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外部商业环境如何喧嚣多变,企业公民初心不忘。在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企业公民的责任行动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
企业公民,一个仍然让一些人感到稍有陌生的商业词汇,在被引入到中国近20年之后,在当下中国特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更显其重要。
2004年,21世纪经济报道在中国媒体行业中率先倡导企业公民理念;如今,企业公民理念已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所接受和认可,并将其融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业务流程之中。
企业公民理念,要回答的是“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这样一个根本问题,它与企业的使命和价值观密切相关。一个合格的企业公民,因其业务性质、资源禀赋、能力大小,以及所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不同,其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和切入点可以有所差异,但其目的是一致的——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专业能力,致力于社会问题的解决,创造共享价值,在实现自身业务健康发展的同时,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企业公民既是企业的初心,也是企业为之不断努力的追求。
当下的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有反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球供应链不确定性加强的背景之下,我们要努力实现稳增长、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碳中和等重大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这些重大议题,在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挑战的同时,对于企业公民的责任行动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
当我们就此向几位CSR专家做调研时,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智库副理事长、GRI(全球报告组织)董事局董事吕建中说:“随着 ESG、SDG、碳中和、共同富裕等重大议题的推进,企业公民行为的实践在范围上、规模上和深度上也发生着演变,这一行为实践也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更为具体的内容。”
北京工商大学国际经管学院教授郭毅则提出:“企业要以自己的责任行动成为社会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从而助力形成‘社会治理共同体’,这是企业公民概念在当下的生命力所在。“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张强认为:“企业需要追逐的初心与社会发展的目标,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有了更为明确的同频共振。面向未来,企业公民的理念推广和平台建设应该会有更大的施展空间和更为重要的共建价值。”
综合专家的观点和我们自己的思考,21世纪企业公民研究中心认为:无论外部商业环境如何喧嚣多变,企业成长为优秀企业公民的初心不可忘,目标不能飘移。而在中国当下新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之下,企业公民理念更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企业公民的责任行动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企业当以更强的责任感和更创新的方式,致力于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碳中和、共同富裕等重大可持续发展议题的解决,从而成为社会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助力“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形成。
以乡村振兴为例,与之前的脱贫攻坚相比,乡村振兴的内容更为丰富,目标也更为宏远,企业参与其中时,就不能仅仅满足于通常的慈善捐赠的方式,而是要找到一种与自身资源优势和专业能力相匹配、与乡村需求相切合的帮扶模式,这种模式,应同时包含商业和公益上的创新。只有找到了这样一种模式,企业才能更可持续、更富成效地参与到乡村振兴的伟大进程之中。我们今年将继续征集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优秀案例,其中部分案例将会编入我们计划撰写的《中国乡村振兴之路白皮书(2022)》。
2003年以来,21世纪经济报道一直致力于CSR和企业公民理念在国内的传播。我们每年举办企业公民论坛,邀请专家学者、企业领袖、公益领军人物就CSR热点话题进行讨论;同时,我们也努力去发现和记录CSR最佳实践,通过南财集团和21世纪经济报道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展现优秀企业公民的风采。
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举办的2022年第十九届21世纪企业公民案例研究活动现已正式启动。我们将通过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围绕“善待股东、善待员工、善待客户、善待环境与资源、善待合作伙伴、善待社会”六大维度共100多项评价指标,对企业公民的责任行动在当前这一时期的进化和深入进行评估,我们将力求做到客观、公正、透明。
企业不能无视社会责任,社会不能缺少企业公民。欢迎企业参与今年的企业公民案例成果研究,请在9月30前申报并提交案例素材,我们将通过初评、专家复评等环节决定优秀企业公民案例入围榜单,最终结果将在今年12月的中国企业公民论坛上揭晓。
(作者:中国企业公民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