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应加快各行各业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必须重视提高实体经济竞争力,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力。我们不仅需要发展半导体,在传统制造业领域,更需要通过创新创造出更多国际品牌。
目前,中国经济遇到一些挑战,既有短期冲击,更有长期积累的转型升级压力,同时,也有构建现代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的适应性问题。
当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传统上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已经到头,必须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增长的动力也必须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也就是说,中国要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由创新驱动高效率高质量发展,避免发生增长停滞现象。
创新是第一动力,它不仅包括科技创新,还有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等等,共同推动发展方式向依靠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转变,促进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因此,当前有一些说法认为,我们只重视科技创新,只有硬科技创新才有价值,这样的看法是错误的。
如果仅仅推动科技创新,而缺乏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那么,科技创新会缺乏创新基础和推动力,各种创新必须共同发力才能完成创新体系的形成以及创新驱动的目标。因此,科技创新虽然是创新发展的核心,但创新活动的成败和效率是建立在制度、教育、文化等创新土壤之上,并非可以单兵突进。
当前,市场之所以重点关注科技创新,是因为我们在复杂局面下,必须优先投资更多资源到科技创新中去。当中国步入产业转型升级轨道后,美国也开始了对中国科技产业进行定向打击,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2017年1月,在奥巴马卸任前夕美国发布了一份名为《确保美国在半导体行业的长期领导地位》的报告,该报告认为中国发展半导体给美国半导体和国家安全带来巨大的影响,并提出三个策略,其中之一就是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和创新。
随后,在特朗普政府期间,美国对中国相关半导体企业进行打压。今年3月,拜登政府组建“芯片四方联盟”(Chip4),在5月初,美国商务部考虑颁布一项新禁令,计划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国公司出售先进的芯片制造设备。半导体产业不仅是信息技术产业的基础,随着数字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产业都以半导体为核心零部件,已经属于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如果中国半导体被“卡脖子”,很多产业发展会面临安全风险,更会影响到产业升级和进步。因此,现在我们重点投资某些领域的科技创新,是为了补链强链以确保产业发展与经济安全。
战略性威胁与风险强化了补短板的紧迫性,无形之中会将半导体等领域的创新投资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但这绝不等于其他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并不重要,相反,在发展实体经济、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以及数字经济等领域,中国政府都制定了系统性的创新发展战略和要求。事实上,中国各个领域必须都要弥补短板,朝着现代化的高质量的高端水平的方向发展。
中国必须重视提高实体经济竞争力,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力,摆脱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中低端位置,避免制造业高端被打击、中低端被迁移带来的破坏。我们不仅需要发展半导体,在传统制造业领域,更需要通过创新创造出更多国际品牌。我们实体经济升级受制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也必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中国经济整体效率提升也必须借助于数字技术,以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产业跃升。
产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因为所有产业背后都是不同人群的就业和收入,只有所有产业都投身于创新事业,提高竞争力以及利润率,我们才能拥有更高的收入以及更公平的分配,支撑经济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主要与生产效率下降有关,创新驱动是中国经济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这是一个创造性破坏的过程,也是优胜劣汰的竞赛,每个行业都应该投身于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比赛之中,而不是认为创新只属于科技领域。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