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实习生高靖琳 广州报道 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着力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绿色、低碳、可持续成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作为全国首个GDP突破12万亿元大关的经济大省和国家首批低碳试点省,广东正探索如何实现绿色发展与高质量发展平衡共进。
“十三五”时期,广东单位GDP碳排放强度、能耗、用水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22.35%、17.05%和34%,碳排放强度位居全国第二低,仅次于北京。截至2021年末,广东碳市场的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和金额已分别达到1.997亿吨、46.1亿元,稳居全国各区域碳市场首位。
同样位居榜首的还有广东的环保产业。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广东省环保产业营业收入达到3600亿元,排名全国第一,占当年全国环保产业总营收的18%。
5月25日,围绕党代表们关注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双碳经济”等热词,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下称:南方财经)专访了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受访者供图)
在绿色技术创新关键处突破
南方财经:目前广东能源生产及消费结构呈现哪些特点?清洁能源发展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林伯强:目前,广东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核电占一定比例。其中,能源消费主要来自高耗能制造业,所以能源转型关键还在于通过消费端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提升高技术服务业在整体经济结构中的比重,降低整体能耗。依托在科技创新、经济体量方面的优势,针对性培育低耗能、高增加值的低碳产业,同时进一步拓展海外低碳市场。二是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做好高耗能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推广清洁能源使用,降低制造业整体能耗。
目前,广东清洁能源生产在风电、核电上具备一定基础,但资源优势并不突出,未来应该更充分发挥区域科技创新活力强、应用市场规模大等优势,着力挖掘新能源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发展空间。
比如,储能、氢能、碳捕获、碳交易、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新能源行业升级发展的关键环节。目前,这些生产、消费环节的相关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空间非常大,在产业布局初期,广东有很多机会在新能源产业链的中下游关键节点作出突破。
南方财经:广东在绿色技术创新攻关方面具备哪些优势?未来应如何推进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哪些领域的绿色低碳技术研发?
林伯强:广东在推进绿色技术创新方面是具备一定优势的,包括科技水平较高、人均收入较高、总体经济体量大、市场规模较大、政策创新力度较强等,都是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优势。依托自身发展优势,广东可以在新能源系统整体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电力系统成本还主要集中在发电环节,保持能源供应稳定问题不大。但未来随着产能“靠天吃饭”的风电光伏等逐步成为电力系统主要供能来源,为了维持能源供应长期稳定,电力系统运行成本将主要集中在网络输配环节。这也是今后绿色技术研发创新的关键所在,将成为新能源系统科技发展的主攻方向,蕴藏着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
南方财经:作为制造业大省,发展循环经济对广东推进实现“双碳”目标有何意义?未来广东应如何推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林伯强: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增长主动力将由投资转向消费,但目前能源结构还是以煤炭为主,清洁能源转型还需要一段时间,现阶段消费提高还将相应增加能耗及碳排放量。因此,为实现绿色低碳与经济增长平衡发展,必须打造一个“多消费,更低碳”的增长模式。
这一背景下,发展循环经济能够有效平衡消费增长带来的碳排放。通过倡导低消耗、低排放以及高效率的资源利用,实现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多次循环”,以减少资源利用过程中所隐含的碳排放,同时倒逼企业进行清洁和循环生产,促进相应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此外,循环经济涉及产业制造全过程,需要科技创新、市场规模等支撑。广东是制造业大省,能源消费市场规模大,科技创新能力也走在全国前列,这些基础都赋予广东发展循环经济较大的优势。
积极抢占国际话语权
南方财经:未来,广东打造绿色生态经济体系需注意哪些问题?
林伯强: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要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具体来看,可以聚焦六大方面形成系统化解决方案,从而在保障经济增长的同时,推进绿色发展。
第一点是持续推进节能减排。目前节能仍然是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减排转型方法。但在高度工业化背景下,锅炉改造等大规模节能周期已经过去,未来持续转型需要进一步关注“细节节能”,从长效、持续、系统性的角度深入推进节能减排。
第二点是大力发展新能源。推动经济绿色高质量增长,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展不可或缺。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还处于技术起步阶段,需要系统、合理布局以推进产业大规模发展,在经济增长的同时降低能耗。
第三点是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支持新能源系统发展,降低成本。这也是未来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所在,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提高能源系统整体运行效率,保障未来新能源电力供应的稳定性。
第四点是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既要持续推动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也要有意识地培养绿色低碳产业,支撑经济高质量增长。
第五点是全方位鼓励低碳消费。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占据主导地位,低碳消费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碳中和能否与高质量经济增长同步进行。因此,需要尽可能鼓励消费者参与到碳中和过程中,倒逼企业低碳生产,推进绿色转型。
第六点是发展循环经济。通过高效利用传统能源、发展清洁能源、推进绿色制造、分类回收生活垃圾等各环节工作,推动社会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协同减少能源、工业、农业以及居民等各社会部门在资源利用过程中隐含的碳排放。
南方财经:转变发展方式和转换发展动能需要哪些体制机制保障?下一步,广东如何在改革方面做出突破?
林伯强:推进碳交易和电力市场化改革是激活碳中和产业链的关键点。探索碳交易机制改革能够进一步激发碳交易活力,推进电价改革能够使碳成本更好传导至下游产业,抑制高能耗消费,从消费端推动碳交易市场及清洁能源产业转型。这两者离市场最近,对清洁能源生产、消费等环节的支持力度是最大的。
在“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牵引下,广东可以率先聚焦这两个核心领域开展先行先试。比如,广东可以探索开放个人消费者参与碳交易,进一步吸引社会资本流入绿色低碳行业,从而更好地推动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目前,新能源产业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市场空间巨大。依托产业链优势,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中国完全有机会站在世界前沿,抢占全球新能源市场空间,改变以往西方传统能源的领先。在这一背景下,广东作为经济、外贸、制造业大省的综合优势也相对显现。
市场规模、经济体量、科技创新等优势在低碳产业发展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与西北部省份相比,广东的风电光伏等自然资源禀赋并不突出,但消费市场广阔,技术创新活力较强,同时还是对外开放重要平台,成为新能源产业链对接海内外市场的重要节点。
未来广东应当基于全球视野,充分发挥产业链优势、科技创新优势,以及链接海内外市场的平台优势,通过更高质量、更低成本的产品,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抢占新能源产业的全球话语权。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郑玮 编辑:李振)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