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东湖大数据:整合数据生产要素,赋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2022-06-10 13:29

 

2021年以来,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地先后建立或筹建由本地政府牵头的大数据交易所(中心)。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大数据白皮书》(2021年12月)统计,仅在2014-2017年间,国内就先后成立了23家由地方政府发起、指导或批准成立的数据交易机构。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超过20个大数据交易所或交易机构。

早在2015年,武汉东湖大数据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就已成立,成为国内最早成立的数据流通和交易市场之一。从脱敏合规政务数据,再到企业和产业数据,这家公司一步步摸索,从价值数据资源流通、到技术驱动数据形成资产,不断赋能企业和产业场景化应用,通过基于公司多源多模态数据融合认知计算技术赋能行业场景的智能决策平台的技术能力,面向人工智能、保险、能源、招商等多个行业提供技术服务。

技术驱动倍增数据价值,场景化应用解决“痛点”

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数据已然被定义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生产要素。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发展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完善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8.6%,增速达9.7%。不可否认,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新动能正在加速孕育形成。

“如果说建设数据交易的第三方市场是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产业1.0的话,我们已经走到了2.0。基于多源多模态数据融合认知计算技术赋能行业场景的智能决策平台,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也可以融合其它数据智能技术解决企业、产业的应用痛点问题,有了这些价值应用,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才能打通了‘任督二脉’,疏通这些数字经济场景中的‘毛细血管’才是这个产业的机会点。”武汉东湖大数据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杜小军说。

大数据时代,80%以上是非结构化数据。数据来源不仅包括资料、书籍等传统纸质数据,还包括百科、网页新闻、多媒体等互联网数据,其中除了开源数据,还包含许多电磁、雷达、地理信息等专业领域数据。数据类型包括数据库、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在杜小军看来,这样一种多模态异构数据呈现一种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格式交叉并存的现象,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的混杂,导致了多模态数据的融合与认知的困难,因此,对多模态数据的统一集成和知识获取以及认知计算的研究尤为重要,也是彻底解决企业和产业数据流通场景,并形成数据资产的关键技术。

基于这样的认识,杜小军和团队一起,依托多年的技术研发积累,于2018年推出了多源(多模态)数据融合认知计算技术系统,用于解决现有的信息处理模式无法满足对不同来源不同模态数据(语义信息)进行快速识别和智能决策的需求的问题。

“客户需要的不仅仅是数据,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杜小军说。“让数据多跑路,AI辅助决策,最终帮助用户把沉淀的数据资源变成数据产品,并形成企业的数据资产。公司依托自身融合数据流通平台,构建了面向气象、保险、健康、招商等数十个行业数据流通案例,在国内率先形成‘一纵五横’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智能决策应用体系。”

以气象应用为例,在传统的天气预报中,一般预报的天气所报范围较大,以市、区为准,而往往在同一个城市中也时常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天气情况。

为解决这一问题,东湖大数据交易中心是国内独家在产业以及产业级融合AI应用中引入融合认知计算技术,推出了专业气象服务产品‘气象AI’,这款应用依托国家气象局和欧洲气象中心独特的气象数据资源,结合机器学习能力,完成1公里范围内小场景全气象精准的短时预报,构建国内“气象大数据+行业+AI”的 1 平方公里智慧气象辅助决策服务平台。在应用中,配送企业可以精准建立配送模型,制定更科学的未来2小时配送计划,大大降低了天气因素对订单的损失;精准定位到农业种植大棚的气象决策服务,助力农产品增收。融合在长距离无人驾驶的数据决策系统中,助力智能驾驶更加安全。

目前,武汉东湖大数据交易中心已经签约的客户包括第四范式、云从科技、金山云、影谱科技等10多家AI独角兽企业,还与国家电网、华风集团、现代汽车集团、中国国旅集团、航天云网等近50家国内外上市企业展开合作,年营收超两亿元。

从盲人摸象到按图索骥,AI辅助决策赋能云招商

当前,由于疫情原因,地方政府在招商及企业在扩产、选址上都徒增难度,“云招商”成为国家到地方出台稳增长政策的高频词汇,成为各地园区招商部门开拓发展的新方式。

就全国市场而言,面对数亿条的企业资质明细、数千万招投标信息、数百万条基金及土地数据……如何整合这些数据要素,从产业赋能的角度做好精准招商服务?

杜小军表示,根本上是要利用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工具,为地方园区招商、为产业发展赋能;就好比大海捞针,从海量的数据中打捞出一根针来,形成以“招、管、服”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

为此,公司近年来陆续推出了产业链招商图谱,全面梳理区域产业结构,以产业链全景式图谱为视角,精准绘制招商行动路线图。

而数字招商地图,则通过一站式全方位展现城市所有招商资源,实现“一部手机招商通”。产业链精准招商辅助决策平台则是围绕产业定位、企业洞察及舆情情报三个维度,深入挖掘产业城城协同、产业关键环节匹配、生产要素对比、企业投资意愿匹配,精准捕捉企业投资信号。同时,配备了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产业招商大脑等系列产品,形成了从产业园、地市州级到省市级的多层次产业招商产品体系。

这一智慧招商整体解决方案,将招商项目管理工作融合到统一平台上,可实现项目申报、项目审核、项目督导、数据分析、工作考核等招商工作的一盘棋管理,全流程跟踪洽谈、签约、注册、开工等项目,全周期管理主要节点。

目前,凭借公司垂直深耕招商行业应用多年的优势,东湖大数据已先后为云南省投资促进局(参与建设了国内第一个省级招商大数据中心)、湖北省商务厅、武汉市投资促进中心、长沙市商务局、金山云等家上百家政企客户提供服务。

杜小军表示,面向未来,公司将持续聚焦在基于一个以多源多模态数据融合认知计算技术赋能行业场景的智能决策平台的研发,持续研发面向行业通用产品的认知智能网关、认知智能边缘计算芯片和SAAS业务系统等,为我国的数据要素流通产业化贡献样本力量。