如打造更多灵活的互联网平台,利用网络平台服务人才引进工作,更有效率地提升人才的评定以及考核效率。

南方财经:你对于广东技术型人才培养有什么建议?

陈贤帅:现在企业招聘技能型人才比招博士还要难,有资质、有能力的工程师的工资可能比博士还要高。我们在三龙湾的生产基地一直在扩产,增加生产能力,中高技能的人才始终有空缺。

我认为,对于技能型人才除了引进以外,更重要的是培育。技术的根本点在于人,所以无论是高学历的科研人才还是技能人才,都需要培育。我们会通过送员工深造的方式帮助他们成长,对于一线的技能人员,只要对他的工作有帮助,我们也会按需培训。

制造离不开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所以我认为,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和推动人才的培养工作,给予人才相应的社会地位或者经济地位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在技能人才的培养上,要适应从传统制造业要转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培养更多懂得数字化、智能化的人。 

推动“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

南方财经:生物医药是广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发展情况如何?

陈贤帅:生物医药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在中高端的植入式医疗器械中,国外产品的比重达七成以上。要想成为高端医疗器械企业,难的不是从1到100,而是从0到1,让医生主动去使用国产产品,打破国外产品垄断。

近几年,国家提出了大力推动常态化、体系化的集中大量采购,特别是要提高骨科、牙科等高值耗材的集采工作,给国产医疗器械推广带来了非常大的机遇。

其实国产医疗器械,不比国外的品牌差,甚至我们企业的产品处于世界一流水平,但因为国外产品首先在中国市场做了市场营销推广,包括医生的辅导,所以接下来如何让医生以及患者去接受佛山制造的医疗器械,特别关键。

其次,广东有2000多家医疗器械企业,完全可以形成一个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近年来也在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特别是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通过打造商业整合系统,把医疗器械打造成广东的高端产品名片。

南方财经:怎样推动“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培育更有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企业?

陈贤帅:一个好的技术不代表是一个好的产品,有些技术确实是含量很高,但是推出的时间不合宜、定价太高,也会导致老百姓不认可,形不成一个好的产品。所以关键在于,科技怎样真正转化为一个好产品,形成一个好产业。

对科研工作者来说,进行成果产业化,要客观评价科技产品的属性,并不是说科技含量越高越好,也有可能成本也越高,老百姓接受不起,就很难实现国产化。我认为,在研发技术的时候就要迅速地跟市场对接、与金融资本合作,制定接地气的产品计划进行产业化,这样才能在细分领域有很好的发展。

金融对科技的赋能、对企业的提升非常关键。以前,中小科技企业很难通过金融的手段迅速在细分领域做大做强。以医疗器械行业为例,企业前期投入特别大,研究及临床周期特别长,如果只靠企业自身的投入很难完成,这些都需要金融手段赋能。

金融推动了科技的创新和加速发展,科技成熟产业化后也会推动金融发展。要实现这一良性循环,我认为有两方面可以去加强:一是提高大学、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加强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二是成立政府引导基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我所在的生物医药、医疗器械行业为例,只有拿到临床许可证才可以销售,如完全按照市场方式,企业很难保证持续的研发投入。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梁施婷,刘雪,吴蓉 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