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丨上海小微企业一瞥:错过“春播”时机 一边求生存一边抢市场

21Tech江月 2022-05-31 19:46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江月 上海报道 在本该“春耕播籽”的季节里,一些上海小微企业却并未能做好准备。眼看将进入6月,经营工程模型IP公司的陈立和经营环保工程公司的唐雁春,需要为今年剩下的时间重新做一些打算。

过去两个半月以来,这两家原本打算“立足上海、面向全国”的商业方案公司,在电话上与武汉、哈尔滨、无锡等地的客户维持着微弱的联系。眼下,他们错过了整整一个季度的招投标,面临着外地同行激烈的市场竞夺。

夺回市场、谋求生存,犹如压在小微企业身上的两座大山。他们需要自救,也需要更多的政府支持和市场支持。

遭遇外地抢单

“春节以后,各大厂家安排新一年投资预算,原本是启动新项目招标的时候。”唐雁春向记者表示。然而3月以来,上海的很多小微企业缺席了招投标的各个环节。

据唐雁春介绍,一单合同的达成,背后是多种工作的长期铺垫。以环保工程为例,志在必得的承包商总是设法从一开始就介入客户的相关工作,包括陪伴客户进行政府备案、立项、环评、建设审批,在前期工作中获得一定夺标把握后,才会参与招投标,中标后才能签署合同。

“这个春天里,我们几乎没法进行客户拜访,没有现场工作,也就谈不上后来的招投标。”唐雁春焦急地表示,在长达两个半月的时间里,出沪交通大量减少,市内交通大量停顿,外地省市也对上海来客的防疫措施不断进行加码。

 “市场正在被外地同行争夺。”唐雁春直言。“我们正眼睁睁地看着机会流失到外地同行手中。”

众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立也告诉记者,外地客户正在等待他们重新上门服务。和一般认知不同,看似“宅家”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方案服务、商业方案咨询,实际上无法远程进行。“只有面对面、高强度、强连接的交流,才能促成头脑风暴。”陈立指出。

此前,由于看重上海的人才资源、客户资源,不少高科技和商业咨询公司都选择将事业落户于上海。但疫情中的经历,面对外地同行的“蚕食”,部分上海公司或考虑增设外地分公司,或加强驻外地人员招聘。

自从上海复工复产在4月中启动以来,唐雁春一直在进行各种努力,但至今仍未能将公司恢复到正常运转状态中。和生产型企业相比,非生产型、提供商业服务的小微公司遇到的复工困难,似乎更为复杂。

唐雁春所在的上海寰聚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从事环保工程,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工业危险废弃物的一揽子处理方案。具体而言,他们为工厂客户搭建内部焚烧处理线提供方案。

在疫情期间,一台破碎机在浙江一家企业客户里出了故障。按照常规操作,唐雁春应该打电话给仪器供应商,对方系统工程师去客户工厂检查机器,如果确定是机器故障,就要安排整机运回上海松江区维修,维修完毕后再整机发回至厂商。

“目前,客户每天面临着上万元的生产损失,已向我发起赔偿。”唐雁春道出近期这桩烦心事,“然而,机器故障原因尚未确定,为何要由我承担?”像这样的纠纷矛盾,目前正在无数企业之间上演。

复工复产已经持续1个多月,但唐雁春分析,在当前政策下,从事服务业的小微企业,依然很难负担各种额外的成本。

他认为,在当前政策下,要让小企业恢复运转,不仅需要“员工到公司”,更需要“社会人员的全面流动”。“小企业需要不断外出跑业务,才能维系生长,有些环节更是必不可少,比如现场办公、尽职调查。”

对于服务方案提供商而言,两个半月的停顿,足以让不少工作回到起点。“如果我们和客户有两个月的信息量断裂,再去接洽就犹如重新开始,非常困难。”唐雁春分析道,“这两个半月的停顿,让客户对我们品牌的认知、对我们人员的信任,都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小微企业展开自救

小微企业是社会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在疫情之下往往是最脆弱的群体之一。面临危机,陈立和唐雁春一方面希望展开自救,另一方面,也呼吁社会、政府、金融机构给予小微企业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由于现金流受损,小微企业需要更大的金融杠杆支持。但小微企业、科技型企业,目前的杠杆能力仍然受到严重的挤压。

陈立向记者坦言:“很多银行曾经联系我,有意释放贷款,但在材料齐备后,却鲜有推进。”事实上,众墨信息科技已经是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孵化器重点培育的软件IP企业,但至今尚未成功申请到商业银行的信用贷款。

分析原因,陈立指出,银行对于房产抵押物的接纳度,仍然远高于对无形资产的接纳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往往是知识产权IP,但银行尚未建立健全相应的估值体系,导致贷款无法有针对性地流入这一新兴领域。

“目前,科技型小微企业比较财务谨慎,需要依靠自身造血来维持经营。”陈立介绍。然而如果要获得更快的产业发展,行业需要更高的财务杠杆能力,也需要金融产业更加认可知识产权的抵押性。

唐雁春则提出,希望政府能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政策培训机会。“我们希望政府培训让我们减少摩擦成本,提高产品实现市场效应的速度。”

唐雁春称,小微企业具有很强的创新动力和能力,不会拘泥于固有业务,而是不断寻求产品的创新突破、新商业领域的探索。但是,每进行一次创新,公司也需要重新学习行业政策、准入规则,过程异常费时,而且信息缺乏是一个明显的阻碍。

“我们希望能尽快打通产品和市场的连接,这样就有经济动力持续进行创新和技术研发了。”唐雁春强调。截至5月31日,不少产业园区仍未向客户明确表明复工时间,导致很多企业仍然无法通知员工准备复工。

最后,唐雁春期盼出沪的商旅出行能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早日重新踏入全国大市场。“希望上海企业能重拾往昔优势,立足上海、面向全国。”

据了解,支持小微企业的政策正于近期陆续释放中。5月29日,《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出台,对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释出减困减负措施。具体而言,上述企业可缓缴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可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纳税人可延期纳税申报或申请延期缴纳税款。

此外,符合条件的企业可获得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非居民用户还可获得3个月应缴水费、电费、气费10%的财政补贴,更多行业将获得增值税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

关于科创企业关心的金融贷款,据了解,上海科委正在引导金融机构开发创新科技金融产品,不少银行正在推广科创助力贷、科技履约贷、小巨人信用贷、高企贷等金融产品。

(作者:江月 编辑:陶力)

江月

记者

简介:常驻上海,剑桥大学MBA、FRM、前投行发债人,关注国际金融与科技产业,欢迎联系:jiangyue@sfc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