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为对外生动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南沙记者站依托广东海丝研究院智库平台,自5月起特开设“海丝对话”栏目,广邀政商学研界代表,以广州南沙为视角,观察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改革创新发展生动故事。
刚闭幕的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推动南沙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建设大湾区国际航运、金融和科技创新功能承载区。”为贯彻落实省党代会赋予南沙的定位和任务,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南沙记者站、广东海丝研究院继续推出“南沙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专题。本期聚焦南沙的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探寻这一产业在南沙的最新发展风采。
集成电路是一个技术专业度高、发展变化快的高科技行业,一个地方要想发展好集成电路产业,离不开专业咨询机构参与产业谋划。本期“海丝对话”邀请到国内权威的行业研究机构——芯谋市场信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的研究部副总监、广州芯谋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谢瑞峰做客直播间,就南沙如何立足碳化硅产业向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专业见解。
受访者:谢瑞峰
南财记者:“芯谋研究”在半导体产业里深耕细作已有7年,团队总计在国际知名半导体产业分析机构有着累计超过100年的从业经验,号称要成为一家植根于中国的世界级半导体及电子行业权威研究机构,能从上海来到广州南沙设立机构,基于什么样的考虑?能为南沙芯片产业带来什么?
谢瑞峰:芯谋研究2015年在上海成立,是行业内较为权威的芯片产业咨询服务智库。去年底来广州设立子公司,之所以选择落地南沙,主要有几个考虑,一方面,广东从去年开始,正式吹响了打造集成电路“第三极”的号角,我们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广东的芯片产业的发展工作;另一方面,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半导体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吸引我们跟随大湾区发展的步伐,顺势而为来到大湾区为行业提供服务。
落地南沙后,我们主要依托在半导体和集成电路领域的产业资源和丰富经验,协助南沙区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开展好“链长制”机制建设和推进工作,开展包括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协助政策修订和体系建设、行业信息咨询、举办行业会议等工作。6月底我们将举办一次大规模、高规格的芯片产业峰会,全面支持南沙在芯片领域扩大“朋友圈”,希望能推动一批带动性强的项目落地,促进南沙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
南财记者:目前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有“三极”之说,请简要谈一下这三极的各自特色,广东要成为其中重要一极,您认为发力的方向有哪些?
谢瑞峰:我国集成电路的“三极”是指上海、北京和广东。其中,上海是目前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完善、实力最强的地区,从营收来看,我国芯片领域前10位的企业有5家在上海,尤其在设备材料等“卡脖子”领域,龙头企业多在上海;北京这一极是以科研成果转化为特色,孕育出一批有技术特色的集成电路企业,在设备领域有较强的实力;广东省这一极的特点是产品非常贴近市场,在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上比较发达,最高峰时广东集成电路设计业占全国整体产业规模比例高达70%。近年广东向封装和制造环节进军,发展迅猛,这得益于广东的应用市场优势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虽然目前广东的芯片产业综合实力与另外两极尚有一定差距,但广东近年在人才引进、设施设备、产业政策上不断发力,已经有了巨大进步。南沙大力发展车规级碳化硅芯片全产业链,并率先抢占国内该领域的制高点,为广东打造国内集成电路第三极提供了重要支撑。
就现阶段广东发展芯片产业而言,我认为后续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增加整体晶圆制造产能,补足封装测试产业环节,大力提升制造能力;二是在设备材料等领域展开布局,培育产业特色和优势,提升供应能力;三是加大对优势企业的培育力度,当前广东省集成电路企业仍然以小规模企业居多,可依托“专精特新”等激励性政策,培育一批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为小巨人企业。
南财记者:5月17日,南沙万顷沙集成电路产业园里的重要芯片企业“芯粤能”主楼封顶,车规级芯片开始初步量产,相关产业链也在南沙快速聚集,如何看待南沙在碳化硅领域的布局?
谢瑞峰:我们欣喜地看到广州南沙在碳化硅领域已率先形成完善的产业链,覆盖了“衬底-外延-制造-封测-应用”等整个产业链条,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碳化硅全产业链聚集区,而且我留意到南沙相关的龙头企业技术实力较强,产品应用前景较好,我相信未来南沙会成为国内主要的碳化硅产业集聚区之一。尤其是南沙的区位优势优越,与粤港澳大湾区其它城市形成了“一小时生活圈”,市场范围不仅能覆盖大湾区九市,更可以依托海铁联动辐射泛珠三角九省区,从市场空间上为广州新能源汽车进一步占领大市场提供了战略优势。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碳化硅产业的应用场景目前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与光伏产品上,相对整个集成电路产业而言,碳化硅的市场规模暂时不大。因此,南沙要想在集成电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除了立足碳化硅目前领先的优势外,也需要积极在硅基领域开展布局,围绕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区内优势产业,规划好延链补链方案,紧跟产业发展前沿,下决心引进一些重大产业项目,不断丰富壮大产品线,才能一步步筑牢行业地位,最终成为“强芯工程”中一个重要极点。
南财记者:目前,我国在碳化硅领域遭遇的“卡脖子”地方主要有哪些?您觉得该如何去突破?
谢瑞峰:相对而言,碳化硅产业“卡脖子”现象比硅基领域要少,这个领域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衬底材料和制备材料所需的设备仍然被国外公司长期垄断。另外,国内生产的碳化硅产品在一致性和良率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国内对碳化硅产业的投入加大,市场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我们在碳化硅领域的科技实力也会全面增强,就会突破一个个难关。
【策划】古国真
【统筹】楚田
【文字】楚田
【摄制】陈兆宇 陈梦璇 楚田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南沙记者站、广东海丝研究院
(编辑:楚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